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AI,智能音箱的產業迷途


褒貶不一的智能音箱,能否持續火下去?

撰文|胖橘

編輯|子雨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2017年夏天,一陣“音箱風”席捲了整個科技圈。

6月20日,喜馬拉雅FM發佈小雅AI音箱,半個月後,阿里天貓精靈X1被推出;也是在這個月,小米的“小愛同學”正式上線;8月,出門問問首發Tichome智能音箱。

一時間,下至百元上達千元的智能音箱像狂風湧來,百餘款產品數不勝數,智能語音交互平臺被國人知曉。

多年前,蘋果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就曾表示,“智能語音交互將成爲計算領域下一個重要的平臺”。

2011年的10月,搭載全新Siri智能語音助手的iPhone 4S面世,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四次人機交互革命。

一場關於語音交互功能探索的拉力賽,拉開了帷幕。

喬布斯或許沒有想到,時隔8年,人們依舊在語音交互功能尋覓。隨着5G網絡應用落地、人工智能技術創新,IoT佈局成爲互聯網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項業務。

作爲“家庭大腦”般存在的智能音箱,成了各家廠商佈局IoT的最佳入口,羣雄逐鹿只爲佔據一席高地。


生態>技術

劃時代的語音助手Siri,讓人們對智能語音交互充滿了想象。

身爲美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對語音交互的探索並不比蘋果公司晚。不過一開始,這項研發並不被看好。

“這事能成嗎?”亞馬遜高管Dave Limp第一次聽到Echo計劃時,充滿了疑惑。

畢竟此時亞馬遜正陷入高調進軍智能手機失敗的陰霾中,士氣低迷。Echo計劃猶如天方夜譚,超現實的使用場景讓高管們望而卻步,最終在CEO Jeff Bezos的強力支持下,一支2000名精英的最強研發團隊被組建。

只許成功不容失敗,這支精英隊伍耗時4年,在2014年末創造出了歷史上第一款智能音箱,夢想變爲了現實。

從語音識別到智慧理解,用戶迫切期待擁有像Alexa這樣智能體貼的助手,一經發售,Echo瞬間成爲市場熱捧的寵兒。

據統計,2015年亞馬遜Echo賣出400萬臺,2016年售出800萬臺,2017年銷售目標更是上升至1000萬臺。

銷量逐年上漲,引得其他廠商羨慕不已。這把智能音箱的火,也從國外燒到了國內。

中國互聯網基因雖不如美國,但憑藉巨大的人口紅利,便捷的智能音箱依然擁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場。

2013年劉強東拍板決定落地智能音箱項目,由京東智能產品總監魏強負責。

對於這個龐大的計劃,各種質疑撲面而來,甚至有人認爲劉強東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

輕易聽從他人建議不是劉強東的作風。2014 年底,京東與科大訊飛共同出資成立北京靈隆科技有限公司,魏強任總經理,公司主業務就是研發智能音箱所需的技術。

當亞馬遜Echo音箱被一搶而空時,京東以最快的速度在2015年8月發佈了叮咚AI智能音箱,成爲國產智能音箱第一家。

叮咚A1音箱擁有語音喚醒功能,與百度音樂、喜馬拉雅等內容資源無縫連接,還可支持第三方應用平臺進駐。

在未被開墾的國內智能音箱領域,京東一度佔領了中國智能音箱超70%的市場份額,並在2016年達到近10萬的銷量。

第一款音箱首戰告捷,京東乘勝追擊接連發布青春版、靈動版、TOP版,繼續搶佔市場。

魏強曾說:“在某些技術上Echo 並不比叮咚出色,但比技術更重要的是,亞馬遜在背後爲其搭建的整個內容服務生態。”

音箱只是IoT佈局的入口,其背後整個內容生態纔是真正決定IoT格局的關鍵。

作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叮咚音箱帶領中國智能音箱實現了零的突破是公認的事實,不過其只支持京東微聯的產品,定價過高、存儲內容過少,喚醒步驟繁雜等問題導致用戶體驗糟糕,最終導致了京東“失寵”。

三足鼎立初現

2017年,被稱爲智能音箱元年。隨着語音識別交互技術漸趨成熟,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方式或將改變,IoT佈局成爲互聯網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項業務,作爲新流量入口的智能音箱成爲互聯網公司競相爭奪的高地。

巨頭BAT、手機廠商小米,亦或是喜馬拉雅這樣的內容平臺,都紛紛入局智能音箱行業,搶食分羹。

  • 小米智能家居生態佈局

手機業務陷入瓶頸的小米近些年逐漸把戰略核心轉向了AI+IOT,並在2013年年底開啓了小米生態鏈計劃,定下了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軍令狀。

浩浩蕩蕩的“造鏈運動”被提上日程,雷軍將智能音箱作爲其IoT生態鏈計劃的第一步,並把這一重任交給了王川。

王川雖然很少代表小米出鏡,但他一直在小米成長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小米“飢餓營銷”的始作俑者,也是小米MIUI系統“每週迭代”的倡導者。

2017年負責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業務的王川接手了小米智能音箱的研發,並推出了AI音箱小愛同學,預售價格299 元。不過出於當時國內智能音箱市場整體銷量的不樂觀和硬件一旦造成庫存就是鉅額損失這兩方面考量,小愛第一代產品只生產了3萬多臺。

事實證明,他們低估了米粉們的購買力,上線當天23秒就被搶光,小愛同學來了場“被飢餓營銷”。趁熱打鐵,很快小米又推出了售價169的mini音響,預約銷量超100萬臺,加固了小米最強性價比的標籤。

某個產品形態能否成爲家庭入口的關鍵在於其是否可以用極低的成本融入多個高頻且剛需的家庭使用場景。語音是人類交流,人機交互最自然簡單的方式,在家庭場景中最符合低成本,高效率的關鍵因素,小愛同學不僅承載着小米生態鏈入口的重任,也延續着小米“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核心。

  • 阿里電商營銷

想成爲智能家居掌控者的不止一家,擅長性價比玩法的也不只小米一家。如果說智能音箱領域100萬是個門檻,阿里和小米毫無疑問是兩大贏家。

兩者在智能硬件領域的首次交鋒,就是“搶人大戰”。據一位智能音箱圈裏的行業老兵爆料,2017年初阿里用價值不菲的期權“挖”走了小米音箱的研發負責人,來負責阿里智能音箱的研發,該負責人據稱是小米王川手下的幾員“得力幹將”之一。

2017年7月5日阿里發佈第一款主打語音購物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售價499元。藉助雙十一優惠活動,用戶最終僅需99元就能把天貓精靈收入囊中。

兩折超低優惠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天貓精靈X1在雙十一當天就售出了100萬臺,首戰告捷。

據Canalys 發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天貓精靈系列出貨量約爲280萬臺,牢牢佔據市場頭牌位置。百度、小米分別居於二、三位。


搶灘AI,智能音箱的產業迷途


  • 百度搭建雲平臺

最先喊出人工智能口號的百度也是最早佈局智能音箱產業鏈的企業,2016年10月就成立了DuerOS平臺,包含小度智能設備開放平臺、對話系統和技能平臺,由景鯤全面負責。開發者、內容提供商、供應鏈廠商都能夠依託DuerOS打造自身的智能音箱設備,降低了開發門檻。

起初百度並沒有直接利用自己的雲平臺,而是選擇收購在語音交互方面有深厚積累的KITT.AI,聯合研製開發新品,這與當時的產品負責人陸奇不無聯繫。

工程師出身的陸奇對技術執着癡迷,在出任百度COO後斥資9000萬美元收購渡鴉科技,用以彌補百度在智能硬件上的缺口。

陸奇給渡鴉的定義是微軟的surface,可是耗費了巨大人力財力,定位高端的Raven H不僅沒能擊敗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還淪爲了“炮灰”,1699元的高價導致銷量慘淡不到半年就被迫停產。

初入智能音箱戰場就折戟的百度迫於銷量壓力也轉向了低價市場。相繼推出了售價599元的小度在家智能視頻音箱和89元的小度智能音箱。產品負責人是王川的老搭檔,曾擔任小米音頻產品線負責人和小米電視副總裁的楊永成。沿用小米低價模式的小度音箱,迅速在市場上收穫好評。

在2018年Q3季度到Q4季度,小度音箱從第三反超小愛同學位列第二,在某種程度上來講,百度是“用小米模式超越了小米”。

2017至2018年,各個品牌的智能音箱如雨後春筍,騰訊的“聽聽音箱”,喜馬拉雅發佈的小雅AI音響,出門問問發佈的Tichome智能音箱……雖然產品衆多,但售價均沒有超過千元,智能音箱依舊沒能突破低價市場。

國內廠商更注重內容資源和銷售渠道等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而非技術突破,產品銷量也沒有大幅變化。2018年Q4季度,阿里巴巴天貓精靈系列出貨量約爲280 萬臺,百度小度系列和小米小愛系列以220萬和180萬位列二三位。

三足鼎立局面,輪廓初現。

5G衝擊音箱僞需求

國內的硬件廠商在研發投入上往往捉襟見肘,對智能硬件的佈局也多出於生態的考量,軟硬件的倉促結合拼湊很難給用戶形成一體化的完整體驗,這種情況下,被扣上智能家居“入口”的智能音箱也變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據統計在每臺智能音箱發佈時,官宣的功能多達幾十個,但是真正被經常使用到的只有定鬧鐘、問天氣、播放音樂等簡單功能。

“其他問題大多都聽不懂,一個是算法問題,語義理解水平不行,另一個是內容問題,沒有足夠的內容可以匹配和支撐。”科技行業觀察人士大熊曾表示。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術和網絡連接不穩定,智能音箱在遇到複雜的語音和環境時,變身人工智障的例子也時常發生。

去年的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原本想要秀一下小愛同學高智商的雷軍,卻被小愛同學的答非所問弄得十分尷尬。

小愛同學的事故並非個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目前國內“人機交互”技術並不完善。語種、口音、語氣、環境等等困難,依舊無法克服。

放眼全球,智能音箱的出現只是在各互聯網巨頭佈局自己智能家居前景的過程中的一個衍生品,是智能家居發展路上入口形態的一種,而非物聯網超級產品。

各大廠商對於智能音箱產品的期待遠不止於產品本身。作爲有望成爲AI家庭場景數據接口的平臺型產品,廠商在智能音箱上的佈局,其戰略意義大於即期考慮。

產品硬件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市場進入投入較小;銷售渠道集中化、扁平化,營銷和進銷存易於管控;市場認知尚未定型,年輕人願意嘗試新品牌等都讓智能音箱充滿無限可能,市場或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調整和洗牌。

而且伴隨5G技術的突破,網速和帶寬將會實現飛躍式提升,智慧家居產品全面升級,智能音箱也許將迎來新的機遇。

智能音箱作爲一款智能硬件產品,一直不溫不火。既有技術不太成熟的阻隔,也有用戶習慣尚未培養的擱置。

作爲智能家居的“中樞神經”,智能音箱能否擔此大任,仍需考量。

2019是智能音箱發展史的第四年,經歷了低價戰的轟炸,智能音箱將會走向何方,市場格局又會如何轉變?

萬物互聯,一切都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