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過庭《書譜》

  1、與古爲徒,不迷今人

  學習書法首先應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帖。人生不同的階段,可能對書法的認識完全不一樣,審美、眼界也不相同。至於選什麼樣的帖,並沒有嚴格限制,只要是傳統經典,自己喜歡就行。但是,切忌拿時人的書法來學,因爲今人的書法還沒有得到時間的檢驗,初學者不可學。啓功說:“作書勿學時人,尤勿看所學之人執筆揮灑。蓋心既好之,眼復觀之,於是自己一生,只能作此一名家之拾遺者。”啓功在談到此問題時還說:“名家之書,皆古人妙處與自家病處相結合之產物耳。”

  趙構 《付嶽飛》

  2、把握共性,不求怪異

  許多人認爲,風格強烈的書家不可學。此觀點有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對於初學者,如果基礎還沒有打牢固,一上手就學風格比較強烈的書家,易被其個性左右,容易造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過早地固化,並不利於自己對於書法的學習和良好習慣的養成。當有了較爲紮實的基本功後,再選擇風格比較強烈的書法來學也不遲。

  鍾繇 《宣示表》

  3、臨帖不輟,切勿停滯

  要將臨帖作爲日課,康有爲說:“學書不得古人形質,無自得性情也。”臨帖時,要在一個帖上穩定之後,再換其它的帖來臨。初學書法之人,最容易經常換帖,今天看到這個帖好,明天又見到另一本帖好。片面求多,容易造成學而不思,臨帖不深入,流於程式化,並容易板結爲習氣,最終的結果是事倍功半。那麼,臨到什麼程度纔算喫透了所臨的帖呢?就是得其筆法,得其神韻。通俗地講,就是自己創作的作品無論是氣息,還是點畫、章法等具有所臨之帖的影子。臨帖時臨的越像越好,如果能夠背臨則更佳。

  康裏巎巎 《臨十七帖》

  4、臨創轉換,不甘平庸

  創作是檢驗學習書法成效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由臨轉創,是每位學習書法之人都要經歷的,往往也是最難的。怎樣將臨帖的效果成功轉化到自己的書法創作上,是我們面臨的難題。剛開始時,可以採取集字的辦法。例如,要用顏真卿《多寶塔碑》風格寫一首詩,就可以將詩中的字,在《多寶塔碑》中找出相應的字。《多寶塔碑》中沒有的字,可以從《顏禮碑》等顏真卿的其他碑帖中找,再逐步開始自由創作,這樣循序漸進地由臨轉創,就不再成爲一個難以越過的鴻溝。

  5、重視讀帖,眼高手高

  平時要注意多讀帖,讀帖的目的是找出帖中諸如結字的特點、點畫的特點等規律性的東西。只有找出此帖的特點,臨帖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許多書家往往忽視讀帖這一學習書法的重要環節,認爲臨帖的過程就是讀帖的過程,不必專門花時間讀帖。腹中有書,才能手下有筆。書讀多了,宜發後天之靈。

  6、楷法爲本,諸體兼顧

  學習書法,要以楷書爲基本功。因爲楷書中的用筆、結體,蘊涵着非常豐富的筆法知識,如果缺乏必要的楷書基礎,寫出來的行草書往往會點畫不結實,結體也很難到位。蘇東坡曰:“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爲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不能莊語而輒放言,無足取也。”楷書的基礎不紮實,行草書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學習楷書最好從唐人入手,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祕塔碑》等,都是歷來學習書法的範本。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爲書法已經基本脫離實用性,所以學習書法不必從楷書開始。學習書法的目的是什麼?恐怕大多數的人還是想把自己的字寫好,那麼,想寫好字,就要掌握漢字的點畫和結體,從楷書入手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學好書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爲學書者,從對書法的淺層次的表象認識到能夠深刻體會碑帖的內涵,需要時間的累積,需要文化的浸潤,需要對書法藝術耐心的追尋,而這種追尋,與一個人的思想、才華和知識素養密切相關。藝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

  內容源自書法思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