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中的一年又一年。

孩童時代的天真,無憂無慮,在炙熱的夏天就數算著,還有多少個月就過年。甚至在閑瑕之餘,盼望著家裡的羊啊,牛呀,雞呀,快快長大。努力的為它們提供新鮮的青草,野菜。到過年賣了它就有新衣服穿,殺了它就可有肉喫……。憧憬著,盼望著。記得有一年家中什麼家畜,家禽都沒養,過年了,沒有肉喫,哥哥想了個辦法,買了一個手電筒,晚上去抓麻雀。白天偵察好,哪裡有麻雀窩,晚上我負責搬梯子,哥哥爬梯而上,手電筒照進麻雀窩,就只能乖乖就禽。一晚上也能抓到一二十隻麻雀(那時麻雀列為害鳥,允許抓)。然後撥毛喫肉,麻雀瓜子,我可拿到學校去交給老師,算是完成除四害的任務。心中自然高興。八十幾歲的奶奶過年也就有肉喫了。一舉兩得。

轉眼長大成人,要擔起家庭的責任。

那樣的歲月轉瞬即逝,就象樹木的年輪深深地打上了烙印。快樂青少年的記憶猶存。

青壯年盼兒女快快長大,盡最大可能地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兒女的學習,成長,升學,就業,成家成了盼望的焦點。在盼望中兒女羽翼豐滿各有愛好與家庭。

盼望他們能回家過團圓年成了老年人的心願。年,每年都盼,盼來盼去把自己盼成了老年。

雖然身列老年,好象還有好多心願縈繞心頭,還有沒完成的心願。但是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就象莊稼一茬一茬在成熟收割;樹葉青黃飄落;四季輪迴;星辰流轉。沒有什麼埋怨,也不要再感嘆,留下美好的回憶與腳蹤,問心無愧於天,無愧於人,此生足矣。過一個幸福,喜樂,平安的新年,喜迎2018,至到更多更多地盼望實現。更多更多地看見……。祖國的富強,讓更多的人脫貧。人人得享喜樂平安。

祝福題主與看官:喜上眉梢,迎新年。

圖選網路。


謝謝邀請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發的強烈。

這不得不讓我感慨萬千,記憶中那些年味十足的片斷與場景再一次浮現眼前:

小學時光,每每春節前,父母帶著我們哥妹三個都要去趕場。趕場,那時候就是城邊的一條狹窄的公路,公路兩旁擺滿豐富的農產品(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出現),那都是周邊的農民把捨不得喫的東西從家裡拿來出售的。而父母也是在年前花錢最大方的一次,平日裏買不到的豬肉、雞和鴨等就狠心地多買一些,我們看在眼裡非常的開心:春節裏可以大飽口福了。

這些東西買回家,做成各種臘製品。特別是在星期天,父母會讓我們幫著灌香腸。那時灌香腸就是把買回的豬腸套在一節薄薄的塑料管上,用手把切碎的碼了各種香料的豬肉往豬腸裏塞,邊塞又邊分成一節一節的,再用細棉線勒緊套穩,這樣就形成一串串長長的香腸。冬季灌香腸是我們這裡的習俗,也是年味呈現的一種主要方式,家家都必須做的。可大冷天做這種活可艱難了,手常常被凍得通紅髮抖。但為了過個好年,大人小孩的心裡卻是滿滿的喜悅。

年來了,最讓我們高興的是過年錢。大人們都在年夜飯裏給我們小人高高興興地發過年錢。雖然錢不多(也就是一角兩角等),我們可歡天喜地向父母鞠躬作揖扣頭表示感謝。

外面到處是張燈結綵,炮竹聲聲響個不停。喫過年夜飯,我們小人就相邀去逛街看熱鬧,把過年錢拿去買自已好喫的。

那時沒有電視,年夜裡會有露天舞臺,有單位組織的文藝表演可觀看。道路兩旁紅燈籠一字排去,把夜染得紅彤彤的,美麗而光彩。特別是廣場上的燈籠上有春聯迷語,猜中者有獎,好不熱鬧,喜氣揚揚的。

年味最足的表現應體現在大年初幾的幾天,滿大街逛街的人羣,看玩舞獅子,玩擺龍陣的,小孩們跟在它們後面追逐著,嘻鬧著。

當然還有逛公園,看欲苞待放的臘梅,看潔白無暇的玉蘭花綻放技頭。

春節裏無處不熱鬧,無處不歡聲笑語,到處是年味濃濃的飄香!

現在這種年味的消失,跟我們物質的豐富,精神食糧要求越來越精細有關,也跟現在社會職場拼博,年輕人忙碌,難以抽身回家等有關,年夜裡團聚的人少了,春晚年歡晚會也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趨勢。

所以,年齡越來越老的時候,家人陪伴也減少的狀況下,人們會感到年味的淡薄、遠去。


看到這個問題,我沉思了許久,也許是吧,我多麼希望這麼多年只是做了一場夢,老天呀,趕快把我叫醒吧。一定時搞錯了,這不是我想要的。

小時候過年,雖然窮,但過得很快樂。只需要一掛長長的鞭炮,一件嶄新的新衣,一頓,美滋滋的餃子,一張不管大小的紅包。都能讓我覺得年味十足。

每個人都有一個忘不了的童年,那時候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什麼能長大,我長大了要怎麼樣。歲月並不曾虧待誰,也不曾包庇誰,那時候並沒有在乎過,每過一個年,年齡長一歲會對自己那麼重要,不曾想美好的童年已悄悄的從自己身邊溜走。

從畢業打工的那一年,我就知道命運之程已經開始了。我對年已經沒有那麼的渴望了,想到父母又年長了,工作的不如意,奔波一年的一無所獲,所以我覺得成年人的年裡不知不覺中已參進了太多的水份。年味也就淡了。

我們不能就這樣認命,要去改變能改變的,放下煩惱,放下壓力,把那段小時候最美好的時光留在回憶裏,把這年營造起來,讓這個年味濃起來,去尋找現在的快樂和幸福,纔是你的宿命。


謝邀,隨著年齡的增加,童年的時光越走越遠,過年的感覺越來越淡。真的是不盼過年,總希望時間會倒流,倒回到年少時光。這就是「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的原因。所以,我呼籲友們:「努力找回年輕的記憶,讓我們的老年生活充滿陽光」。心態好,身體就好!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好,但填補不了精神傷的空虛!友們要會享受生活,要學會忘記年齡,忘記時間,忘記不喜歡的人和事。多想想高興的人和事,好好過好活著的每一天!親愛的友們,這是我膚淺的見解!有不同想法的,可在評論區發表你們的高見!!!


10年前是08年,我們卻總以為是98年。

隨著年齡變大人也越來越成熟,考慮的更多,以前乾的事情也越來越乏味。

以前只要玩的開心就好,現在不能,我們肩上多了許多責任,由不得我們肆無忌憚了。

小時候敢從兩三米高的地方跳下來,敢在荊棘從中橫衝直撞,敢用魚雷炸玻璃瓶。

現在不敢了,也不會了。

跳之前首先想到會受傷,荊棘從會把衣服掛爛,炸飛的玻璃渣會把人劃傷。

這麼一大堆你看出什麼來了嗎?年是給小孩子過的,大人們連玩都畏手畏腳了,對於大人來說年當然就變得索然無味。


不要相信宿命。這可能是人漸漸長大,失去了好奇心和童真。對過年沒有新奇感,沒有了期待,就不覺得好玩了。

再者,小時候過年,作為孩子的我們是接受方,可以收到壓歲錢,禮物什麼的。當然很有樂趣。長大後,我們變成了饋贈方,本來生活可能剛剛自給自足,還要置辦各種年貨,和禮物。加之七大姑八大姨各種「嚴刑拷問」,壓力大了,也就自然覺得不想過年,年味淡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不同的只是以怎樣的心境去面對。有的,選擇了掩藏自己的慈悲和溫存,只是自己的宿命。

時間轉瞬即逝,路邊的大紅燈籠已經掛起來了,商場裏 恭喜發財已經唱起來了,朋友圈的年會已經刷起來了,家裡的年貨已經備起來了,卻總感覺缺少點什麼?是小時候的感覺。小時候一到過年就滿懷期待,那個時候的集市最熱鬧,挑年貨,買新衣,選新鞋,那個時候一大家子都很忙,大人忙著備食材,小孩子忙著喫。那個時候很有儀式感,一家子人團圓才叫過年。那時候左鄰右舍還互相串門,笑盈盈的道一句,回來啦!如今過年,紅包開始滿天飛,每次進微信羣都覺得錯過了好幾個億,在這個過年靠搶的年代,總感覺不負方面的熱鬧,喜慶,難得。


是啊!小時的年充滿歡樂和誘惑,不管是炮竹還是農村,用紅薯熬的糖。廚房裡永遠冒著熱氣,孩子們圍繞著廚房跑來跑去。用鮮艷的紅紙做幾個風箏!到處都洋溢著孩子的歡笑。啊而現在卻沒有了年味!孩子抱著電視,大人抱著手機。不再有對糖果的渴望,不再對魚肉的歡香!也不再有別人的家長裏短。故事長長!或者跑進超市為孩子購物,一包零食。卻少了那麼一種氛圍!年,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角色。匆匆的過場!感覺到了壓力,累!和彷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