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出自《史記》記載的扁鵲一則最出名的醫案,是一個諱疾忌醫的故事。這個故事大致說,扁鵲經過齊國時,拜見齊桓侯,看了面色,對他說您有病,病在皮肉之間,還容易治療,如果不冶將要耽誤。齊桓侯不聽,過了五天,扁鵲說病已在血脈了,再不治療病將要惡化。又過了五天,扁鵲說病已到了腸胃之間,不抓緊治療將要有生命危險。又過了五天,扁鵲看到齊桓侯的病已在骨髓了,沒法治,逃掉了。五天之後,齊桓侯果然得了重病,死了。這其實是一則寓言,出自《韓非子》。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一位齊桓侯,也沒有一種病是每隔五天從皮膚、血脈、腸胃到骨髓逐漸深入的。以一則明顯是編造出來的寓言來說明扁鵲的望診技術多麼高明,那是笑話。


癌症,我猜的


謝邀

多臟器衰竭/墜積性肺炎/心力衰竭/慢阻肺/重度肝炎/腫瘤晚期/膿毒血症……這些在古代都可以成為病入膏肓

擴大範圍的話,腦梗也是。畢竟古代醫學是把神經系統疾病歸因為心臟疾病的


作為一個正在準備《中醫學》期末考試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我認為病入膏肓是衛氣營血辯證中病位較深、病情較重的階段。歡迎中醫方面專業人士指正。

衛氣營血辯證在溫熱病的病變過程來說,它代表溫熱病的病勢深淺的四個階段。

衛分病

是溫熱病的初期階段,其特點是:發熱,微惡寒,頭痛身痛,舌苔薄白,脈象浮。由於發病季節,病邪性質以及人體反應性的不同可以出現不同的表現。常見的有:

  1)風溫表證(多見於流感、流腦等病的早期)

  2)濕溫表證(多見於胃腸型感冒、腸傷寒,傳染性肝炎,泌尿系感染等)

  3)秋燥表證(見於某些流感、感冒、白喉等) 

氣分病

是溫熱病的第二階段,它的特徵是發熱較重不惡寒,口渴,苔黃,脈數。病邪侵入氣化,邪氣盛而正氣亦盛,氣有餘便是火,故出現氣分熱證。除濕溫外,各型衛分病傳入氣分後都化熱化火。由於邪犯氣分氣所在的臟腑、部位有所不同,感邪性質及輕重不一,故所反映的證候有很多類型。常見有:

  1)氣分熱盛(多見於流感、乙型腦炎等)

  2)肺胃蘊熱(見於某些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等)

  3)邪熱壅肺(見於某些急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肺膿瘍等)

4)胸膈鬱熱(見於某些流感,斑疹傷寒,猩紅熱,肺炎等)

5)胃腸實熱(見於某些流感,乙型腦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6)氣分濕溫(見於腸傷寒,鉤端螺旋體病,傳染性肝炎,沙門菌感染等)

營分病

是溫熱病邪內陷的較重階段。多由氣分病不解,內傳入營;也可由衛分不經氣分而直入營分,即「逆傳心包」;或溫邪直入營分。營是血中元氣,為血的前身,內通於心,故營分病以營陰受損,心神被擾的病變為其特徵,臨床表現身熱夜甚,心煩不寐,斑疹隱隱,舌絳無苔,脈細數等,營分介於氣分和血分之間,若營轉氣,表示病情好轉,若由營入血,則表示病情深重。

  1)熱入營分(見於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及其它嚴重感染等)  2)熱入心包(多見於各種腦炎、腦膜炎、敗血病、中毒性痢疾、中暑等)

3)熱動肝風(多見於腦炎、腦膜炎,各種傳染病並有中毒性腦病等)

  4)營衛同病(見於流感、中毒性肺炎、乙型腦炎等病的早期)

5)氣營同病(見於急性胃腸炎,乙型腦炎,急性肝炎,急性菌痢等)

血分證

是溫熱病發展過程中最為深重階段。血分證其病變以心、肝、腎為主。臨床表現除證候較為重篤外,更以動血、傷陰為其特徵。主要表現有發熱夜甚,伴有神志表現,尚有出血、斑疹、舌質紅絳、脈細數。熱入血分來源有二:一為由氣分直入血分;二為由營分傳來。

1)氣血兩燔(見於某些腸傷寒、粟粒性結核、鉤端螺旋體病等合併出血者)

  2)血分實熱(見於某些流腦、斑疹傷寒、鉤端螺旋體病、過敏性紫癜等)

  3)傷陰虛證(見於重度混合性脫水病人)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隔膜之間為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形容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不是醫生,胡謅一下:中醫講的是病到了藥力達不到的膏和肓的位置,所以才治不了。意思是,所有的病都有葯可治,只是因為延誤了治療,人必死。

現代醫學可沒這麼厲害。現代醫學裡,人得了病,有無葯可治必死的;有延誤治療或誤診致死的。


「膏肓」的意思: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出於《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


MODS,多臟器功能衰竭

為什麼年紀輕輕地會多臟器衰竭??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