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園文化生活館。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來到北京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內蒙古園,以馬頭琴爲設計元素的LOGO牆上,“壯美內蒙古 靚麗風景線”的標語格外醒目。作爲草原文化的經典代表,只要馬頭琴一響,人們就會聯想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

  內蒙古素有“草原天堂”的美譽,但除了草原,這裏還擁有大片的森林和廣闊的沙漠,旅遊資源和生態資源非常豐富。爲了能夠向2019北京世園會的廣大遊客展現出與大家印象中不一樣的壯美北疆,王璨作爲內蒙古園的設計師也是費盡心思。

  “本次世園會內蒙古園主題爲‘壯美的北疆畫卷’,全景表現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的景觀特點,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內蒙古獨特的園藝品種、造園技術以及民俗建築,傳播遊牧民族珍愛自然,視天地爲父母、水草爲衣食的生態文化智慧。”王璨說。

  內蒙古園沿對角線佈局了三大篇章,卷一《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展現草原上駿馬逐風、羊羣似雲的景象;卷二《高高的興安嶺》,展現大興安嶺的蒼松白樺和大森林裏少數民族的特色風情;卷三《浩瀚的沙漠》,則爲遊客描繪一幅壯麗的大漠風景畫。三幅畫卷相輔相成,共同描繪着內蒙古這顆撒落在北疆的璀璨明珠。

  作爲主體的草原部分位於園區中央,展園以綴花草坪爲基底,結合起伏的草坡地形,展現內蒙古遼闊大草原風貌的同時,也表達草原人民自由勇敢、開放包容的精神。

  一般園林裏面都會用一些不透水的材料,像水泥,或者是一些防滲膜,但在內蒙古園的水系中,這些材料都沒有出現。設計團隊把海綿城市的理念引入展園設計中,只爲展現一個生態的內蒙古。“希望通過2019北京世園會這一國際平臺,把‘向自然學習’這個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王璨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