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畫畫,並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樂在其中。少兒美術教育把這種無意識的繪畫稱之為「塗鴉」。其中,約1歲半~3歲半被稱為第一塗鴉期。

塗,就是隨意的塗塗抹抹;鴉,泛指顏色。換而言之,「塗鴉"即隨意地塗抹色彩之意。簡單說,就是畫的「亂七八糟」的線條或顏料,看不出畫的是什麼,在我們大人看來,是一種非常抽象的表現符號。

孩子一般在1歲半-3歲半左右,會以塗鴉的方式進行繪畫。但由於孩子個體差異以及所處繪畫環境的不同,也會表現出了一定的年齡差異。

比如有的孩子從1歲左右便開始了塗鴉,有的要到兩歲左右甚至更長時間。在這方面,如果成人在孩子早期便嘗試性地為其提供紙筆,孩子一般會較早地表現出用筆塗鴉的行為,反之則會較晚。

另外,在脫離塗鴉的繪畫方式上,孩子也表現了較大的年齡差異。有的孩子3歲左右便脫離了塗鴉的繪畫方式,有的則會延續到4-5歲。

在塗鴉期,雖然孩子表現出了一定的年齡差異,但還是遵循了一定的發展規律。這種規律,可以通過塗鴉期孩子繪畫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來。

塗鴉期孩子繪畫的發展主要分為三大過程,分別是無序塗鴉階段、有序塗鴉階段和命名塗鴉階段。

今天,咱們先來講講1歲半-3歲半的無序塗鴉階段。

這一階段,孩子主要通過運動去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通過運動去思考。孩子會表現出一定的塗鴉式動作,這種動作是他感知覺與運動能力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現。比如用一種物品往另外一種物品上亂壓亂劃,這種探索性的塗鴉式動作是孩子經典的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本能需要。

孩子剛開始塗鴉的時候,多是以肩為運動軸心的雜亂塗鴉。因為這是他們的手、肘、肩的相互協調性還不夠協調,所以畫面顯得很「雜亂」,歪歪扭扭,斷斷續續,點線面胡亂堆砌,方向不確定,因此稱為「無序塗鴉」。

此時也許是孩子首次或很少通過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生活經驗,所以又被稱為無目的塗鴉。但這種「無目的」只是相對的,因為幼兒在畫的過程中,在不斷體驗與感受著筆在紙上所留下的運動軌跡,在不斷探索筆與紙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這種體驗與探索的慾望,又會不斷去世孩子繼續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與符號思維還沒有建立全面,很難通過塗鴉線條來表徵外部世界,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繫。因此,他們的塗鴉往往是無意識的,很少有表現意圖。如果此時大人問孩子「這是什麼呀」「那是什麼呀」,讓孩子為自己的塗鴉定義命名,還為時過早。

因為此時孩子的興趣點,是在體驗用自己手使畫紙發生變化這一「實驗探索」上。因此,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必要詢問他畫的是什麼。如果孩子對繪畫表現得很興奮,很大膽,大人可以為他們提供較大的畫紙,以滿足他們的塗鴉興趣。

雖然孩子早期的塗鴉,是把畫筆往畫紙或其他物面上亂壓亂畫的結果,但這一探索性的「亂畫」,為他們提供了感受肌肉運動快樂的機會,而且還使他們不斷感受著由自己的創造活動(即筆在紙上留下的不同痕迹)所帶來的驚奇與樂趣。

這種「亂畫」證明了他們的力量:是能夠改變或創造出一些"奇蹟」的,這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事。這種興趣也是孩子熱愛繪畫的原動力之源,大人一定要好好保護和培養。

另外,這種非常具有創造性的塗鴉標記,也給了孩子心理及生理上極大的滿足感,這是孩子對感知形狀,空間和色彩等活動的探索過程,並目這一過程,為其手眼協調和手與臂的運動機能,創造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