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南端、南海之濱,地處南嶺之南,秦始皇滅六國後平百越 ,嶺南自此開始納入華夏版圖,經過兩千多年的開發,廣東省已經成爲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省會爲廣州市。

  廣東,因唐時設嶺南東道,兩宋爲廣南東路而得名,明朝正式設省,是我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和始發點。廣東歷史上建制最早可追溯到秦平嶺南後所設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當時今廣東省境內僅設有四個縣(一說五個),其中龍川縣就爲其一。

  龍川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爲地級河源市轄縣,是廣東省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邑、名城。龍川地處東江、韓江上游,水量充足、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著名的霍山,霍山不僅爲廣東七大名山之一,也以丹霞地貌著稱,被稱爲“丹霞山第二”。

  龍川歷史悠久,秦平嶺南後於此設縣,設立時間爲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有着兩千二百年多年的建縣史,是廣東省最早的四個縣之一(另三個爲番禹、博羅、四會,一說還有揭陽),也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我國民政部共同認可的“千年古縣”。

  龍川最初面積廣大,包括今龍川、河源、五華、興寧、連平、和平等縣及周邊部分地區,今廣東地級市就有21個,秦時僅四縣,由此可想象當時龍川縣轄地之廣。龍川設縣後以趙佗爲令,縣治爲今佗城,秦末南海郡郡尉任囂死後,趙佗代其職自立爲南越武王,龍川爲南越國轄地。

  漢武帝滅南越國後,龍川仍屬南海郡。自晉始,龍川多次析置新縣,興寧、河源、新豐等縣均爲其所析置,也曾改稱雷鄉、雷江等名,到明朝時縣境才基本穩定。五代時於龍川置循州,州治在佗城,此後歷爲州、路治所,明初循州廢,龍川屬惠州府至民國初。

  建國後,龍川縣隸屬多變,先後爲東江專區、粵東行政區、惠陽專區、韶關專區、惠陽地區等政區轄地,1988年地級河源市成立後,龍川改屬之至今。現在,龍川總面積3081.31平方公里,總人口近百萬,以客家人爲主。

  龍川縣地處粵、贛兩省交界處,歷爲水路要津,是著名的嶺南古邑,有“居郡上游,當江贛之衝,爲汀潮之障,則固三省咽喉,四周門戶”之稱。龍川故治佗城是兩千多年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歷爲州、縣、路治所,是享譽廣東的嶺南古城。此外,龍川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中原民衆南遷的重要通道,自秦時就爲中原民衆聚居之地,現爲著名的客家古邑,龍川境內的霍山就有“客家聖山”之稱。

  本文由滄海桑田史海沉鉤原創,如果喜歡請及時關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