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布達拉宮,百度一下,你就會知道很多資訊。

這裡就不多說了。

但是,你知道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是什麼嗎?

——是一尊全西藏最為神聖的觀音像。

先上圖:

最中間的是主供觀音。

在布達拉宮的最頂層,有一個不開放的佛殿。

不開放的意思是,門開著,但階梯下面有欄杆鎖鏈,擋著你不讓上去。

那個佛殿中,就供奉著布達拉宮最珍貴的「寶物」——

「魯格夏熱」觀音。

下面,讓我們講一講這尊觀音的來歷:

眾所周知,吐蕃贊普松贊乾布是觀世音菩薩化身。

他曾經跋山涉水來到尼泊爾,想要尋找塑造觀音像的好材料。

在一座原始森林中,他發現了一棵神異的旃檀樹,這棵樹繁茂參天,而村落的牛羣每天都會自動來轉繞它。

松贊乾布打算砍下旃檀樹榦帶回雕刻成觀音像,沒想到才一動斧,便看見裡面已有一尊完好無損的天成觀音像。

松贊乾布驚喜不已,將這尊觀音像帶迴雪域,供奉於紅山堡寨的最頂層。

我在之前的一條回答中講過,布達拉宮前身就是吐蕃王朝的紅山堡寨。

吐蕃王朝分崩離析時,這尊聖觀音像不翼而飛,而在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它又奇蹟般地重現。

從此以後,它被奉為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靈驗無比。每年拉薩河夏季都會發大水,淹沒農田和民居,但只要自上而下向魯格夏熱觀音虔誠祈禱,就會退水解災。

清代,同治皇帝得聞此像靈驗後,欣然揮筆,書寫下「福田妙果」四字,至今仍懸掛於帕巴拉殿門楣上。

而布達拉宮,正是因為這尊觀音而得名!

——觀音菩薩的凈土,是普陀山。而布達拉,正是普陀山的藏文譯音!


布達拉宮被視為西藏建築的瑰寶,堪稱奇蹟。它背後究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布達拉宮在開始建築時就使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建築技術,這對於身處缺氧的高原地區本身就是一項奇蹟了。對於高原地區來說,採光是評價建築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之一。布達拉宮正是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來設計建築的通風和採光。除了布達拉宮寬而堅固的牆基,在其下方還有縱橫的地壟和通風口。每個寢室頂部都有可以採光的天窗。如果你仔細觀察,布達拉宮的外牆面是下寬上窄的,這就保證了所有有窗戶的樓層都能很好的採光。

布達拉宮在防雷擊方面的設計也是一絕。布達拉宮曾在8世紀松贊乾布時期遭受過雷擊,在17世紀重建時,佈置了很多防雷設施。比如紅宮上的靈塔金頂,就是利用導電性能優異的銅和金製成。除此之外在屋檐下加置了很多銅製管道與金頂相連,可以將雷電引入地下。


一千三百七十年。

不知世間有多少東西可以流傳這許久仍然生機不滅,布達拉宮當是其中之一。

當年,深情款款的松贊乾布為了美麗新娘所營造的建築大多遺跡難尋,布達拉卻留存至今。起初,松贊乾布或許是為了向唐王朝表達敬意,建造了雄偉的「白色的宮殿」給新婚的大唐公主居住,以彰顯尊貴,表唐蕃交好之意。

後來,美麗賢淑的新娘讓尊貴的贊普傾心不已,愛情讓這宮殿成了贊普夫妻和睦的象徵。

智慧的贊普夫婦唱和相隨,勵精圖治,善政革新,建寺弘佛,移風易俗,為吐蕃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布達拉」成了這宮殿的新名字。

但是,這對夫婦的美麗傳奇終不能敵山河離析,吐蕃覆滅,紅山宮整整沉寂了八百年,八百年間,只有講經說佛的高僧陪伴它的寂寥。

終於,八百年過去,五世達賴喇嘛讓它重新煥發了光輝。1645年,布達拉宮被重建,白宮拔地而起,從此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居所和西藏的政教中心。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1690年至1694年,第悉桑結嘉措主持修建了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主的的紅宮建築羣,初步形成了布達拉宮的建築規模。自此,五世達賴與布達拉宮便不滅不分。

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位期間,在白宮東側增建了東日光殿和布達拉宮山腳下的部分附屬建築。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一步步將布達拉宮引向藏民族信仰的高峯。

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1934~1936年間,伴隨著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修建的完成,布達拉宮擴建的腳步暫時停了下來。

至此,經過1300年的修建,布達拉宮最終形成今日之規模。

今日的布達拉宮,已然成為藏民族信仰的精神象徵。布達拉宮不再是誰的居所,不再是贊普的宮殿,它已脫離原本賦予它一切象徵意義的人的限制,自我升華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懷揣信仰的人們嚮往布達拉宮,並不為追逐千年前吐蕃王朝的空前盛世,不為追念唐蕃古道上的漫漫風華與愛情傳奇,也不為拜謁白宮裡深居的宗教領袖,人們只為在追尋內心寂靜的途中與它相見,只為它是人們心中嚮往的布達拉。

我相信,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布達拉宮。無論,你信或者不信,布宮就在那裡,不來不去;無論,你見或者不見,布宮就在那裡,不生不滅;無論,你念或者不念,布宮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來,走進布達拉宮,或者讓布宮住進你心裡,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布達拉宮大事記(做成橫拉時間軸形式,需要有畫卷的感覺)

631年,松贊乾布主持修建布達拉宮

641年,松贊乾布擴建布達拉宮「乃為公主築一城一誇後世,遂立宮室以居」

642年,文成公主抵達拉薩,松贊乾布迎請文成公主進入布達拉宮

762年,布達拉宮被雷電所毀

1645年~1648年,五世達賴喇嘛的總管第巴索朗繞登主管白宮工程

1653年,布達拉宮白宮重建工程竣工,從此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

1690年,開始建造五世達賴喇嘛靈塔「世界一飾」,並籌備擴建紅宮

1690年~1933年,從五世到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在布達拉宮陸續建成

1693年,紅宮主體建築竣工,並在布達拉宮前立一無字石碑以示紀念

1882年~1929年,對布達拉宮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維修工程

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布達拉宮逐步對外開放

1961年,布達拉宮被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89年~1994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副總工程師的姜懷英受命主持布達拉宮一期維修工程

1994年12月,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2年~2010年,布達拉宮二期維修工程

本文由「玩轉西藏」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以白宮跟紅宮為主。

白宮比較有意思的是,他的外牆是牛奶塗的!!

白宮顧名思義就是其牆面是白色的,其樓高七層,其外牆是牛奶拌石灰澆塗的,所以會呈現雪白的顏色並且紋理為流水狀。偶爾為了增加粘性還會添加蜂蜜,西藏天氣較冷,所以牛奶腐化情況不嚴重,為防止腐壞還需要摻入藏藥粉末。

白牆

每年的藏曆九月二十二布達拉宮就會開始澆塗外牆,今日依然如此。信眾們會將牛奶搬到山腳下進行攪拌處理,再運回宮內由窗口往下澆塗。

紅宮的牆也挺有意思,是怪柳枝加石頭壘起來的,然後塗上天然的顏料。

紅宮建築牆外用的是石頭砌的,然後天然的紅燃料,牆內用的是草。也就是西藏特有的建築材料白瑪草。草是一種怪柳枝,秋天曬乾,去皮後,再用皮條辮紮成小捆整齊,混上和好的黃土砌起來。這種牆的保溫性能還不錯,也有防震的左右,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窮滴。

具體瞭解可以看看我寫的這篇文章

地址如下

https://www.toutiao.com/i6490744624146022926/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