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文丑的所有閃光點似乎都是為了關羽那青龍偃月刀的一斬。文丑為河北名將,在袁紹軍中同顏良齊名,按照勇猛的論法,可以姑且將顏良、文丑比作河北袁紹的關羽和張飛。高覽和顏良、文丑張郃並列稱為河間四將,位於四位之尾,又有「河北四庭柱」的稱呼,來自民間的演繹。

(《三國演義》趙雲)

在官渡之戰中,文丑可是戰過張遼、徐晃的男人。徐晃提醒了一下,不然張遼可能被文丑直接射死(文丑兩箭第一箭射在張遼的簪纓上,第二箭射在他坐騎的馬面上,讓張遼直接失去了戰鬥力,徐晃將他救下),文丑終究是逃不過命運的折磨,關羽一到就結果了他的性命,關羽馬快追殺死文丑。文丑看到關羽心怯,估計是被他的英武氣概嚇的。

文丑與趙雲也有過一戰,那時候趙雲年紀尚清,袁紹和公孫瓚的戰爭中,文丑連敗數將,趙雲將他接住,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要不是他,公孫瓚怕是要死於非命。

高覽記載比較少,他雖然同為河北名將,但是卻明顯不如其他三人。高覽投降曹操是迫不得已,歷史中記載他與張郃怕被誣陷而降曹,演義中也是因為戰敗而降。

高覽死的也是很「痛快」,曹操派幾路大兵攻打劉備,劉備正遇著高覽,兩邊是走投無路,危機之時,高覽軍中大亂,剎那間高覽就被一槍給刺死。

「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看出來沒,張郃的確比高覽抗揍。

趙雲此時要長於與文丑交戰之時,正是壯年,武藝自然高出許多,且高覽能力稍差,後軍混亂,肯定比當時正面交戰的文丑要顯得措手不及,所以高覽就這樣收場了。不得不說,趙雲也是個「萬人敵」。


趙雲一槍挑死與顏良文丑齊名的高覽,為啥卻只能和文丑打個平手?

這提問把兩起事件的順序,故意打個顛倒,似乎理由充足,但實際趙雲與文丑打平在前,一槍刺死高覽在後,而且間隔不是一兩月、也不是一兩年、更不是一兩天,而是十年以上。知道了這結果,不用多解釋,仔細想一想,十多年以後,這樣的事還需要再奇怪嗎?

初平元年到初平二年間(190-191),討伐董卓的十七路諸侯,陷入混戰,袁紹、公孫瓚這兩位首先幹了起來,兩軍對峙,袁紹公孫瓚立馬陣前,相互大罵,早就憋足勁的文丑忍耐不住,飛馬殺出,公孫瓚躲避不及,只好操起傢伙,接住文丑槍鋒,但公孫瓚武力差,不到十回合招架不住,回馬就跑。

文丑放馬闖入中軍,公孫瓚的四位健將一齊上前,被文丑一槍刺一將落馬,剩下三位全逃走,公孫瓚頭盔墜地,弓箭盡落,狼狽不堪,逃跑中馬失前蹄,眼看被文丑追上時,刺斜里殺出一位少年將軍,銀槍白馬,威風凜凜,放過公孫瓚,攔住文丑,這就是首次出場的趙雲。趙雲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後,公孫瓚後隊人馬殺到,文丑見勢不妙回馬退走。

自這次趙雲文丑大戰後,二人天南地北,各自闖蕩,再沒有機會比試。大約十年後的建安五年(200),文丑被袁紹派往延津攻打曹軍,在文丑射中張遼戰馬,殺退徐晃,正打算刺死張遼時,被迎面飛馬而來的關羽截住,文丑接了兩刀,感覺不妙,回馬想用箭射取勝,但沒想到關羽赤兔馬,快似閃電?,文丑弓還沒摸到手,已被連頭帶肩,劈於馬下。

這時候的趙雲,大約已經二十五六歲,當年輔佐的公孫瓚,也早在前一年(199)兵敗身亡。而趙雲也在幾年前,曾經被派跟隨劉備,救援徐州陶謙,這期間趙雲與劉備已經建立深厚感情,趙雲深深感念劉備欲挽留之意,又不好直接棄公孫瓚而去。公孫瓚死後,趙雲到處尋找劉備,一路追蹤,來到卧牛山,殺了裴元紹,打敗周倉,一面佔山為王,一面打探劉備消息。

恰好劉備也在此時,見袁紹目光短淺,難成大器,就假意說去尋關羽來投,辭別袁紹,經孫乾簡壅聯繫,匯合關羽一路前往古城,準備尋找張飛,剛好路過山下,趙雲終於遂了心愿,找到心心念念的劉備,從此跟上劉備,開始了更加波瀾壯闊的一生。這正是:「當時手足似瓜分,信斷音希杳不聞。今日君臣重聚義,恰似龍虎會風雲」。

趙雲雖然沒有和文丑再戰機會,但跟上劉備不久,就在穰山之戰中,與曹操猛將許褚相遇,二人酣戰三十多合,不分勝負,接著與埋伏東南、西北角的關羽、張飛配合,大敗曹軍。隨後在劉備突圍時,趙雲衝鋒陷陣,斗許褚,戰于禁,敗張郃,殺高覽,救劉備突出重圍,充分展示了不凡的實力和高度責任感。(5:26)


題主的這個問題,需要回答三個方面:

一.高覽並非與文丑齊名;二.高覽被趙雲秒殺很冤;三.趙雲戰平文丑,不是「只能」,而是「竟然」。

我們分別分析一下。還是讓子龍鎮樓吧。

一、高覽並非與文丑齊名。

1.華雄擋道時,袁紹曾說「顏良文丑若在,何懼華雄」,但他沒有提到高覽。

2.顏良被關羽擊殺後,與其情若兄弟的文丑要去報仇。袁紹說「非汝不能報顏良之仇」,這裡還輪不到高覽露臉。

3.文丑曾經獨自擊退徐晃張遼,並且差點射死張遼。反觀高覽,唯一一次單挑是和許褚,回合數不清楚,最多也就二三十合,這還是羅貫中照顧他了,沒好意思明寫。

所以,以武力來論,高覽相比於文丑,絕對不在一個檔次。論地位,論才能,高覽與文丑更是相去甚遠。在袁紹麾下,高覽負責打醬油;在曹操麾下,高覽直接領盒飯。綜合上述可以得出,高覽絕非達到與文丑齊名的地步。

二、高覽被趙雲秒殺很冤。

這一段已經在問答中說過多次,就不闡述經過了,直接說原因:

1.高覽當時沒注意後軍的動靜,趙雲疾馬快槍從後陣衝來,根本沒給高覽反應的時間。

2.趙雲從前軍衝進去與張郃戰30合,把張郃戰敗退走,張郃輸的心服口服。如果趙雲從前軍戰高覽,也許20-30回合速勝,但是絕不至於一槍挑死。

因此,張郃輸的不冤,但是高覽真的很冤。高覽也許不服,但是他的潛台詞是「寶寶心裡苦,可寶寶不說」。

三、趙雲戰平文丑,不是「只能」,而是「竟然」。

趙雲50合戰文丑,發生在「袁紹磐河戰公孫」,具體情節不再贅述。客觀公正的講,少年出道的趙雲,在單挑文丑50回合,已經是上佳表現了。

1.文丑絕對是武將裡面的大咖,河北名將、盛名已久,與20合速敗徐晃的顏良,只在伯仲之間;又曾力挫張遼和徐晃雙人的追擊。所以,把文丑排在前10都不為過。

2.趙雲中後期表現太過於開掛,但是這與剛出道之時,沒有任何關係。趙雲少年出道,體力未至巔峰,作戰經驗尚不老到,能與文丑50和戰平,已經是頂尖的表現了。當時公孫瓚手下的人馬聚攏過來,文丑從容抽身退回,也沒見趙雲趕上前去殺他個乾乾淨淨,所以,退一步講,此時的趙雲,真正的實力可能相比於文丑還略有欠缺。如果二人大戰上百回合,可能趙雲略微吃虧。

所以說,趙雲少年出道即戰平文丑,不宜用「只能」,應該用「竟然」更加合適一些。


呵呵,因為當時文丑的整體實力要比趙雲高一到兩個檔次,趙雲能與體力有損的文丑打個平手,已經值得稱讚了。

我們說「組CP」這個概念可不是個現代才有的,早在上古時期,三皇五帝就能算是最早的CP了。而書里的袁紹也是很有意思,為了向世人強調自己的勢力和實力,生生把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湊在一起以「河北四庭柱」之名出道,後來有拉來韓猛湊成「河北四挺住一正梁」組合。五人看似是平起平坐,但實力還是有高低之分的,顏良、文丑屬於一流武將這毫無爭議,之後的高覽和韓猛就稍微差一點,至於韓猛,荀彧說這個人喜歡輕敵,也就是說因為自身還是有一定實力才敢裝逼的,所以本身也是能打的。

那麼對這幾人的實力定義完畢後,題主的問題就很好解答了。首先趙雲在公孫瓚麾下時也就是二十多歲的樣子,正值生龍活虎的年齡,與之對戰的文丑正值當打之年,無論是作戰經驗還是作戰技巧都比趙雲高不少檔次。在和公孫瓚單挑時僅十餘回合就打退了他,緊接著又大戰公孫瓚手下的四大將並殺死一人,其餘三人逃跑,文丑繼續追擊公孫瓚,在體力有所損失的情況下還是能和年輕的趙雲打五六十合併且沒有下風。

所以這個階段初出茅廬的趙雲是拿不下老油條文丑的,而趙雲槍挑高覽之事,就略微尷尬了。高覽是能和許褚、徐晃等人掰手腕的,實力也不會差,可詭異的是不知道他聽力有問題還是神經有問題還是趙雲開的是跑車,感覺輕而易舉就被殺了:

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

腦補一下後軍剛亂時高覽要不是傻子的話就應該有所防備,怎麼就能被趙雲長驅直入然後從背後刺下馬呢?當然我們不較真就當是羅貫中寫死的,至於趙雲有沒有偷襲高覽,雲粉們肯定覺得是沒有的,車邏輯覺得有。所以這就是趙雲殺高覽卻拿不下文丑的真相…


文/車邏輯的邏輯

來吧,攻擊我吧~


有一個詞非常適合作這道題的答案,叫做「扮豬吃虎」!

趙雲在三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武將,甚至在武力排位上位居第二。他真正打出名聲來還是在長坂坡!在此之前,敵對陣營沒有人拿他當大將。

五十合戰平文丑,對於文丑來說,這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他不會四處張揚,告訴別人有個小將跟我打了五十合!趙雲投奔了公孫瓚不久,朝廷就出面調解,雙方罷兵,趙雲沒了施展的舞台,未得到重用。等到袁紹公孫瓚再次開戰,袁紹已經呈碾壓之勢。趙雲在不受重用的情況下難有作為!所以他的名氣並不大!

穰山之戰,趙雲雖然和許褚打了三十回合,但隨後關羽張飛二人的沖陣攪了這場單挑。趙雲的武力仍沒有引起曹操陣營的注意。這在之後的火燒博望坡和長坂坡之戰可以看出。

火燒博望坡,諸葛亮派趙雲誘敵,而不是關羽張飛,因為趙雲名氣還沒打出來,趙雲詐敗,夏侯惇更容易相信趙雲是打不過他,不會馬上想到有埋伏!

在長坂坡,趙雲斬殺曹軍五十員戰將,居然沒人認識趙雲,還要讓曹洪去問問姓名!可見趙雲當時的名聲是遠遠不如關羽張飛的!

高覽劫殺劉備時,關羽被困汝南,張飛也被包圍,劉備已經走投無路,都準備自刎了,劉辟站出來雖然阻擋了一下,也就撐了三個回合,馬上就能拿到劉備人頭了,這得是多麼大的功勞,難免有些得意忘形,趙雲殺出,沒有引起警覺(因為不是關羽張飛),被秒也就不奇怪了。如果殺出的是關羽、張飛,打起十二分精神的高覽也未必會被秒殺!


首先,高覽的水平在演義中記錄很少,但袁紹諸將中顏良文丑是一檔,其他另一檔。

張頷,高覽引戰張遼,許褚,四人戰一團,這個表述在演義中也不是很詳細,總之,四人並未拚命

許褚此人戰力很神秘,即可斗呂布,張飛,趙雲,甚至斗平馬超,又和徐晃斗不明勝負,但趙雲,馬超在書上是明確斗過徐晃張頜的。

所以,高覽是個良將,但不是免死金牌的一流戰將,就像紀靈被張飛挑落,被趙子龍沖陣而來,不冤枉的!


趙云為救公孫瓚,才出手戰文丑,並沒有動殺機,也就是拿文丑練練槍而已。試想在沒弄清楚磐河之戰的雙方內情之時,趙雲豈能貿然殺人?當二人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之際,公孫瓚救兵趕到,文丑撥馬而走,趙雲也不追趕,可見趙雲並不想殺人。歸順公孫後因不是心腹,趙雲被安排到後軍,當公孫大將嚴綱被麴義陣前被斬後,公孫大敗,麴義衝到後軍正遇趙雲挺槍馬直取麴義,戰不數合刺麴義於馬下。趙雲一騎馬飛入袁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這才是趙雲的真實本領。


在網上說過好幾回了,那時趙雲初出江湖,還沒加入任何幫派,雖不認可袁紹,但也沒想就樹此強敵,所以當時只想救下公孫瓚就行,決沒殺文丑的想法,經過五六十合遮攔招架,文丑知道兩人的差距,也心服口服走了,


趙雲表示,文丑不能殺,留給關二哥,成就關二哥美名。


三國演義,驢不對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