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8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佈局形態等共6個大方面共22個小點促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業內專家認爲,人才政策將成爲很多二三線城市調整樓市政策的窗口。

  劃重點:

  一、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突出抓好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工作,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二、深入推進城市羣發展。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紮實開展成渝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有序推動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建立健全城市羣協調協商機制。加快出臺實施天山北坡、滇中兩個邊疆城市羣發展規劃。

  三、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都市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加快推進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都市圈建設與運營。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都市圈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地區調劑。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應體系,強化城市間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協同。

  四、在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前提下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結合各自職能定位和業務範圍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適度擴大信貸投放,引導保險資金髮揮長期投資優勢,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進行項目融資,積極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發行有利於住房租賃產業發展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金融產品。

  加碼人才政策力度空前

  實際上,2019年以來,多個城市發佈了落戶新政。

  近日,杭州出臺的《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提出,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

  3月29日,海南省住建廳、省委人才發展局聯合出臺《關於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補充通知》,從購房資格和信貸支持兩方面對原人才住房政策進行完善,放寬引進人才購房資格和信貸要求。通知明確,對於購房資格放寬的人才類型包括:各類總部企業人才,高層次人才以及公開招錄的省公務員、省事業單位、法定機構人員等。

  近期,南京市政府發佈的《南京市積分落戶實施辦法》中提到“房產面積每滿1平米計1分”。

  2月15日,廣東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表示,繼去年6月實現大學畢業生引進“秒批”後,今年2月28日深圳將落戶“秒批”擴大至四種人才,正式實施在職人才引進和落戶深圳“秒批”,主要包括高層次人才、學歷類人才、技能類人才、留學回國人員和博士後4類。

  據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2019年發佈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等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50個。從力度與數量看,刷新歷史記錄。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發佈人才落戶,補貼購房等政策井噴。

  目前,成都、武漢、石家莊、哈爾濱等城市的市域總人口均已經超過了千萬大關。在杭州人口逼近千萬大關的同時,西安、鄭州等強二線城市也在向千萬級別人口城市邁進。

  二三線城市購房需求將明顯增加

  業內人士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戶籍城鎮化率的提高對房地產市場影響非常大。2016年的文件要求,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年均轉戶1300萬人,到2020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提高到45%。2018年,中國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相差達到16.21%。從城鄉結構看,201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減少1260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爲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有了戶口,很大意義上,就有了義務教育的權利,以及其他公共資源分配。

  業內人士認爲,目前,全國除了京滬,大部分城市落戶難度已經不大。放開落戶政策,有利於已經在城市生活的羣體獲得城市的公共資源,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也有了穩定的市場需求。從城市發展看,城市圈成爲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點區域。因爲人口的聚集,這些區域也有了基本的市場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政策的確影響了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從房價上漲城市看,其中大部分都發布過人才引進政策。以最典型的西安爲例,與城市歷史最寬鬆的人才引進政策的確有很大關係。目前,全國一線城市嚴格的限購,疊加房價高,使得很多人才難以居住,而落戶寬鬆,購房首套不限購,提供購房補貼是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發佈的主要人才政策,人才政策變相的降低了限購門檻,將人才吸引到二三線城市,推向本來就供需結構緊張的房地產市場,這明顯帶來了房地產市場的上漲預期。

  專家認爲,此次發改委明確2019年城鎮化發展的任務,部分具有突破性,對於2019年城鎮化發展以及相關樓市發展都有比較直接的影響。尤其是2017年以來的各地“搶人”動作,都和城鎮化發展有關。此次政策或會強化各地人才落戶等相關政策,對於購房需求等影響是比較大的。

  專家指出,此次政策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內容是,針對不同城市的落戶政策,積極推進了全面放寬的導向。這個政策或意味着在後續類似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方面,不光不會設置障礙,而且還有可能會給予各類刺激的鼓勵措施,各類購房和租房發放補貼等。另外政策實際上有較大突破的還是在於超大特大城市,對於此類城市來說,過去落戶政策是比較緊的,但是現在有所調整,明確了要把社保和居住證等作爲落戶的主要因素,這樣是有助於一些工作時間長、有比較穩定就業機會羣體的人落戶的,這樣也體現了公平性和政策導向。

  他表示,此次政策對於城市羣發展有較爲明顯的導向,尤其是對成渝城市羣、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羣的規劃力度。從後續成長性來看,對於長江中游以及關中平原,或是後續可以重點關注的區域,即地產企業可以關注此類區域從相對低成本的土地和較高的土地增值機會。此外,政策明確了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的概念,甚至提到了“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的概念,對於這一點,充分說明瞭後續在租賃住房行爲和落戶等方面會有更多的政策鼓勵內容,利好對租賃用戶的權益保障。

  他認爲,後續二三線城市因爲落戶政策所形成的購房需求會明顯增加。尤其是結合近期的小陽春等樓市態勢,預計後續市場情緒會不斷轉好,進而形成更多的購房需求。總體來說,當前房地產市場具有較好的發展態勢,對於二線省會城市來說,預計二季度市場交易會有更爲明顯的反彈。

  業內人士指出,從未來發展看,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均只考慮到了用降低門檻吸引人來,但大部分城市都沒有留住人才的措施。這種情況下,吸引來的基本都是購房者,而且甚至有可能出現炒房客藉助人才政策不同城市購房落戶的可能性。對於這些城市來說,人才對應的應該是產業,人才對城市的作用也應該是在產業,而不是房地產。人才政策不能成爲房地產調控的窗戶,房地產限購關上了房地產投資的大門,不能用太寬鬆的人才引進政策來擴大購房窗戶,對於市場來說,容易引起非理性的判斷。地方的人才政策不應該和房地產限購掛鉤,對於真正的人才更應該提供直接的居住房源,單純的將人才推向市場也容易帶來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

  來源:中證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