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個菜場。

大家都可以進來買菜,各種各樣的菜都有(股票)

突然,有一個菜攤跳出來說,自己不僅賣今天的菜,還賣明天的。

明天的怎麼賣?你在我這裡買個小卡片,明天憑這個卡片,就可以兌換一些菜。

這個,就叫權證。

又有一個菜攤跳出來說,自己也賣卡片。

但是,這個卡片,不能換成菜,哪一天的都不能換。

「你就把這卡片當成菜!」

這個……雖然不能當成菜來吃,但是我們可以給一個高大上的名字。

「就叫CDR吧!」

這兩天,大家都在傳CDR的事兒。從兩會提出有關事項,到證監會最終出台文件,前前後後,一個月時間都不到。

這說明什麼?說明監管層是非常非常有效率的。當然,要是碰上股災、救市什麼的,這個效率,又是沒有的。

嚴肅來說,CDR不是股票,卻又等於股票。

本來,我這個公司,應該發行A股,才能進入內地股市。

現在,我不發行A股,而是發行CDR,一樣可以進入內地股市。

所謂CDR,就是把這個公司的股票,按一定比例,轉化成一張「證明」。比如,我們設定,每兩股轉化成一張「證明」,你買這個證明,就等於買我這個公司的兩股股票,享有的權利,和正常買兩股股票的人一樣。

這個「證明」,就叫CDR。翻譯過來,就叫「中國存托憑證」。

CDR的好處是什麼?

還是拿菜場舉例。

本來,你要在A股上市(賣菜),必須是註冊在國內的企業,才有資格(本地菜農)。

現在,有很多企業,他的經營是在國內,但是註冊地是在國外,就沒辦法發行A股(外地菜農)。

而CDR出來後,這些註冊地在國外的企業,他還是不能發A股,但是他可以把自身股份,轉化成CDR,然後在國內發行。這樣,企業能融資,國內投資者能投資,變相就能實現A股上市。

這就好比說,外地菜農還是不能直接在菜場賣菜,但是他現在可以給你個憑證;你不能拿這個憑證直接換成菜(CDR是不能轉化成真實股票的),但是你可以說,他這個菜筐里,這兩把白菜,是歸我的。如果賣掉,好處歸我。

以前,你外地菜農想在本地菜場買菜,對不起,你就得先在本地註冊,把自己變成本地菜農。然後,還要向菜場繳納各種費用,以及不能明說的好處費,才能賣菜。

而現在,CDR出現後,外地菜農要賣菜,還是在外地菜場。但是他可以在本地先招攬一幫用戶,把自己這批菜的「權益」賣給他們。

一來,這是非常節省成本的,因為你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大費周折,就可以直接實現融資、投資。

二來,對我菜農來說,多一個選擇。如果外地菜場的消費者,對我的菜更認同,我就在外地直接賣(發行股票);如果本地菜場的消費者,對我更加追捧,我就在本地賣權益(CDR)。

——聽上去,是不是覺得,A股又會多一條圈錢的路子?嗯,很有可能……

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問題,比如你一個外地菜商,怎樣保護本地買菜人的權益,怎麼受本地菜場的監管,還有很多細節要完善。但是,我們還是要看到,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在資本市場最發達的美國,很多中國企業去上市,也不是直接發行股票,而是走的「ADR」路線(美國存托憑證)。換句話說,關於「外地菜商如何能在本地賣菜」這個問題上,美國是非常領先的。即便說國內,香港資本市場的「紅籌股」,一定程度上,也是CDR的變相體現。

而在A股,無論說未來要實現全球化,還是要讓更多國內優質企業上市(特別是很多高科技企業,註冊地都不在國內,典型的例如阿里巴巴),都必然要修改「只允許本地菜商在本地菜場賣菜」這個問題。而CDR的出現,就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探索,這對於整個A股市場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最後。

無論說制度,還是企業,我們都不能盲目認為「外國的月亮一定更遠」。在任何市場中,歸根結底,都是好的企業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多回報。在美國,ADR早已出現,可是去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難道個個都因為這個制度而發展更好嗎?還不是該被訴訟的訴訟,該退市的退市。

就拿已經回歸A股的中概股來說,暴風集團上市後一度暴漲幾十倍,隨後因為業績持續下滑,股價也是走勢低迷。剛剛借殼上市的360,近年來除去信息安全這塊核心業務,其餘領域的探索,也沒有太多成效,像手機等硬體終端的市場開拓,普遍以失敗告終。

即便說還沒有回歸、名氣更大的企業,大家也不能被光環效應所迷惑。比如說阿里巴巴,2008年在港股上市的時候,市盈率衝破天,即便是全球性大熊市,也沒有阻擋投資者對阿里的追捧熱情。結果呢?業績也是持續不如人意,最後直接退市,只留下無數投資者的滿腹怨言。

因此,CDR制度出來後,不管說有多少好處,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公司自身的層面。目前,不談獨角獸等創新企業,只說有資格發行CDR的中概股,只有6家:阿里巴巴、中國移動、百度、京東、網易、中國電信。究竟誰能率先回歸,誰能給國內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大家還需耐心等待、細心分析。

這不禁令我回想到十年前,也是一大批在海外已經上市的公司,紛紛回歸A股——主要是央企巨頭。在沖向6124的狂歡中,最炫目的一刻,就是中石油的上市。無數人紛紛湧向申購,首日最高價48,一度讓大家信心滿滿,覺得這就是A股的希望和象徵,這就是沖向萬點的關鍵一步。股神巴菲特先前拋售中石油,真的是可笑!

再後來的故事,嗯,大家都知道。

n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