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是 “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愛耳日,今年國際愛耳日的主題:“檢查您的聽力,Check your hearing!”。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6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13.7萬,每年新生聽障兒童2-3萬。

兒童期是聽覺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聽力障礙極大可能會導致兒童言語發育障礙並影響其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但及時發現並採取有效幹預措施和康復訓練,能使絕大多數聽力殘疾兒童顯著改善功能,與健聽兒童一樣上學、就業,迴歸社會主流。

對於兒童來說,我們要關注些什麼呢?

1.新生兒聽力篩查

小寶寶呱呱墜地,在醫院會接受第一次聽力檢查,即聽力初篩;初篩沒有通過的寶寶42天回醫院做聽力復篩;再沒有通過,寶寶三個月將接受聽力學診斷,確診聽力障礙的寶寶,六個月內接受聽力學的幹預,以上即國際上提倡的‘1-3—6’原則。

如果寶寶不幸有聽力障礙,經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流程檢查出來的寶寶可以在六個月前就得到聽力學幹預。

國際大量的數據顯示,聽力障礙的寶寶最後言語能力的康復效果取決於聽力幹預的早晚,六月齡前就得到聽力學幹預的寶寶能得到最大獲益,這也是國際大力推廣普遍性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原因。

寶寶聽力篩查沒有通過,不可忽視,一定要到專業的聽力中心進一步檢查,保證孩子聽力正常,切不可自我覺得孩子能聽見,對聲音有反應,或者聽力檢查太麻煩就拒絕就診。

2.兒童期聽力監測

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並非一勞永逸,聽力的監測是終身的,畢竟人的一生都需要用耳朵來傾聽。

門診常常遇到的一些聽力障礙寶寶,出生時聽力篩查通過的,家長自此疏忽大意,等到寶寶有明顯的言語發育障礙纔來就診。

主要注意以下問題: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使用最方便的篩查方法,把絕大多數的聽力障礙孩子早期篩查出來,目前使用的耳聲發射的篩查技術可能會漏診一部分輕度聽力障礙的孩子。

除了先天的聽力異常,聽力障礙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例如兒童期的分泌性中耳炎,外傷等,亦或一些基因遺傳引起的聽力障礙在出生時可能並沒有聽力下降的表現,所以對孩子的聽力監測應該貫穿整個兒童期。

發現以下情況建議及時找耳鼻喉科醫生就診:

a.語言發育遲緩,落後於同齡孩子

b.大一點的孩子說話不清晰,咬字不準

c.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聲音沒有反應,會說話的寶寶突然不說話了,或者交流中容易聽錯,反覆問話。

3.新生兒耳廓畸形

除了聽得好不好,我們還要關注美不美。

耳廓畸形是新生兒的一種常見畸形,出生一月大時畸形率約10%,常見的例如小耳畸形,招風耳,杯狀耳,環縮耳等等。

以往如果遇到以上畸形需要孩子等到六歲以後通過手術改善外觀。如今新生兒耳廓無創矯形,孩子出生1周後可安裝矯正用耳模型進行早期無創矯形。

其原理是由於新生兒出生後2月內耳廓軟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利用力學牽拉塑性,佩戴矯形器2-6周治療效果良好。

新生兒出生後如果發現耳廓形態有異常,不好看,觀察3-7天后若無顯著改善,建議進行無創矯正技術,越早處理效果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