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购物中心资产管理

  “凯德”二字是音译自 “Capitaland”,即 “Capital+Land”,凯德从成立之初即确认了“资本+地产”的开发模式,目前凯德旗下管理着16支房地产私募基金和5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

  凯德通过专注于中国商业项目的两只私募基金收购孵化物业,再让凯德商用中国信托(CRCT)适用有限购权的形式收购凯德内地控股的商业物业,构建了从开发商到私募基金再到REIT一条完整的投资和退出的流程。

  “一”

  2018年成绩单

  凯德商用中国信托(CRCT)于2006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新加坡首支投资于中国购物中心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其资产组合包括11家营收型购物中心。

  2018年凯德商用信托权益总租金收入11.8亿元,净租金收入(NPI)7.8亿元,资产组合的租户销额总额和客流量分别同比增长18.8%2,3和19.4%,年底资产组合出租率达97.5%,加权平均租赁期限为2.9年。

  得益于广州乐峰广场的加入,凯德商用中国信托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资产估值为139.93亿人民币(权益口径),同比增加17.8%。

  2018年凯德商用信托成绩单

  2018年信托可派发收入0.997亿新元,同比增长9.4%,每单位派息同比增长1.2%,派息率相较于十年前国债等投资方式表现出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2018年凯德派息率与市场比较

  “二”

  信托资产包组合

  从2016年上市初始的8项资产到2018年的11项,CRTC的资产包组合在不断优化调整,尤其是近2年,调整日趋频繁。2016年,凯德收购了成熟物业成都凯丹广场,2017年,剥离安贞凯德Mall,2018年再次入手广州成熟物业乐峰广场,2019年以4.6亿出售呼和浩特赛罕凯德Mall的同时以8.1亿购入玉泉区已建成的一座商场。

  优化后的资产包组合强化了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占比,包含11个购物中心,位于8个城市,2018年资产包总估值157.54亿元。

  2018年凯德商用信托资产包组合

  “三”

  资产价值提升

  一般只有成熟型项目才会注入REITs,一方面是由于项目初期存在较大增值空间,开发商不愿意和投资人分享增值收益,另外一方面由于派息率的存在要求项目经营情况较稳定。

  而成熟型项目存在的问题就是资产价值提升空间小,难度大。对比分析资产包中项目收购价及目前的评估值,除个别项目外,整体资产价值提升率较一般,尤其是后期收购的如北京大峡谷、成都凯丹广场等项目。相较于增值收益,稳定的投资收入似乎对信托更有意义。

  凯德商用资产价值提升盘点

  “四”

  租金收入

  资产包中的11个购物中心中,北京西直门和望京凯德Mall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租金收入占总体收入的40%以上,租金单价也是11个项目里最高。后期加入的广州乐峰广场和凯德·新南表现不俗,租金单价分别达到6.5元和6.9元。其余项目租金单价总体较为稳定,表现一般。

  2018年凯德商用地租金收入盘点

  “五”

  净收入(NPI)

  预算管控是凯德强项,信托资产包平均Margin高达67%,费率控制堪称业界翘楚。尤其是资产包中表现得最为优异的北京三项目及新加入的凯德·新南及乐峰广场,Margin均接近70%。

  回报率方面老项目由于获取价格较低,回报率普遍偏高,后期收购的北京大峡谷、凯德·新南及乐峰广场,回报率表现较为一般。

  2018年凯德商用净收入

  “六”

  出租率

  2018年资产包整体出租率保持了较高水平,除处于闭店状态的芜湖凯德广场及老大难项目武汉民众乐园外,其余项目均保持着接近满租的出租率。

  2018年凯德商用信托出租率

  “七”

  增长率

  对比公众号之前所分析的龙湖、新城、华润等项目增长率,资产包中各项目增长率表现一般,处于正常运营的购物中心大部分租金增长率及NPI增长率均在5%以下,总体租金增长率仅4.9%。

  “八”

  日均客流

  各项目日均客流表现总体与租金增长呈明显正相关,客流量变化幅度小,多为微增或微降。客流最高的西直门项目及乐峰广场,日均客流分别高达9.6万人及7.4万人。

  2018年凯德商用信托客流量

  “九”

  品类表现

  信托各购物中心中,租金贡献最重要的两个品类为零售时尚及餐饮,仅占比30%的租赁面积贡献了55%的租金收入;超市、百货等主力店则较大程度拉低了平均租金,超市、百货占比高达44%,但租金贡献仅13%。

  2018年凯德商用信托品类表现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