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則痛,痛則通,通則達。對於做企業來說,這是長久發展的不變定律。移動消費互聯網時代,騰訊、京東以及阿里等巨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機,享受到了紅利。但是,隨着線上流量的消逝,各家企業也都開啓了變革之路。

  此前,阿里、騰訊、京東等紛紛宣佈調整組織架構,以解決公司臃腫之處,迎合時代的發展。而在這之中,京東的力度和決心要屬最大,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

  只是,變革與爭議同行。從開年到現在,京東因其大力度的整頓而處於輿論風口浪尖之上,各種謠言紛起。要知道,對於京東這樣大規模的企業來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更何況是如此頻繁以及大力度的調整。

  優化10%的高管,集團原CHO隆雨、CTO張晨相繼離職,京東幾乎每週都有大新聞。但是,在“娛樂”過後,我們看到的是京東變革的決心以及成效,而市值的穩步回升恰好是最有力的證明。

  主動“折騰” 開闢新賽道

  轉型總是痛苦的,旁觀者只是想看大新聞,而只有京東自己知道心裏所承受的壓力有多麼大。熟知京東的人都知道,這幾年,京東沒少折騰。只不過,這一次,京東折騰的動靜確實有點大。

  上市前夕,爲了公司未來的整體規劃,京東完成了集團和京東商城的劃分。而後,2015年,京東商城重新整合,將原有的十幾個採銷部門整合爲各個事業部。2018年年初,京東商城將原八大事業部升級爲三大事業羣,新成立大快消事業羣、電子文娛事業羣以及時尚生活事業羣。

  但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在2018年年底,京東商城再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確定了“以信賴爲基礎,以客戶爲中心的價值創造”的經營理念,圍繞以客戶爲中心,劃分爲前中後臺。在2018年度京東商城表彰大會上,首次以京東商城CEO身份亮相的徐雷表示,在這條經營理念下,商城的全體同事要迎接幾個重大的變化:從單純追求數字,到追求有質量增長的變化;從單純以貨爲中心,到以客戶爲中心的變化;從縱向垂直一體化的組織架構,到積木化前中後臺的變化;從創造數字到創造價值的人才激勵導向的變化。

  從近年來京東的調整可以看出,集團對於組織架構的不斷調整,其實是在拆解過去一體化的大體系,讓各條業務線更明晰,針對性更強,是其處於模塊化的狀態,這樣管理起來也更爲容易。簡單來說,在業務體量高速增長以及大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京東的這一系列的調整隻是爲了更好地適應發展的需求。

  當下,在產業互聯網的賽道上,無論是BAT還是京東,都不想掉隊。現如今,京東集團形成零售、數科、物流三大核心業務的格局,加上保險、雲計算、AI和海外等業務,逐漸從“2C”向“2C+2B”轉型。只是,產業變革,說易行難。京東在2C領域長年積累的核心能力,將成爲產業互聯網轉型賽道上的加速器,但是架構的重新調整,則意味着從上到下的打散,爭議不可避免。

  爲此,京東確立了“小集團,大業務”的戰略核心,總部從管理型總部升級爲戰略型總部,業務板塊升級爲獨立的作戰軍團。而集團化是一次戰略層面的重要組織升級,集團總部和業務單元的定位因此將變得更加明確。對於京東來說,在全新的戰略規劃下,在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也能更好的爲B端以及C端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京東主動求變向大企業病開刀

  在外界看來,京東和阿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企業及領導的管理風格,這一次調整,劉強東無論是在人員職能部門的調整上,還是在業務線的重新劃分上,都顯得更爲成熟。 並且,伴隨着公司的進一步擴張,劉強東也在逐漸放權,而自己則投入到組織建設中,更好的掌控京東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8年年初,京東商城進行組織調整,三大事業羣負責人直接向劉強東彙報。到了2018年年底,京東商城劃分爲前中後臺後,各個事業羣負責人則是向徐雷彙報。

  與此同時,在2018年7月份,京東商城宣佈實施輪值CEO制度,由徐雷兼任首任京東商城輪值CEO,向劉強東彙報。而在此之前,京東商城的CEO則是由劉強東兼任。

  在新春全員信中,劉強東也提到,集團化是一次戰略層面的重要組織升級,今年將在全集團推廣,“小集團、大業務”就是集團層面推進Big Boss變革的第一步有效實踐。接下來,京東將繼續梳理支撐公司戰略和經營目標的關鍵經營節點,並將這些關鍵經營節點Boss化,從而實現開源節流、盤活資源、充分發揮組織活力,集合衆人之力共同提升經營業績,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而上述劉強東所說的Big Boss,換言之就是將決策權下放,讓各個業務線的負責人擁有決策權,從而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不過,組織架構的變化,也就意味着人員上的流動和調整。只是,相比較此前的崗位輪換,京東的這次變動則是史無前例的。在京東集團開年大會上,京東宣佈2019年將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京東方面告訴TechWeb, 京東集團正在積極推動“小集團,大業務”的轉型,旨在盤活資源、充分發揮組織活力,爲多元業務的發展保駕護航,以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在整個行業中,像京東這樣末位淘汰10%高管從沒人做過,想過的都很少。但是,爲了集團整體的發展,這也是京東必須要經歷的轉型期的陣痛。

  此外,在此次人員調整的背後,也能看出京東對於“大企業病”的零容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京東已經成長爲一家擁有十幾萬員工的大型企業,內部避不可免會出現一些大企業的通病。而後的調整,則可以看出劉強東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絕不拖泥帶水。

  或許,有的人會認爲京東不留情面,但恰恰相反,京東在人事上組織上的一系列調整,正是對十幾萬京東員工負責的表現。

  主動變革獲市場認可市值攀升

  對於京東來說,作爲國內數一數二的電商公司,在時代轉型的風口上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亡羊補牢,爲時不晚,大刀闊斧的從內到外進行體制變革,更是不易。

  同時,另一個方面來看,京東也是幸運的,在風口變化之時意識到了問題,並及時調整了組織架構,股價和市值的回升便是對京東過去近半年來調整的認可。

  去年11月底,京東股價跌至低點,而後一系列的調整,讓資本市場重拾對京東的信心,股價逐步回升。截至美股週二收盤,京東股價報收於30.90美元,目前總市值約447億美元。

  新戰略、新核心的發展背景下,京東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根據京東發佈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京東淨收入再一次超過千億元,並且由於雙11促銷節的加成,四季度淨收入達到了1348億元的新高。而在交易額方面,第四季度,京東集團GMV達5144億元,同比增長27.52%。

  上一季度,京東發佈財報後,引發了很多人對京東活躍用戶的關注。數據顯示,至四季度京東活躍用戶重新錄得增長。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0%,用戶粘性持續增強。各方面數據的增長以及回暖,足以見得京東變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以及資本市場的看好。

  寫在最後:

  變革,是不易的,是充滿爭議的,但也是必須的。產業互聯網風口的來臨,意味着上一個時代的即將結束,安逸則意味着未來的悽慘。京東現階段的快刀斬斷了過去的臃腫,重回正軌只是時間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京東的調整仍在進行中,未來回首,當其它企業還在爭購船票的時候,京東早已登上了巨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