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崗坪鎮睦淵村,古井、古樹、殘牆與村莊歷史同步,與新村貌相息,成爲鄉村嬗(shàn)變的“見證者”。

  睦淵村原有李氏、黎氏等幾個姓氏,他們和睦相處、相互聯姻,故取“睦”字和“姻”字作爲村名,曾用名爲“睦婣(yīn)村”。之後李氏、黎氏等姓氏遷居別處,只留下莫氏。

  村民 莫天均:

  過去無論與什麼姓氏結婚都可以和睦相處,所以用這個名字,女字旁是結爲親家,男女可以和睦相處的意思。

  睦淵村內有兩口至今約500年曆史的古井,於1952年進行了最新一次的井面修復。井口用四條青石圍成一個正方形,井水水位常年維持在距井口20釐米處。據傳,兩口古井的井水均來自同一個地下水系,井下有多個泉眼,常年不竭,井水水位常年高於周邊池塘、水渠和河流的水位。井水清澈見底、甘甜可口、沁人心脾。村民自飲用上自來水後,這兩口古井便成了一道景觀,只是在村人娶媳婦進門時作“拜水”儀式之用。“保家衛國”四個字嵌於井旁,格外醒目。

  村民 莫天均:

  我們村有四個抗美援朝的戰士,所以復修古井時寫上“保家衛國”,飲水要念挖井人,就一直保留到現在。

  村民 莫明卓:

  以前我們村裏的人都是來這裏乘涼的,口渴了就這樣舀起(井水)直接喝。

  每逢盛夏時節,除了在古井旁吹吹風,在樟樹下乘乘涼同樣是當地老百姓的愜意之選。眼前這棵樟樹的主樹幹直徑約0.8米,樹冠覆蓋直徑約20米,樹齡已有200多年。茂盛蔥鬱的枝幹在“仁義禮智信德”的儒家思想以及法治宣傳欄等映襯下顯得格外端莊大氣,彷彿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內涵。在當地人眼中,樟樹“渾身是寶”。

  村民 莫天均:

  這是樟樹,可以入藥,過去有生活困難的,天亮時就過來撿果子,曬乾後可以換大米維持生活。

  據村民介紹,睦淵村內以前還有兩座用於防禦匪寇山賊的寨門樓,分別矗立在寨的東、南出口處。兩邊牆體上有多個炮眼,牆體爲石子、石灰、黃泥混合土牆。寨門樓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破四舊立四新”時遭到毀壞,如今只剩下這兩幅2.5米高的殘牆。對於後人而言,殘牆化身爲“歷史的鏡子”,反射出時代的縮影。

  村民 莫明卓:

  讓後一代人知道村的歷史是怎樣的,這裏是古時候的建築,所以保留下來,有着保佑我們村的人平安的寓意。

  記者:劉耀華,孔堅華通訊員:高健編輯:蔡亞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