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安徒生的誕辰,在他的童話故事中,《海的女兒》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小美人魚爲了和一見鍾情的王子在一起,放棄了自己的聲音、魚尾,並且爲了擁有一雙能直立行走的腿而忍受刀割般的痛苦,最後她不願意去傷害王子選擇了化成泡沫。

  很多童話中,都有些在我們大人看來不合理的劇情,日前這則知名的童話《海的女兒》在網上意外引爆了“該不該給孩子讀”的激烈討論。

  “我不會給女兒講經典童話”

  近日一位有2歲女兒的媽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引起熱議,她表示不會給女兒看《海的女兒》此類經典童話:你是人類的女孩,你有腦子,沒有任何人值得你付出生命。

  這位媽媽還認爲所有happy ending的標準王子配公主式的童話也不適合講給女孩聽,因爲她們不是隻能年輕美麗柔善可欺,也不是隻有嫁給王子這一種結局,並且,家長有責任爲孩子篩選童話。

  爲了一個只看過一眼的男人,付出美麗的長髮、甜美的嗓音去換來直立行走卻終身痛苦的代價,只爲一個所謂的愛情是否值得,此類的觀點引得網友們爭論。

  有人和這位媽媽的觀點一樣,認爲部分童話故事的確三觀不正,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剛接觸閱讀的孩子。

  @雪梨和她的銀色子彈

  《海的女兒》本來就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書,受衆的理解各不相同,從一本書中讀出好的意義和反面的意義都是正常的,更是一個故事思想與深度的多角度;一個本身劃分級別都存在爭議的讀物,如何要求以客觀、自由、平等去對待孩子尚未成熟的三觀呢?

  @一芝魚

  安徒生很多童話被國內縮減到一千字以內,女主被刻畫成傻白甜加倒黴蛋,真不能讓太小的孩子看。

  反方有人認爲,孩子看故事書不會想那麼多,等ta長大了有自己的判斷力,自然可以吸取故事中的精華。

  @圓圓圜圜園園

  小孩子也就只是把這個當成故事,等他長大了,通過所學到的知識,就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我小時候看了很多美好的童話故事,也沒有因此影響到自己的價值觀、愛情觀……

  @蕎麥chen

  對文本的理解是多種多樣的,並且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改變進化,這就是文字的美妙之處,也是成長的意義。《海的女兒》不管是什麼版本,至少是早期的一種悲劇啓蒙,對增加孩子的情感維度也挺好的。

  其實原版《海的女兒》有一萬多字,跟市面上流傳的大部分孩子讀的只有幾頁的刪減版不太一樣,完整版中對於小美人魚的刻畫更加細膩,在浮出海面後,她不僅僅期盼愛情,也被人間的土地和高山吸引,嚮往人類不滅的靈魂。

  “我們爲什麼沒有不滅的靈魂呢?如果我可以變成人,死後靈魂可以到天上,哪怕只活一天我也甘願,我也願意放棄在這裏的幾百年生命。”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安徒生童話》

  而孩子們讀到的故事基本是隻有兩三頁紙的刪減版,一筆帶過了關於靈魂的追求:

  “人魚公主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變成人類啊!”

  關於很多經典童話故事是否適合孩子的爭論一直存在,最大的原因是它們三觀不正,像《灰姑娘》中兩個姐姐爲了穿上水晶鞋嫁給王子而割掉自己多餘的肉。

  “你是人類女孩,你有腦子。” 不讓女兒看《海的女兒》是博主站在媽媽的角度想去保護孩子,出發點是爲了讓女兒不要去做無謂的付出,從根本上來說沒有錯,但這是一個現代成年人的視角和理解,這種解讀不應該是孩子的打開方式。

  享受故事本身的純真美好

  大人的確會思慮過多,小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觀。

  小花也很喜歡看各種各樣的童話故事書,每週都會從幼兒園圖書館帶回來不一樣的書,在我們大人看來書中不合理的情節也有,但與其去限制她什麼能看什麼不能看,我更偏向於讓小花自己去體會。

  我問小花覺得愛麗兒怎麼樣呢?小花覺得她太傻,王子都不知道她的心意,不值得她這樣做;也覺得愛麗兒是個很好的女孩子,勇敢、善良,最後變成泡沫太可惜了。

  在我的小時候,人人都是讀着《海的女兒》《睡美人》《灰姑娘》此類主角是公主王子的故事長大的,我孩童時賦予給小美人魚所有行爲動機的答案是:因爲我愛他,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感動和可惜;長大後再看,看到的是小美人魚成長的過程、對高級生命的追求,她只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了利他。

  要是我想把成年人的價值觀灌輸給小花,那就太不公平了。

  安徒生髮表收錄《海的女兒》的故事集時就說:

  “這一篇含義很深,只有大人能理解;但我相信,孩子光看故事也會喜歡它的,故事的情節本身足以把孩子們吸引住。”

  我們常在不知不覺間就剝奪了孩子感知美的機會,壓縮了他們情感發育空間。我比較贊同在他們的童年時期創造一個充滿真善美的環境,強行灌輸成人世界的規則孩子們也沒有辦法真切地瞭解,天真爛漫纔是他們該有特質啊,爲什麼要去剝奪孩子們獲得單純快樂的權利呢?

  不讓孩子接觸這類的經典作品,不見得是爲孩子好,而像是提前給他們打開了世俗的窗,卻關上了經典的大門,經典童話給孩子帶來的是啓發,拓寬對世界的概念,而不是思維認知的全部。

  孩子的價值觀不是被決定的,是被影響的

  英國女演員凱拉·奈特莉,曾公開表示,自己禁止女兒看《灰姑娘》《白雪公主》這些童話故事,在她女兒整天吵着要成爲公主時,她說:

  “你不要成爲公主你要成爲女王,因爲女王才擁有權力。”

  “公主王子幸福地在一起纔是美好的結局。”

  “女性總是愛情至上樂於犧牲。”

  “你不可以愛上只見過一次的男人。”

  “男人的話都不可信。”

  這樣的刻板印象會對孩子產生無意識的影響。

  什麼是刻板印象呢?就是認爲女孩子都喜歡粉色和洋娃娃,這就是刻板印象。假如我給小花買了汽車、娃娃、積木,她還是選擇了娃娃,那這就是她自己的喜好了。

  小豬佩奇裏男性角色主要穿藍色和綠色的深色系衣服,而女性角色是穿紅色粉色橘色類的衣服,有一次在玩偶店,我看到一個小男孩想要買穿紅色衣服的佩奇時,他卻被有着刻板印象的大人批評說那是女孩玩的東西!

  同樣的道理,只能王子救公主也是一種刻板印象。我不會去拒絕這一類的書,小花會喜歡王子救公主的故事,也會喜歡自己拯救自己的女王艾莎,這都是她自己的選擇。

  童話的職能是讓孩子心中充滿更多的愛與純真,別用太多的家庭倫理去套在它身上,塑造孩子三觀的不是故事,而是父母的引導。

  與其糾結該不該給孩子閱讀《海的女兒》,更應該思考的是,我們希望給孩子呈現一個怎樣的世界,對他們的成長和未來該抱有怎樣的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