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昌評註的《宋詞三百首》

  郭伯勳《宋詞三百首詳析》

  凌楓等註釋解析的《宋詞三百首》

  文︱戎 默

  《宋詞三百首》是晚清大詞人朱祖謀所編的宋詞選本,自編定問世以來,便大受歡迎,成爲人們案頭最常見的宋詞讀本之一,洵稱經典。後世對《宋詞三百首》的註釋本、評註本、詳註本等,也琳琅滿目,數不勝數,滿足了各種讀者的閱讀需求。

  詩詞讀本除了對作品本身的註釋、評賞之外,還會爲詩詞作者作一小傳,簡單交代一下作者的生卒年、字號、生平履歷等,這是一般的體例。《宋詞三百首》除了兩位皇帝的詞作外,選的第一個詞人便是宋初的錢惟演。比較常見的注本,也都會循例爲他加上小傳。比如劉乃昌先生評註的《宋詞三百首》(中華書局“中華傳統詩詞經典”本,2014年)“錢惟演小傳”說:

  錢惟演(962—1034),字希聖,吳越王錢俶之子,從其父歸順宋朝,爲右屯衛將軍,累遷翰林學士、樞密使、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官。

  郭伯勳《宋詞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2015年)則說:

  錢惟演(962—1034),字希聖……曾任翰林學士,樞密使,罷爲鎮國軍節度使觀察留後,又改保大軍節度使,河陽(河南省孟縣)知縣。入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又凌楓等註釋解析的《宋詞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錢氏小傳:

  錢惟演(977—1034),字希聖,杭州臨安人,吳越王錢俶之子,歸宋後累遷至翰林學士、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以上列舉三種版本的《宋詞三百首》錢惟演小傳,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點,即錢惟演曾經做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可省稱爲“中書門下平章事”)。衆所周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宋初是宰相之職。顯然,這三種注本都認爲錢惟演是做過宰相的。不過,熟知宋代掌故的人,應該對這條筆記的記載不陌生,《東軒筆錄》卷二說:

  錢僖公惟演自樞密使爲使相,而恨不得爲真宰。居常嘆曰:“使我得於黃紙盡處押一個字足矣。”亦竟不登此位。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五記載錢惟演所說的話爲:“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於黃紙尾押字耳。”《宋史·錢惟演傳》也記載了這句話,並在後面加了個解釋說明——“蓋未嘗歷中書故爾”。所謂“黃紙尾押字”“黃紙盡處押一個字”,簡單來說,就是宰執要在將頒佈的詔書上畫押簽字,而“中書”,也就是宋初宰執辦公的府署“中書門下”(又稱“政事堂”“都堂”)的簡稱。那所謂“不登此位”“平生不足”“未嘗歷”者,指的也是宰相之位。就是說,錢惟演生平沒有坐過宰相之位了。

  可見,幾種《宋詞三百首》注本的作者小傳,是與《東軒筆錄》《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史》記載有牴牾的。當然,與《續資治通鑑長編》這樣宋人所編宋代史實記載相比,現代人所編的注本小傳顯得不那麼理直氣壯。“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歷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樣的表述,看來是有問題的。

  不過,《宋史·錢惟演傳》裏,也確實有“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表述:

  宰相馮拯惡其爲人,因言:“惟演以妹妻劉美,乃太后姻家,不可與機政,請出之。”乃罷爲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即日改保大軍節度使、知河陽。逾年,請入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

  細繹《宋史》的這段記載,開頭敘述了錢惟演遭宰執排擠,以保大軍節度使出知河陽之事。所謂“逾年,請入朝”則是說錢惟演在被排擠出朝堂後,並不甘心,過了一年後又自請入朝爲官,結果就是“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那麼,這是否表示錢惟演自請入朝成功,竟然又進身宰輔了呢?其實,稍稍瞭解宋代職官制度的人,看了這裏的記載就該知道,錢惟演的“自請”並沒有成功。所謂“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是朝廷對他“請入朝”的應對,即在他保大軍節度使的基礎上,爲他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稱,並讓他改知許州。這就是宋初爲優待勳賢故老而設立的節度使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制度。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條說:“凡節度使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非真宰相,爲使相。”又“使相”條說:“使相不參預政事。”可見,錢惟演做的不過是節度使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使相”,並沒有做真宰相。《東軒筆錄》裏“自樞密使爲使相,而恨不得爲真宰”就是這個意思。而《宋詞三百首》的注家們,只看到了《宋史》裏“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幾個字,便加入了他的職官履歷,讓人讀了以爲他做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樣的真宰相,顯然有些不夠恰當。

  關於《宋詞三百首》錢惟演小傳表述的訛誤,其實自唐圭璋先生的《宋詞三百首箋註》就開始了,唐先生是近代詞學大師,這本箋註可稱是《宋詞三百首》注本中最知名,也是最好的一本。他的“錢惟演”小傳說:

  惟演字希聖,吳越忠懿王俶之子。少補牙門將。歸宋累遷翰林學士樞密使,罷爲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改保大軍節度使,知河陽。入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坐事落職,爲崇信軍節度,歸鎮卒。諡曰思,改諡曰文僖。

  唐圭璋的《宋詞三百首箋註》

  這本書最早1958年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後來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都曾出過好幾個版本。最近的版本有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本。幾種版本,關於錢氏小傳的敘述都是相同的。這一敘述,讓人讀了,覺得是錢惟演在以保大軍節度使知河陽後,累官入朝,加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然後又坐事落職,貶爲崇信軍節度使。不但把“請入朝”簡化爲“入朝”,還坐實了錢惟演曾入朝爲宰執的這段子虛烏有的經歷。後世的注本,也許是對唐圭璋注本小傳有所參考,纔會出了問題。

  不過,《宋詞三百首箋註》“錢惟演小傳”的訛誤,倒並不完全是唐圭璋先生的錯。因這段小傳,其實是參考了《宋詩紀事》卷六的《錢惟演小傳》:

  惟演字希聖,吳越忠懿王俶之子。少補牙門將。歸宋,累遷翰林學士、樞密使,罷爲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改保大軍節度使,知河陽。入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坐事落職,爲崇信軍節度,歸鎮卒。諡曰思,改諡曰文僖。有《擁旄集》《伊川集》。

  《宋詞三百首箋註》除了沒有“有《擁旄集》《伊川集》”一句外,其它幾乎和《宋詩紀事》的錢惟演小傳一模一樣。可見,這條小傳,唐先生用的是《宋詩紀事》中的材料。他也許是覺得《宋史·藝文志》中著錄的《擁旄集》《伊川集》早就亡佚,所以又將最後一句刪汰不用,卻不知道《宋詩紀事》的編者,對錢惟演生平履職的介紹也有問題。

  各家注本中,也有不誤者。如中華書局“中華經典藏書”呂明濤、李學彝註釋的《宋詞三百首》就敘述他的歷官說:

  入宋,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工部尚書、樞密使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新出版王水照等評註的《宋詞三百首評註》也說:

  後歷任翰林學士、工部尚書、樞密使等職。

  王水照等評註的《宋詞三百首評註》

  敘官至樞密使止,樞密使是錢惟演所任最高職位,這兩種表述還是比較恰當的。然而,依然有不盡如人意者。如果瞭解一點宋代職官的,大概對這段《宋史·職官志》中敘述官制的話不陌生:

  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爲差遣以治內外之事。

  宋初官制,有官、職、差遣之別。簡單來說,宋初的本官沒有職事,類似官階;而一個官員的具體職事,則又另有“差遣”。因此,如果要敘述宋初官員真正的爲官任職經歷,則敘述他的差遣是比較恰當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具有差遣的性質,是宰執的差遣。所以人們纔會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代指宋代宰相的職位。上引兩條材料中的知制誥、翰林學士和樞密使也都是差遣性質。唯有“工部尚書”卻是本官官名。宋初六部,都已沒有實際職守,軍事之事有樞密院,執掌刑法的是審刑院,職官敘遷則是審官院來定奪。原來工部、戶部的職守也都早由三司代理,所以六部長官早變成了官的序列,即僅僅是“寓祿秩”的官階而已。而按《宋史·錢惟演傳》,錢惟演本官爲工部尚書時,他的執掌應該是樞密副使。

  宋詞讀本中,宋初的作者小傳官、職、差遣不分,敘述爲官經歷混亂的情況是廣泛存在的。還是以唐圭璋先生的《宋詞三百首箋註》爲例,比如:宋祁“累遷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歐陽修“累遷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將工部尚書、兵部尚書這樣代表官階的本官,混入有實際職守的差遣裏。後來的注家注本,很多也因而襲之,有着同樣的毛病。

  其實,詩詞讀本的目的是爲讀者呈現詩詞本身之美。作者小傳中那些看不懂的職官,也許是讀者最不關心的文字。因此,編著者也大多因襲前人,並不深究,往往會出現一些表述上的疏漏。這種疏漏在所難免,因爲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變化多,系統龐大而混亂,歷來被認爲是一個學術上的難點,非專業研究者,是深究不透的。但是,如果詩詞讀本的編著者能稍稍掌握一些職官的知識,對某些記載能保持一點敏感度,還是可以規避不少細節問題。我們都說,一本好的文史類的普及圖書不能使用深奧的學術語言,要讓大衆讀懂,但又要不失學術的嚴謹性。所謂一本普及文史類圖書學術的嚴謹性,也許就體現在這些細節問題中。

  最後,我還是要回答一下文章的題目裏就提出的問題:錢惟演到底做過宰相嗎?通過後文的解釋,我們知道了,他做的是“使相”,不是真正有執掌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那使相到底可不可以稱爲宰相呢?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裏,有人就問了周必大這個問題,認爲歐陽修的《早赴府學釋奠詩》對錢惟演用漢代丞相之典不恰當。周必大回答說:

  所謂漢丞相,乃詩句偶然,如唐卿周士之類,何必拘泥。……今公《外集》第二卷,《書懷感事寄梅聖俞》雲:“丞相忽南遷,送之伊水頭。”此惟演落平章事移鄧州時,亦呼丞相。《外集》十四卷《送河南戶曹楊子聰序》雲:“居一歲,相國彭城公薦之。”彭城,惟演所封郡,是又呼爲相國。按唐《白樂天集》第五十八卷,論節度使王鍔除平章事雲:“伏以宰相者,人臣極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輕授。鍔非清望,又無大功,深爲不可。”此是唐使相亦謂之宰相,故有系銜大敕之後者。茲乃丞相、相國、宰相三者,在使相皆可稱呼之明證。達號博洽,故著此以示後學。

  看來,使相也可稱宰相,錢惟演到底是做過宰相的。

  *本文轉載自上海書評官方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