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審計署發佈的《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中顯示,截至2018年底,河南浚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5%警戒線,其中超過20%的有12家,個別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40%。

  業內認爲,農商行不良率攀升除了風險管理能力偏低等自身原因外,還受不良資產認定標準趨嚴影響。2018年,監管層要求各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而近日,又有消息稱,有地方銀保監部門鼓勵有條件的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

  除此以外,2019年隨着供給側改革深化以及《資管新規》進一步落地,業內認爲,2019年,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緊迫性更強。尤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推出不良資產包的規模將明顯上升。

  中小銀行處置不良需求或明顯增長

  4月初,審計署發佈的《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中顯示,多數金融機構能夠加強金融風險管控,但仍有7個地區的部分地方性金融機構存在不良貸款率高、撥備覆蓋率低、資本充足率低、掩蓋不良資產等問題。

  其中提到,截至2018年底,河南浚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5%警戒線,其中超過20%的有12家,個別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40%。

  在金融風險防控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監管部門2018年要求加大不良確認力度,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部分銀行貸款不良率攀升可能是受此影響。同時,他提到,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不良風險已充分暴露,接下來不良將迎來“雙降”,但未來一段時間的信用風險壓力客觀存在,不良的區域差異將進一步分化。

  4月10日,又有媒體報道稱,銀行貸款分類可能會進一步嚴格,部分地區銀保監部門鼓勵有條件的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業內認爲,隨着不良認定口徑趨嚴,銀行不良率可能階段性上升、撥備覆蓋率下降、利潤面臨壓力等問題。但也意味着商業銀行尤其對於中小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急迫性可能更強。

  數據顯示,從2016年第四季度末開始,我國銀行業不良率連續五個季度穩定在1.74%,未出現增長,2018年第一季度銀行業不良率微升至1.75%,打破穩定態勢,截至2018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萬億元,不良率1.89%。

  而從各家銀行剛剛發佈的年報來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率穩中有降。2018年五大行不良率均下降,其中,農業銀行實現不良貸款餘額、不良率“雙降”。此外,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率相對穩定,但農村商業銀行不良率快速提高。

  除了可能受監管影響外,中國東方發佈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中提到,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偏低,普遍存在歷史包袱較重、對風險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等題,加之自身業務開展多集中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域,業務開展高度依賴當地人脈資源,難以防止利益輸送。

  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大量資產以表外資產的形式存在,潛在的不良資產尚未充分暴露,不良資產低估的現象比國有商業銀行更爲嚴重,在監管約束持續趨嚴的環境下,未來不良貸款規模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攀升,上述報告中提到。

  面對市場的情況,多數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認爲,監管部門對不良資產認定標準不斷趨嚴,2019年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推出不良資產包的規模將明顯上升。也有業內人士提出,未來不良資產市場的供應方將發生改變,其中,推出不良資產的銀行主體將由大型銀行轉爲中小銀行。

  此外,中國東方總裁鄧智毅介紹,截至2018年底,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3.4萬億元,不良資產及關注類佔信貸總額的5.05%。關注類貸款中將有一定比例向下遷徙,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壓力持續加大。

  他建議,擴大AMC不良資產收購範圍,銀行關注類貸款有相當一部分已發生了實質風險,或即將劣變遷徙爲後三類不良貸款,建議允許AMC進行收購。“像古代名醫扁鵲的二哥一樣,能在病初起之時就藥到病除,防範小病轉化爲大病,防範小風險升級爲大風險。”

  買方競爭激烈 不良資產處置難度加大

  作爲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主力軍,2018年四大AMC全面迴歸不良資產主業,去年整體新增不良資產業務投放規模逾千億。

  在近期公佈的業績報告中,中國華融2018年末不良資產主業資產規模8,662.50億元,實現收入647.71億元,在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由上年的53.8%提高至60.4%。中國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總資產達643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4%。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佔比、資產佔比和利潤貢獻持續上升,分別爲:41.9%、43.0%和58.5%。

  中國東方執行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祕書陳建雄也介紹,2018年初,中國東方確定了1000億元的不良資產投放任務目標,截至9月末已投放1061億元,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目標任務。不良資產業務餘額 1556.18億元,較年初增長82%。此外,中國長城2018年全年收購金融不良資產1792億元,同比增長逾20%。

  儘管隨着供給側改革深化以及《資管新規》進一步落地等影響,銀行不良或將“雙升”,不良資產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但與10年前不同,如今四大AMC面對的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環境,同時,不良資產處置難度也更大。

  隨着不良資產市場參與主體的不斷增多,2017年以來傳統銀行不良資產市場投資熱情不斷高漲,部分地方市場持續火爆,不良資產包成交價格一路飆升,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過高價格不但吞噬了正當投資利潤,而且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流動性壓力。

  同時,在《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中,多數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不良資產市場處置壓力與2017年相比在不斷加大。爲了減輕流動性壓力,許多投資主體急於將高價收購的不良資產包進行處置,但在經濟增速放緩、國內需求低迷、資產價格下行的大環境下,火線銷售容易引發市場的踩踏效應,導致資產價格螺旋式下降,進一步增加處置難度。

  但多數資產管理公司人士也預測,隨着不良資產市場趨漸迴歸理性,2019年不良資產包價格可能有10%左右的回落。

  鄧智毅直言, AMC多年來的轉型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體而言,內生動力還不足不穩。有的年份好,有的年份差,往往一個項目就足以影響整個集團的利潤,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喫三年”,盈虧基本靠年景。AMC,尤其是上市AMC,如何按照市場化要求構建一整套自我平衡發展的現代金融企業公司治理機制是當務之急。

  在去年7月舉辦的中國AMC發展高峯論壇上,中國東方提出,傳統的“三打”處置模式,“打折、打包、打官司”,已無法完全適應新時期的市場需求,亟需轉型升級爲“三重”模式,即“重組、重整、重構”模式,這種投行化的運作能力必將成爲AMC的重要競爭優勢。

  此外,面對AMC開拓主業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鄧智毅建議,爲AMC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如併購重組業務和市場化債轉股業務,AMC需要階段性持有企業股權,特別是市場化債轉股業務,雖屬國家重點支持的投資方向,但仍須適用400%—250%的高風險權重,希望適度降低AMC股權投資監管資本佔用的權重。

  他表示,建議適當放開對AMC救助問題金融機構過程中“兩參一控”的限制,在託管重組或危機救助完成之前,允許AMC階段性持有多個金融牌照。待問題機構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企業價值得以修復提升後再市場化退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