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報導,1日在華府國家大教堂舉行的參議員馬侃葬禮,有如馬侃最後的公職服務,把不同黨派的達官貴人聚集一堂,迫使他們至少暫時放下成見,向一個勇於特立獨行以維護國家利益的政壇鬥士致敬。

報導指出,馬侃的追思活動呈現一個道地的美國英雄,卻也顯示美國政治的深重分歧,而且政壇已失去馬侃40多年來的鞭策。

兩黨人士追思馬侃的談話都有川普總統的影子;他們稱讚馬侃摒棄反射性的黨派勢態能力,並可能開始懷念馬侃企圖展現,在川普時代卻似乎不可能存在的政治風格。

馬侃是極少數名副其實的公眾人物。他出身美國軍事皇族,進入海軍官校,成為戰鬥機飛行員和越戰戰俘。他後來當上國會議員,兩度參選總統,也是致力於反對專制暴政的全球政治家。

他能在參加演出電視節目的橋段後,立刻趕去參加國防政策公聽會,並表現同樣的狡黠幽默。他不只費心結交外國元首,也與將引導下個世代的外國國會新秀建立關係。

記者很難得提出他未曾深思熟慮過的問題,他也很樂意在國會走廊或他的競選巴士上與記者長談。

他的一切都與白宮現任主人形成尖銳對比,兩人對公共服務的態度更是南轅北轍。甚至在馬侃腦癌病重後,川普還譏刺他投票反對廢除歐記健保。

馬侃的老友前參議員李柏曼特別澄清說,馬侃是拒絕使華府無法正常運作的「愚蠢黨派偏見」,希望讓政策超越黨派之上。但是,這種晨鐘暮鼓卻未能力挽狂瀾,川普更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

很多人哀歎失去馬侃代表的理想,更慨歎後繼無人。因此本週大家不只為斯人之逝神傷,更怨歎他的「國家第一」隨風消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