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關,但沒有那麼誇張。

一般就是流沙+石塊+弩機+陷阱。

可能只有其中一個,也可能全沒有。

在墓室中放入乾燥的細沙,會使得盜墓者難以挖掘盜洞,因為一邊挖一邊有流沙灌進去。

就算是挖成了,也有塌方的危險。

石塊,主要是頂住墓道門,或包圍棺槨用的。不算機關,只能算障礙物。

陷阱就不必說了。設在墓道中,盜墓者踏上會陷進去。

只有弩機看起來比較「黑科技」,但是,時間長了,弓箭也會生鏽的,效果呵呵噠。

要是陵墓的機關真的就跟小說影視里一樣狂炫酷炸天一樣,考古系的學生就都該去特種部隊接受改造了,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是書生不是勞拉。

那麼古代帝王將相都是怎麼防止盜墓的呢?

——相比起「找到了但不容易挖」,更簡單的是「根本找不到」。

第一個,是「看我七十二變」——疑冢。

疑冢,簡單說就是假墳墓。下葬時,搞幾十個假墳墓,一模一樣的出殯儀式,讓人搞不清楚真墳墓到底在哪。曹操就有許多疑冢,而明朝人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下葬時,是從十三個宮門同時出來棺材,讓人不知道哪一個棺材裡是真的屍體。

第二個,是「就不告訴你」——隱蔽。

這些王侯下葬時,是非常隱蔽的,絕不大肆張揚,悄悄咪咪地埋了就是。比如古代廣東人的國王——南越王趙佗,趙佗的墳墓,也是至今無人知道在哪。據說裡面陪葬了大量兩廣地區的稀世珍寶。三國時期,孫權為了緩解財政壓力,曾派兵去廣州發掘趙佗的墳墓,結果趙佗的墓沒找到,倒是挖開了其曾孫趙嬰齊的墓,從中得到了大量金銀。

現在,廣州有南越王墓博物館,這個南越王不是趙佗,是趙佗的孫子、趙嬰齊的爹趙昧的墓,著名的國寶「金縷玉衣」,就是從這個墓里出土的。

孫子、曾孫子的墓里都有如此多的陪葬,可以想像南越王趙佗的墓里珍寶也不會少。也許就在廣東哪個鬧市建築的底下沉睡呢。

下圖是廣州南越王博物館

第三個,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踩平。

成吉思汗就是這樣乾的。

據說成吉思汗死後,是秘密安葬。

一旦埋葬,立即讓千軍萬馬在上面反覆暴踩踏平,讓地面看起來跟其他地方一模一樣,除了沒有草。

之後,有人會牽來一頭母駱駝和一頭小駱駝,當著母親的面將小駱駝殺死,把血淋在墓地上,再派士兵把守,等第二年地上長出草來的時候,把守的士兵就可以撤走了。

如果後人想要到墓地去追思,就帶著那頭母駱駝,母駱駝在哪裡停下並悲鳴,就是成吉思汗墓所在地。等那頭母駱駝死後,就真的沒人知道墓地所在地了。

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山崩,「用啰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所以,清陵、明陵都有,但沒有元陵。現在的一個成吉思汗陵,其實是衣冠冢。

下圖是成吉思汗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