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學成歸來,還是務工回家,總會面臨一個到哪兒紮根的問題,這個選擇意義重大,甚至會對未來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日前,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

  此前,以新一線爲首的城市不斷降低落戶門檻,以求在人才爭奪之戰中旗開得勝。如今發改委這一紙文件,會讓這場爭奪暫時畫下休戰符,還是拉開新的帷幕,值得期待。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帶來新一輪機會。所以,對於那些正面臨選擇的人來說,是時候好好斟酌一二了。

  1

  國家定調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

  哪些城市將受益?

  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的最爲詳細的統計。維度梳理了最新出版的《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發現,目前城區人口達到100萬至300萬的有59座,包括石家莊、鞍山、蘭州、烏魯木齊等23座北方城市,蘇州、廈門、東莞、海口等36座南方城市。

  (數據來源於《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製圖:維度)

  城區人口在300萬至500萬的Ⅰ型大城市有10座,包括西安、杭州、瀋陽、濟南等;

  超過500萬的城市有9座,除了北上深以及重慶這四個超大城市,還有天津、南京、武漢、廣州、成都爲特大城市。

  也就是說,未來除了這9個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將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這個過程中,有一大波城市受益,尤以上面提到的69座大城市,可謂重大利好。

  2

  15大新一線城市全面測評:

  人口、房價、薪資幾何?

  不難發現,以上69個大城市除了部分省區的省會、首府之外,以新一線城市爲主,也有一些二、三線城市,但均能在本省GDP總量排位上名列前茅。

  雖然省會城市作爲所在省份的政治、文化、科教、醫療、交通等中心,吸收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第三產業更爲發達,但一些非省會城市,經濟總量很大,發展前景可期。

  而城市發展的本質是人口的集聚。現實來看,人口規模越大的城市往往吸引力越強,而這種集聚效應也會不斷提升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當然,也並非越大越好,以北上深這樣的超大城市爲例,發展趨於成熟,想要再去分一杯羹沒那麼容易,何況落戶門檻依舊不低。所以在全面放寬落戶限制的大城市中尋找潛力股,顯然是更明智的選擇。

  接下來,《維度》在以上大城市中,選取15個新一線城市,先一起來看看大家最關心的房價、工資水平,以及買一套房平均花費時間,爲方便對比,表格中加入北上深三大城市。

  (注:新一線城市標準依託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綜合計算,2018年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爲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

  城區人口能否達到300萬,其實有着重要的意義。以修建地鐵的標準來說,在相關規定中,對申建地鐵城市的要求就包括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同時,城區人口300萬也基本成了目前劃分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一個重要門檻。

  在上圖中可以看到,蘇州、長沙、寧波、東莞、無錫這五座城市,雖然暫未達到300萬水平,但也已十分接近,綜合其他因素來看,也可以說是潛力無限。

  從房屋均價來看,除瀋陽之外,均破萬元大關;除北上深,杭州、天津、南京、寧波均超出2萬元,其中,南京已直衝3萬而去。如果把北上深的房價看作一個天花板,那也就是說,這些城市都還有上升空間。

  若以工資水平進行劃分,除北上深杭以外,這些城市的白領人羣月收入均值差異並不大。而所謂房價收入比,其實就是說不喫不喝,多少年可以買得起房子,顯然,如果不想購房壓力太大,房價收入比越小越好。

  不過,按照國際公認標準,發展中國家的房價收入比6-10比較合理。從上表來看,長沙、瀋陽、無錫在該範圍內。

  但房價收入比並非是一個可以判斷城市未來發展潛力的標準,且看北上深遙遙領先的房價收入比。很顯然,大城市的不動產有“金融屬性”,是全國甚至全球富裕人羣資產配置的首選,即便價格高也仍然會繼續上漲。

  更進一步說,“一個城市的房價,不是由當地居民收入決定的,而是“城市吸附資源的能力”決定的。

  3

  發展纔是硬道理:

  未來哪個城市最具潛力?

  雖說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但究竟選擇哪個城市作爲今後的落腳之處,也並非是哪裏人多就往哪去的道理,能不能留住人是一方面,最終,發展纔是硬道理!

  回到發改委此次引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原文中提到: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紮實開展成渝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有序推動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建立健全城市羣協調協商機制。加快出臺實施天山北坡、滇中兩個邊疆城市羣發展規劃。指導省內城市羣有序發展,提高一體化建設水平。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羣發展,推動一些中心城市地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

  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羣已經提過多次,去年底到今年初,粵港澳大灣區是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這一次,相比之前來說,重點提到了成渝城市羣,特別增加了天山北坡、滇中兩個邊疆城市羣,也算是中央在衆多城市羣中給畫出的一個重點,這對於相關城市乃至周邊地域來講,不失爲一個重要的機會。

  《維度》稍作整理,可以看到在69座大城市中,以下城市正位於各大城市羣中。

  (製圖:維度)

  因此,在面臨最終抉擇時,如果是全國範圍,完全可以着眼這些高速發展的城市羣及其周邊地市:如石家莊、無錫、佛山、東莞等;

  如果在本省區域,除了考量省會城市之外,也可以放眼那些有國家政策導向、或者擁有支柱型產業的城市:以炙手可熱的粵港澳大灣區爲例,既有人口紅利、又有經濟活力、還有國家極大的政策導向。三重光環加持之下,佛山、惠州、東莞都是值得進軍的城市。

  在相關業內人士看來,落戶政策確實會淡化限購城市的政策約束力,對於提振房地產需求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如果全面放開,屆時短期內的房子的漲價預期還是存在的。

  當然,也有人說,國家出臺政策大力放寬落戶限制,實際是爲房地產接盤、去庫存化。這種分析並非全然沒有道理。何況人們在做出這一選擇的時候,接下來就要面臨買房置業的問題,純剛需是一方面,但大多數人還是或多或少要去考量投資價值和升值空間。

  但最簡單的道理,試想若是一個商品房庫存較大、閒置率很高的地方,顯然升值空間就不會太大。按照慣行標準,去化週期低於18 個月,處於合理空間。

  根據世聯行2019年初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國來看去化週期最長的是內蒙古達到了7.4年,其次是東三省需要6.5年,第三則是山西需要5.9年。總的來說,北方地區的去化週期明顯長於南方地區。

  具體可參看下錶:

  同時,世聯行根據2018年去化速度計算,在跟蹤的45個城市中,去化週期高於 18 個月的有石家莊、廈門、北京、天津、崑山,其中石家莊現有庫存去化需要4.68年。

  從可售面積看,可售大於1000萬㎡的有瀋陽、天津、北京、青島、鄭州、西安、長沙、成都、昆明及惠州,但除北京去化週期高達35.5個月外,其餘城市去化週期均低於18個月。

  (圖片來源:世聯研究)

  說了這麼多,該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相信大家已經心中有數。總體而言,南方城市的發展前景會好於北方城市,可以說,在買房置業方面,過去經常用作參考的“投資不過胡煥庸線”,現在看來仍然具有一定價值。

  一句話總結:人口效應、發展潛力、收入水平綜合考量,最後,哪個地方有就業、經濟有活力,就選擇哪裏,這是不變的道理。

  本文系《維度》原創,歡迎轉載或引用,請標註來源,謝謝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