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繼續徵戰,最終入關建立清帝國統治全中國。

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載,公元1618年農曆正月,後金國主努爾哈赤召集眾貝勒,當場宣佈:「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再發布「七大恨」檄文,其中第一條「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於萬曆年間,將我二祖無罪加誅」努爾哈赤的「大恨」並沒有誇張,他的祖父、父親曾為明朝效力,後卻被殺害,事情究竟如何?

清代宮廷畫師繪努爾哈赤朝服像 (網上圖片)

努爾哈赤祖父名叫覺昌安,父親名叫塔克世。覺昌安原本只是酋長,但他本人足智多謀,長子禮敦作戰勇敢,《清史稿》記載他「討平碩色納、奈呼二部」,「盡收五嶺東、蘇克蘇滸河西二百里內諸部,並有其地,由此遂盛」。此外覺昌安還是有經濟頭腦,多次前往撫順馬市貿易。

不過,當時遼東地區有一人比覺昌安更厲害,就是建州右衛王杲,他幾乎統一建州女真。覺昌安聰明,主動臣服於王杲,與其聯姻,讓自己兒子塔克世迎娶王杲的女兒為妻(即後來生下了努爾哈赤),還將自己的孫女嫁給王杲的兒子阿臺。

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描述清八旗部隊,圖為《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局部 (網上圖片)

不過,王杲一心挑戰大明權威,不斷襲擾邊境。覺昌安認為情況不妙,因為王杲遲早會激怒明朝,於是他在公元1559年左右,暗中派人與明朝聯絡以示臣服。這時,努爾哈赤出生。自從明朝的李成梁出任遼東總兵,與覺昌安一家關係更密切,塔克世甚至帶著年幼的努爾哈赤來到李成梁家中。

公元1574年,王杲殺死明朝副總兵。明朝於是派李成梁率領6萬大軍徵討王杲。覺昌安、塔克世主動站到明朝一方,甚至成為明軍嚮導。在覺昌安帶領下,李成梁沒有費多大力氣就取得勝利,擒獲王杲。王杲被押赴北京,「獻俘闕下」,遭凌遲之刑。所以,建州女真王杲之死,和他的親家覺昌安有直接關係。

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描述清八旗部隊,圖為《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局部 (網上圖片)

王杲雖然死了,但他的兒子阿臺沒有被抓,他回到古勒山招兵買馬,處處挑釁明朝。公元1583年,李成梁再度率兵討伐,這次帶路的依然是覺昌安、塔克世父子。由於古勒山地形險要,明軍一時間難以攻下,覺昌安「挾尊長之名,入圍城省其孫女,勸阿臺降」。結果阿臺沒有投降,還將其扣下。

李成梁見沒有辦法,於是命令軍隊強攻古勒山。城破後,又是一場血腥屠殺。這場戰亂中,覺昌安被明軍大砲引發大火燒死,而塔克世被明軍誤殺。

清《清太祖天命皇帝朝服像》(網上圖片)

覺昌安、塔克世也算是對明朝忠心耿耿,連當時明朝人都認為「皆忠順,為中國效力」,幫李成梁除掉王杲、阿臺,卻死於非命。《皇清開國方略》記載,明朝為安慰努爾哈赤,給與豐厚的賞賜:「乃歸二祖喪,與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自此歲輸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25歲,他吸取外祖父、祖父的經驗教訓,一方面對明朝恭順,另一方面積蓄力量,終有一天展開復仇。

努爾哈赤開始了其建國稱汗、徵戰一生之路。先後統一建州女真、吞併海西女真、徵撫女真各部,再用兵漠南蒙古、建國稱汗。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天命汗,建立後金,兩年後誓師伐明。七大恨誓師,將女真人不滿情緒成功引向明朝。誓師後次日,努爾哈赤即率大軍嚮明之撫順發起進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