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部《勇敢的心》我連刷三遍。

  看到最後的“freedom”,眼淚奪眶而出。

  自由竟然如此震撼。

  十幾年後的這部電影,讓我不止一次的回想起華萊士的嘶吼。

  《氣球》

  去年底在德國上映,最近資源一出,就引起大號紛紛轉發。

  改編自真實事件,被媒體稱爲“東德史上最偉大的逃亡”

  它的偉大之處在於:1979年德國,飛越柏林牆。

  1979年9月19日,正值冷戰高峯期。

  身在東德的兩個家庭,趁着夜色乘坐自制熱氣球,冒着生命危險從東德飛往西德。

  二戰後,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爲兩個主權國家。

  西德發展迅速,東德相對封閉,逃向西德的人流從來就沒斷過。

  整個五十年代,人口不足1800萬的東德,就有270萬左右的民衆逃向西德。

  爲阻攔這種現象,從1961年8月開始,一堵寬1.2米長155公里的水泥牆,迅速在邊境豎起。

  影片中,第一次逃亡失敗,把他們攔下的正是這堵“柏林牆”。

  明明已經看見了邊界,卻因溫度過低,燃料不足而墜落。

  再往前一點就會到了。

  再往前一點我們就成功了,這其中不知包含着多少對自由的渴望。

  東德物資緊缺是一方面。

  鄰居間的互相監視,祕密警察的不間斷巡視,讓人極度壓抑。

  孩子們在學校喊着言不由衷的誓言,新聞裏播的也是誇大鼓吹。

  飽經戰爭創傷的德國民衆,渴望一個安定的生活,很多東德老人選擇在監視壓迫下,了此一生。

  一位父親在家庭聚餐後,和兒子說了很多,最後一句落在“你不會再聽到了”。

  老人清楚的知道,年輕人會不停地向着嘗試翻牆。

  即便冒着被槍殺的風險,背上叛國的罪名,也在所不惜。

  兒子是個精通動力學的裁縫,歷時兩年,第一次製作的熱氣球,沒能幫助好友工匠一家飛離東德。

  望着兩家年幼的孩子,他們再次開啓逃離計劃。

  第一次計劃失敗,工匠一家倉皇逃脫,實屬幸運。

  一方面,他們在爲第二次逃亡徹夜計算,不斷縫紉。

  另一方面,警察也通過他們遺留在附近的證據,不斷縮小範圍。

  影片劇本緊湊,節奏極爲緊張,讓人始終都懸着一顆心。

  《氣球》出自米夏埃爾·赫爾比希之手。

  2004年他所執導的《夢幻飛船之驚奇號(第一部)》成爲德國影史第二賣座電影。

  2007年的《解救茜茜公主》、2009年的《維京小海盜》更是榮登當年德國最賣座電影寶座。

  喜劇佳片頻出的他,素有“德國周星馳”之稱。

  《氣球》更是他不能避開的夢。

  1979年9月,這次史上最偉大的逃亡成功後,隔天就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當時米夏埃爾只有11歲。

  這則轟動世界的熱氣球大逃亡,在他心中烙下印記,他立誓總有一天要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

  2000年,在萬事俱備時,他才知道事件的版權早被迪士尼買走。

  原來在事情發生三年後,迪士尼先手買走版權,並改編成電影《偷渡人》。

  一場與迪士尼多年的交易開始了。

  米夏埃爾多次向迪士尼交涉,想要買下獨家故事改編權,均遭到迪士尼方面的回絕。

  無奈之下,他求助只有一面之緣的德國知名導演羅蘭·艾默裏奇(代表作《獨立日》《後天》)。

  羅蘭最終被感動,答應出面與迪士尼協商。

  最後在羅蘭的幫助下,米夏埃爾獲得了影片的改編權。

  拿到改編權,米夏埃爾絲毫不敢怠慢。

  耗費五年時間籌備,多次訪問故事主人翁。

  在兩個家族的全力支持下,劇組不但得到許多第一手故事細節,甚至掌握了許多重要史料。

  其中包括當時的照片,熱氣球設計圖,縫製熱氣球的縫紉機。

  甚至目睹了前東德祕密警察機構史塔西,對該事件長達200頁的報告。

  有了詳細資料,影片在技術層面完全站得住腳。

  很硬核,很德國。

  在《氣球》製作完成後,米夏埃爾邀請親身經歷過這個過程的維特澤爾太太觀影。

  在看完後,她抱着導演感動大哭。

  第二次逃亡近在眼前,警察派出多架直升機,在柏林牆附近守株待兔。

  裁縫執意回家再看一眼爸爸,因爲他知道——

  不管成功與否,此別即訣別。

  直升機陸續升空,熱氣球也在不斷變大。

  五顏六色的布匹在火焰的照耀,黑夜的映襯下格外好看。

  這就是“自由”的顏色吧。

  第二次逃亡,狀況百出。

  先是沒有割斷繩索造成熱氣球傾斜,火焰引着了布匹。

  由於計算的失誤,時間的慌張,熱氣球頂部沒有縫合。

  搖搖欲墜的熱氣球,因火焰不足忽明忽暗。

  夜空中唯一的亮點,軍隊的直升機正向着目標集結。

  目標在我方邊界下墜,完畢。

  兩個家庭聽着日漸逼近的轟鳴聲,無比絕望。

  我的內心也與他們一樣。

  氣球下墜入林,警察地毯式的搜索,兩個家庭躲在樹林深處。

  這裏導演還賣了個關子。

  男人們從樹叢裏投降走出,舉着手電筒的軍官問:你們在幹嘛?

  這裏是西方嗎?

  不是,這是巴伐利亞(西德東南部)。

  是的,他們成功了。

  二戰結束後,蘇聯向東德提出鉅額賠償。

  無力償還的東德不得不以向蘇聯輸出重要工業的工廠設備,技術專家等方式給予賠償。

  據統計,蘇聯從東德索取了價值150億美元的賠償,巨大的經濟負擔拖垮了東德。

  外債如此之高,德國社會黨卻仍然鼓吹。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但影哥想說的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不承認,還找各種理由推脫搪塞。

  東德就是自欺欺人的那個,爲防止民衆逃向西德,築起柏林牆。

  配備鐵絲網,瞭望塔,雷區與溝壕。

  即使這樣,人們仍不顧生命危險,採取各種辦法逃向西德。

  一直追擊他們的軍官,看見西德的閃光彈後,也微微一笑。

  其實他心裏都明白。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說:判斷社會制度的優劣,不用進行意識形態論證,看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兩個國家,人們往哪裏跑,就一清二楚了。

  東德有《氣球》,韓國有《北逃》(朝鮮人在中朝邊界非法做工的故事)。

  網友評論說:二十年前,在中朝邊境上的延吉、圖們丹東等城市每天都會出現很多逃北者。

  電影《黃海》裏,也有提及偷渡去韓國打工的中國朝鮮族人民。

  相比民族大義,國家情懷,底層的民衆不會想太多,哪邊會活的容易一點就去哪邊。

  柏林牆在28年後轟然倒塌。

  接着,西德承認東德護照,德國走向統一。

  當時乘着熱氣球跌入西德的小孩子,這次終於可以飛向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

  彩色的氣球,堵上生命的逃亡。

  自由的故事總是那麼迷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