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雲州區美麗的桑乾湖(冊田水庫)南岸有個小村莊,名叫南坨村。3月26日,當聽到省地勘局駐村第一書記張申旺要被調走,村裏像炸了鍋,村民們聚到村委會,向包村大隊長李振國請命,一遍遍問“能不能不讓張書記走?”當聽說組織已經決定後,老百姓全哭了,性急的開始跟李隊長“吵架”,他們說:“我們不捨得張書記走啊。”

  村民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多名村民守着村委會,看着張書記,怕他“偷跑”。看着快到深夜了羣衆仍不散,張申旺拍着胸脯說:“我向大家保證,我要走也是光明正大地走,不會半夜偷偷摸摸地走。”大家這才放心回了家。

  村民不捨得“放”他離開

  張申旺爲南坨村做了什麼,讓這裏的村民不捨得“放”他離開?帶着疑問,4月8日,山西晚報記者前往南坨村進行了採訪。

  “從過去大集體以來,村裏來過不少下鄉幹部,但有的幹部比較‘虛’,端着架子,很難和羣衆打成一片。張書記沒一點架子。”聽說山西晚報記者前來採訪,村民們爭先恐後地講開了。“村裏的五保戶老光棍,張書記天天去家看望,幫着幹活。老光棍不講衛生,張書記一點也不嫌棄,碰上飯就喫,倒了水就喝。有的老人邊喫邊給他碗裏夾菜,他連眉頭也不皺一下。在大街上,村民正喫葵花子,黑乎乎的手給他勻半把,他也和大家一樣喫得開心……”

  村裏的老人說,我們這些農村人不太講衛生,可是張書記一點也不嫌我們。從點滴的小細節,羣衆看出他是個真扶貧、扶真貧的好乾部。

  村裏住着一家戶籍不在本村的貧困戶,兩個孩子都是智障,快二十歲的小夥子成天坐在房頂上,頭髮多年不洗都打了綹,成了披肩長髮。雖然他家的戶口不在村裏,但張書記說脫貧路上不落下一人,每次慰問都有他家的份。他還上門幫着給兩個孩子理了發,讓全家養成愛清潔的習慣,讓他們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不忙時,他就陪老人們拉家常

  南坨村人口不到百人,常年在村的也就三四十人,老年人又佔了絕大多數。張申旺說,空巢老人都孤獨,比起物質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情感上的慰藉,身邊有人陪伴,能聽他們傾訴。

  每天喫過早飯,老人們就聚到工作隊駐處,工作隊員填表工作,老人們就在旁邊看着;不忙時,張申旺就陪老人們拉家常。老人們記憶力下降後,感興趣的事經常翻來覆去地講,張申旺一點也不嫌老人們煩,每次都認真傾聽,還不時順着老人的思路提個問題,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村裏誰住了醫院,張申旺及時打電話詢問病情,問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忙,他還拎上牛奶、八寶粥等營養品去看望。喝着張申旺端上來的熱騰騰的營養品,老人們的淚蛋蛋掉到碗裏。

  67歲的五保戶趙珍無兒無女,得過腦梗,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他走路說話都不利索,張書記在街上看不到他,就去家裏監督他喫藥,催他出來活動鍛鍊。“苦了一輩子,從沒有人對我這麼好過。”說到張書記要走,趙珍又哭紅了眼。五保戶徐福貴的眼睛不好,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早就失去了勞動力,他常在張書記這裏喫飯,張書記也常去他家喫。到了採暖季節,張書記幾乎天天早起就來敲他的門,怕他家的爐子跑出煤煙。

  村民張文英年歲大了,家裏髒得進不去人,冬天屋裏堆柴火,夏天一開門迎面都是蒼蠅。張申旺一點點幫他收拾,清除屋裏屋外的垃圾,把櫃子擦洗出底漆,清洗了蓋得黑亮的被子。大家驚奇地發現,張文英老漢開始洗臉了,精神面貌像換了個人。

  “張書記把村裏的老人們侍候得特別好,成了全村老年人的‘半個兒子’。”村民付秀花含着眼淚對山西晚報記者說。

  南坨村小,有時十來八天也不來個賣菜的,工作隊員自己做飯,好在作爲地質隊員過去習慣了野外生活,艱苦的條件對張申旺來說是小菜一碟。張申旺也是村裏長大的,老家的地都在山坡上,送肥和拉糧全靠人背牲口馱。來雲州區扶貧,讓張申旺重溫了童年的農村生活,重燃對農村的感情。

  “我看到村裏的老人,都感覺和自個的爹孃一樣親。”從2017年1月駐村幫扶以來,張申旺完全把自己融入了這片土地,同南坨村人同喫同住、同喜同悲,他用兩年的時間走進每個村民的心裏,和羣衆建立起“不是兒子勝似兒子,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深厚感情。

  幫助村子脫貧致富的同時給村民樹起了道德標杆“張申旺在南坨村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帶動羣衆,樹起了共產黨人的一面旗幟,在幫助村子脫貧致富的同時,給村民樹起了道德標杆,帶動了全村文明素質的提高。”許堡鄉黨委書記李海江評價說。

  包村大隊長李政國介紹,張申旺在單位是項目經理,帶過200多人的隊伍,幹過的工程最大標的有5000多萬元,來村扶貧,他不能再帶項目,算經濟賬是劃不來的,但他算的是政治賬,算的是一名共產黨員對羣衆的感情賬。

  山西晚報記者獲悉,2018年雲州區全區已順利脫貧摘帽,許堡鄉建設了移民新村,南坨村移民搬遷後只剩下15戶,全村的1000多畝土地集中流轉,靠土地流轉費,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8500元。“我們把脫貧摘帽和鄉村振興同步推進,由實力企業來開發南坨村的旅遊,讓鄉村振興的步子邁得再大些。”鄉長趙向東說。

  近日,組織上決定讓張申旺調到扶貧工作任務更重的於家寨村擔任第一書記,同時也尊重南坨村羣衆的感情,讓張申旺繼續擔任駐南坨村的工作隊長。

  “南坨村通往冊田水庫有六條溝,村裏和合作社合作,準備打造成桃花溝、杏花溝,結合區裏環湖旅遊公路的建設,把南坨村建成一個山水園林、富硒有機的旅遊康養目的地,讓南坨村的村民,坐在家裏就能分紅,穩穩的小康生活不用愁。”對於南坨村的前景,張申旺信心滿滿。

  山西晚報記者 郭斌 通訊員 楊生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