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香梅,「飛虎將軍」陳納德是個繞不過去的人。可以說,正因為她嫁給了他,才成就了她一生的傳奇。

他倆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一個中國人,一個美國人;一個記者,一個將軍;一個正值青春,一個年屆遲暮。35歲的年齡差沒有阻隔他倆濃烈的愛情,不出意料地不為世人所接受且遭到陳香梅家人的極力反對。

按照陳香梅自己的說法,她與陳納德之所以相愛並一生相守不離不棄,緣於他們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少年時代的遭遇。

其實論出身,陳香梅要比陳納德「顯赫」。她的先人原籍福建,至曾祖父時遷人廣東。祖父陳曉雲是個秀才,但從未為官,而是經商且有所獲,他是香港電車公司的大股東,又與友人合營招商局,是中國輪船業的鼻祖,後因投資股票失敗跳樓身亡。祖母系出名門,是個書香之家的小姐。陳香梅的外祖父廖鳳舒和弟弟廖仲愷同為革命黨人,民國成立後在北京和南京政府任職,入外交部後曾任日本、古巴等地公使。父親陳應榮是英國牛津大學的法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叔叔也曾留學美國;母親生長在美國,在義大利威尼斯學音樂,在法國巴黎習畫;父親、母親在古巴成婚,那時,外祖父是古巴公使;大姐陳靜宜出生在美國華盛頓。

儘管這是一個飽受歐美風雨浸潤的家庭,但長輩們還是不能接受陳香梅的婚姻選擇,陳納德畢竟是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這是個種族問題。就像當年,陳香梅的母親戀上了一個英國小夥子,卻硬被生生拆散。然而,陳香梅不會輕易妥協,她自述她「是家中最不聽話的孩子」。

是戰爭改變了陳香梅「富二代」「富三代」的命運,也是戰爭讓她得以認識自己人生中的英雄——陳納德將軍。

陳納德將軍與陳香梅結婚時57歲,當時中文報紙對陳納德是以「中國之友」和戰爭英雄相稱的:他是全世界最聞名之轟炸飛行專家,以美志願航空員組織飛虎隊,在中國西南諸省作戰,屢建奇功。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正式對日宣戰,即將飛虎隊改組為十四航空大隊,歸陳氏統率。

其實陳納德和陳香梅的戀愛並不都是很順利和高調的。據稱,雖然兩人戀愛外界曾早有傳聞,但是陳香梅還是對外界再三否認。這是因為當時陳納德有婚約在身,而且也曾與南京國民政府意見不合,毅然辭職回到美國;陳香梅也離開昆明,轉到上海工作。兩人就此別過。陳香梅承認,後來的一段日子裡,她對他並不存「膩思」,也積極結交新朋友,甚至,若不是他又出現,說不定她另有所屬了。

但是,陳納德沒有放棄陳香梅,後來再次回到中國,在上海成立了中美合作的民航空運公司,關鍵是已經解決了羈絆,離了婚,恢復了自由身。

1947年12月22日的《申報》詳細記載了陳香梅和陳納德的婚禮,報紙上面寫道:「昨日下午,在本市虹橋路私邸與中央通訊社記者陳香梅女士行結婚典禮,由毛頓生牧師證婚。此事外界知者甚少,即雙方平時友好事先亦無所聞。茲悉,昨日參加陳將軍與陳女士婚禮之來賓有12人,新娘由其父攙入禮堂,新娘之繼母及外交部次長葉公超等亦均在場。男嬪相為前飛虎隊飛行員琴屈萊上校,女嬪相則為新娘之姊雪茜亞女士。聞新人於婚後,將仍留滬上。中美聯姻,誠佳話也。」


自古美女愛英雄,陳香梅女士和飛虎將軍陳納德的愛情,就屬於「美女愛英雄」這種類型,他們的相愛和結婚,一切似乎是命中注定,而他們的愛情故事從一個採訪開始。

一個採訪,讓情竇初開的陳香梅遇到了大英雄飛虎將軍陳納德,一切都是天註定。1944年,19歲的陳香梅成為一名記者,並且被派往去採訪大英雄陳納德,在一次次地採訪中,她欽佩陳納德將軍為中國所做的一切,並且對陳納德也有了深入的了解。隨後,他們在更加頻繁的交往中,心生情愫,真是應了那句話「自古美女愛英雄」,但好景不長,在抗戰勝利後,陳納德將軍回到了美國,但是故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遠渡重洋,只是為了你。1945年的聖誕節,在處理完美國的事情後,陳納德將軍遠渡重洋,回到中國,並且在第一時間找到了陳香梅,並向陳香梅求婚,早就互生愛意的陳香梅果斷地答應了陳納德的求婚。好事多磨,為了徵得陳香梅家人的統一,陳納德可謂費勁了心思,陪陳香梅的外公、外婆打橋牌、聊天,用了兩年時間才成功得到陳香梅家人的同意。1947年12月21日,陳納德與陳香梅在虹橋美華村5號陳納德的寓所舉行了婚禮,開啟了兩人的甜蜜生活。

自古美女愛英雄,他們的愛情產生於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超越年齡、超越種族,甚至超越時空,感動了許多人。


這個問題,有愛情的因素(而且像現在的經常提到的「勢均力敵的愛情」),也有風雲激蕩的時代背景所造就的因緣際會。

1944年,19歲的陳香梅剛剛從嶺南大學畢業,憑藉著出色的外語和良好的素質成為中央通訊社的第一位女記者,並且面臨著記者生涯的第一份人物專訪,而她要採訪的對象便是參加中國抗日戰爭的美國飛虎隊司令官——陳納德將軍。

陳納德何許人也?1893年,陳納德出生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他原本是位中學教師,但熱愛飛行,所以1915年前後一戰期間去學習空軍。1919年他從飛行學校畢業後被派往夏威夷,經過刻苦的鑽研,完成了《戰鬥機飛行技巧手冊》。1930年,中國現代空軍起步,國民黨認為必須要發展中國的空軍力量,並且在杭州筧橋設立中央航校,培養中國的航空軍官,聘請了技術精湛的陳納德為教官。陳納德剛來到中國時,全面抗戰爆發,中國空軍雖然作戰應勇,但寡不敵眾,仍舊喪失了制空權。後來在陳納德的幫助下,中國成立了一支擁有68架飛機、110名飛行員和150名機械師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即飛虎隊,其中的人員,大部分都是通過陳納德從美國招募來的。陳納德領導的這支隊伍在對日作戰期間參與了怒江保衛戰、轟炸東南亞日軍基地等軍事活動,據統計共計擊落擊傷敵機2000多架,擊沉敵艦40多艘,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陳香梅來到陳納德所在的昆明後,受到了陳納德的熱情歡迎。採訪中,她被陳納德深深吸引,與陳納德陷入了愛河。1945年8月,陳納德離開中國時,陳香梅去送別,他告訴陳香梅說我會回來的。回國後陳納德辦理了離婚手續,同年12月他回到中國向陳香梅求婚。儘管相差32歲,來自兩個國家,面臨著家庭的阻礙,1947年22歲還是嫁給了54歲的陳納德。

在我們看到的這段廣為熟知的傳奇故事裡,如果不是兩人相差32歲(陳納德年齡比陳香梅的父親大一歲)以及他們在那個時代顯赫的家庭出身、社會地位,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似乎會失色不少。但除了時代境況創造了使兩個人相遇相識的各種機緣巧合,在當事人而言,陳香梅的父親曾問過相似的問題:「你們年齡相差那麼大,如果陳納德過世了你還年輕,你怎麼辦」,陳香梅說「沒關係,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願意,我寧可要轟轟烈烈而短暫的熾熱愛情,也不願意一輩子平平淡淡沒有漣漪的生活」。看到這兒,答案已經不言自明了。


陳香梅是世界著名的華僑領袖,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長期活躍在美國政壇,當過8任美國總統的顧問,致力於中美友好。她出身名門,父親陳應容榮是著名外交家,母親為廖香祠,舅舅為廖承志,外祖父的兄弟為廖仲愷,家庭背景深厚。如此巾幗英雄為何會嫁給比她年長32歲的陳納德呢?

陳納德,美國空軍少將,飛行員,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率領的中國空軍美國航空志願隊(飛虎隊),在抗戰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1936年,宋美齡任命他為中國空軍顧問,幫忙組建中國空軍,自此他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陳香梅比陳納德小32歲,但年齡不是距離,兩人相識也是因緣巧合。1937年七七事變後,陳香梅一家流亡香港。1941年,日軍攻陷香港後,因父親在美國任職,母親去世,她們姐妹6人只能在廣西一帶輾轉。1944年,陳香梅成為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也正是這個身份使她和陳納德結識。

1944年冬,因要寫一篇關於陳納德和飛虎隊的稿子,陳香梅第一次採訪陳納德。在採訪中,陳香梅被陳納德的故事深深吸引,而陳納德由於工作原因長期和夫人異地,感情也逐漸淡化。抗戰勝利後,陳納德即將回國,在送別的時候,陳納德擁吻了陳香梅。

陳納德回國後辦理了離婚手續。1945年聖誕節後不久,陳納德返回中國,向陳香梅求婚。當時只有20歲的陳香梅哪裡經得住這番攻勢?不過,要嫁給年長她32歲的老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經過一番思考和家人的妥協下,1947年,22歲的陳香梅嫁給了54歲的陳納德。

1957年陳納德被確診為肺癌,於1958年去世,終年65歲,美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1960年陳香梅和孩子移居華盛頓。此時的陳香梅才30多歲,追求者絡繹不絕,但都被她拒絕,終其一生沒有再婚。移居美國後,陳香梅倚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國政壇重要人物,並致力於公益事業和中美交流,受人尊敬。2018年3月30日,陳香梅去世,享年93歲。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但反過來想:美女自然也愛英雄。陳納德和陳香梅,一個是飛虎將軍,是中國人民公認的大英雄;而另一個則身出名門,漂亮賢淑,大美女一枚。兩個人在抗戰那個特殊的年代戲劇性的相遇、相識,一個是夫人長期不在身邊,難免會孤單寂寞。而一個正值20青春妙齡,正是情竇初開,俗話說「那個少女不懷春」。雖然陳將軍比她大32歲,但年齡大,更顯得成熟穩重。而美國的將軍自然是保養得體的,根本就看不出衰老的跡象。或許在陳女士的眼裡越發是高大帥氣的。

題主問陳香梅為何會愛上比她大32歲的陳納德,其實愛情這東西本就是不可理喻的,男女雙方只要對上了,就無關年齡,無關國界的。自古郎才女貌,何況陳將軍還那麼優秀呢?


我是歷史評說,我來回答——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想必也難過英雄關吧。

嫁給陳納德的時候,陳香梅只有23歲,而陳納德已經54歲,確實大了很多。和陳納德結婚的時候,陳香梅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而陳納德不用多說,是空軍飛虎隊的隊長。這一段婚姻,成為了一段歷史佳話——

談及為何會選擇嫁給陳納德呢?

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他是一位威震長空的英雄,受到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崇敬,陳香梅自己曾這樣說:我以陳納德夫人為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