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態」十足的樹袋熊 

 

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的特產珍獸,長得胖乎乎的,十分有趣、可愛,有「無尾熊」「保姆熊」「樹熊」「玩具熊」等別稱。它雖然叫熊,卻與熊毫不相干,而是袋鼠的近親。   

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有一條或長或短的尾巴,而樹袋熊卻沒有。樹袋熊全身密密麻麻地長滿青灰色或銀灰色的毛,既柔軟又厚實,彷彿披上了一件絨毛大衣。樹袋熊雖然有一雙大眼睛,但視力不佳。它長滿密毛的兩隻大耳朵豎立在頭的兩邊,看上去格外神氣。最令人發笑的是,它那厚而無毛、與眾不同的鼻子,就好像在臉部中央貼了一塊厚厚的灰黑色毛皮,顯得非常滑稽可笑。樹袋熊性情溫和,平時看上去總是面帶笑容。不過,一旦受到委屈,據說它會發出嬰兒似的哭聲,「萌態」十足。   

樹袋熊不僅是嚴格的素食者,而且食譜單一,只喫大約兩三種桉樹的葉子。它很少在地面行走,平時喫在桉樹上,睡在桉樹上,真是以桉樹為家。樹袋熊的足顯得大而扁平,具有5個趾,趾端長著尖利的爪。前足的第一、二趾和其他3個趾是相對而生的,所以能夠緊緊抓住樹榦、樹枝,即使睡著了也不會掉下來。但是,它的足上沒有狗和貓那樣的肉墊,因而在地面上行走十分不便。樹袋熊的後肢要比前肢短,也能抓握樹枝在桉樹上攀緣。  

 

樹袋熊的英文名字叫「koala」(考拉),在當地土著語言裏是「不飲水」的意思。因為它一般終年生活在桉樹上,以桉樹葉子為食,葉內所含水分已能滿足它的生理需要,所以不用下地找水喝。其實,樹袋熊偶爾也會下地,不過行動比在樹上更為緩慢。   

白天,樹袋熊不是睡覺就是靜坐。厚厚的毛皮好像彈簧牀墊,起著緩衝作用,讓它們舒舒服服地睡去,而已經退化的尾巴則變成了一個「坐墊」,讓其坐在樹杈上閉目養神。   

到了夜晚,樹袋熊才活躍一些。儘管它們的攀緣和跳躍動作比較笨拙,卻有著一種特殊的本領:能從一根筆直的樹枝上,縱跳到另一根樹枝上,而且還能用一隻前肢或一隻後肢懸掛在樹枝上。雌性樹袋熊即便背上馱著幼仔,照樣也能在桉樹上跳躍自如。

完全冬眠的睡鼠 

 

睡鼠以貪睡得名,是名副其實的瞌睡大王,睡功了得。它們的壽命通常是5年,其中3/4的時間裡都在睡覺。也就是說,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裡,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即使在夏日裡,它們也能不論場合,隨時隨地呼呼大睡起來。   

睡鼠隸屬於嚙齒目睡鼠科,包括園睡鼠、林睡鼠、榛睡鼠、肥睡鼠、非洲睡鼠、小非洲睡鼠等種類,分佈於歐洲、非洲和亞洲中部一帶,其中林睡鼠見於我國新疆。它們體型小巧,長得很像松鼠,身體背面體毛為棕灰色或深灰色,腹面為白色。尾巴與身體差不多長,尾端長著像松鼠一樣蓬鬆的長毛。   

其實,睡鼠是以能完全冬眠而得名,從而與其他所有的不冬眠或不完全冬眠的鼠輩相區別。它們把一年之中最長的這次睡眠安排在冬季,並早早地做好準備:佈置好舒適的睡窩,在地洞裏鋪好草墊、樹葉或咬碎的樹皮,然後就可安安心心地開始冬眠了。一般的嚙齒類動物都會為過冬而儲存一些乾果、食料等,以備不時之需,但睡鼠則是在入睡前盡量地多喫,從而為越冬儲藏大量的脂肪。因此,它們進入冬眠的時間也不是因寒冷的程度,而是以是否喫得飽來確定。睡鼠知道這一覺對它們很重要,為了避免其他穴居動物不請自來的幹擾,它們就將洞口用泥巴封閉起來,斷絕與外界的聯繫,然後將頭伸到兩腿之間,尾巴卷在頭上和身上,全身蜷縮成一個小團兒,安然進入夢鄉。冬眠期間,它們的體溫隨著氣溫的降低而下降,心臟和呼吸機能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如果遇到敵害,輕易地就丟掉了性命。   

睡鼠醒來後常集小羣活動。它們是夜行性動物,餓了就以植物果實、種子以及昆蟲為食,有時還能搞到鳥蛋。它們善於爬樹,遇到不可避免的敵害來襲時,就躲避到樹上發獃。它們也會利用樹洞或侵佔樹上的鳥巢作為自己臨時的住所,以便隨時能夠眯上一覺,平時也大多在暗處活動,從而隱蔽自己。   

如此懶惰的睡鼠當然不可能有過硬的防身本領,但也並非一無所長。睡鼠尾巴上的皮膚比較鬆弛,很容易脫掉。如果遇到緊逼不捨的天敵,睡鼠就會使出「金蟬脫殼」之計,將那層鬆弛的皮脫下,留在對方的嘴裡,使敵人只得到一點皮毛,自己則逃之夭夭。這個絕招往往能使它們化險為夷。

動作遲緩的懶猴 

 

提起猴子,人們就會想到上竄下跳、抓耳撓腮的猴樣。可是,有一類原始的猴類,其行動遲緩得令人喫驚,既不會躥,也不會跳,只會一步一步慢慢地爬行,有時走一步竟達12秒鐘,其速度之慢可以與烏龜相提並論,而且還十分貪睡,如果被驚醒,也只不過懶洋洋地睜開眼睛張望一下,身子卻一動也不動,因而得名「懶猴」。

懶猴共有3種,即懶猴、中懶猴和小懶猴,都產於亞洲的南部、東南部一帶。它們的長相十分惹人喜愛,頭部為圓形,耳朵又短又小,眼睛卻特別大,像貓眼一樣明亮,視覺也十分靈敏,能在黑暗中辨認物體。

  

懶猴的體型很小,尾巴也極短,全身都披著密密的厚毛,所以軀體顯得很肥胖。它們高高地懸臥在熱帶雨林中的樹冠之上時,就像是一個絨毛線團。懶猴的四肢又粗又短,都具有5指(趾),掌面寬,後肢的第二趾上還有一個鉤狀的爪,便於牢牢地抓住樹榦。其他指(趾)端則生有與人類相仿的扁平的指(趾)甲,這些指(趾)上都有特殊的血液循環系統,使其能夠長時間地抓握樹枝。

懶猴性情孤僻,單獨活動。在白天,它們蜷縮成球狀,在樹洞裏、樹枝椏上或其他隱蔽的地方抱頭而眠,夜裡纔出來覓食,行動時緩慢無聲,所以人們又叫它「怕羞貓」。雖然懶猴看上去總是神情倦怠、動作遲緩,但卻有很強的攀援能力,其拇指與食指可以呈180度角,合掌十分靈活,因而具有獨特的抓握能力,能夠在細小的樹枝間穿行往來,也常常依靠這種本領來躲避危險。

懶猴以果實、昆蟲、樹膠等為食,而且特別愛喫蜂蜜,所以也常被叫作「蜂猴」。不過在野外,它雖然可能以野蜂等昆蟲以及蜂蜜為食,卻不一定能夠經常喫到。至於蜂猴的名字,也許是「風猴」之誤,因為懶猴有一個特殊的習性,在平時爬得又慢又謹慎,但一遇到起風時,就爬得快得多。此外,雌猴在發情時常常發出一種嘯聲,當地人認為這種嘯聲預示著將要起風,這也許是「風猴」之名的又一個來源。

喜歡倒掛的樹懶  

樹懶生活在南美洲,在分類學上隸屬於樹懶科,是所有現生動物中,除了某些蝙蝠以外,唯一終生過著頭下腳上的倒掛生活的動物。樹懶科共有兩屬:前足有3趾的為樹懶屬,包括三趾樹懶、項環樹懶、玻阿樹懶和褐喉樹懶等4種;前足有2趾的為二趾樹懶屬,包括二趾樹懶和霍氏樹懶2種。有趣的是,《瘋狂動物城》中的「閃電」前肢居然長有4趾!如果它是現實中的樹懶的話,那一定屬於一個新的物種。或許是電影人為了方便「閃電」工作,才讓它多出一趾吧。   

樹懶上肢較下肢長。前、後足上均有連在一起的趾,每個趾上都具有長鉤狀的,像鐮刀般尖銳的長爪,可用來撈取食物,打擊敵人,並藉以自懸其身。樹懶的體毛短而密,由於大部分時間是倒掛在樹枝上,所以它身上的毛向與一般哺乳動物的體毛恰好相反,是從腹部向背部生長,這樣也能使雨水容易從身體上流下。   

樹懶有極好的天然保護色,這不但是因為它的毛色接近樹皮的顏色,而且在每根毛上都有「溝」,當藻類、地衣等植物孢子落到「溝」內,就會大量生長、寄生,使它的體表成為綠色,尤其是在雨季,因此更容易和樹皮上的苔蘚混同起來,很難被其他動物發現。不過,這樣的毛皮不可避免地招來一些蝨子、甲蟲以及蛾類的幼蟲寄生其間,從皮毛的分泌物中吸取營養,或者依靠喫藻類而生存,形成一種共生的關係。

  

樹懶終生在樹上生活,無論進食、睡眠、交配和生育,幾乎從不下到地面上,甚至死後仍然掛在樹上。有人說它們終其一生也不離開一棵樹,這有些言過其實,它們為了取食也不得不在樹間移動,只不過移動得太慢了。樹懶因為其鉤形的趾和爪在地面上根本無法站立,更不會在地面上走路,假如落到了地面上,則將陷入極大的困難之中,只好伸出爪子鉤住地面,喫力地把身體往前拖。因此,一旦有樹枝斷裂,聽覺敏銳的美洲虎就會立即尋著聲音猛撲上來,準備喫上一頓美餐。   

奇怪的是,樹懶在排泄的時候卻要沿著樹榦悄悄地下到地面,用短尾巴在地面上掘一個小坑,將糞便排在坑裡再用土埋上,然後爬回樹上。它為什麼要耗費許多能量,冒著危險去排泄呢?目前尚沒有很好的解釋,有人戲稱它是在為自己所偏愛的樹木「施肥」。好在它排便的次數非常少,每個月僅有一兩次。更為奇特的是,它還是在水裡游泳的能手,可以敏捷地渡過溪流或運河去尋找新的覓食地點,它那輕質量的肌體和脹大了的胃都可以產生較大的浮力。   

樹懶的一生都是在慢節奏中度過的,就連為了維持生命而必須從事的覓食活動也是慢吞吞地進行,只要身旁有可以喫的食物,它們就決不會更多地移動身軀,只是懶洋洋地伸出長爪,將食物鉤過來,送入口中長時間地細嚼起來。它還非常貪睡,一天要睡十七八個小時。   

樹懶動作非常遲緩,每邁一步大約需要12秒鐘,每分鐘最快也只能移動1.8~2.4米,是世界上走得最慢的哺乳動物,甚至比爬行動物中的烏龜還要慢。行動如此緩慢的種類自然很難對其他動物構成威脅,而當它在躲避其他食肉動物的捕捉時,也是寧願蜷縮不動而不會企圖逃走,即便被捉住以後也不急於掙扎。與這種習性相對應的是它的身體對能量的需求和消耗很小,心跳和消化也很慢,肌肉只有相似體型的其他動物的一半,幾乎是皮包骨頭。它還是一種接近變溫性的動物,體溫的變化範圍一般在24℃~33℃之間。為了節約能量,在夜間休息時體溫會下降6℃左右,而其他動物除了冬眠之外,很少有這種現象。但每當溫度降至27℃以下時,它又會顫抖著身子將體溫升高。因為它具有特殊的血管網可以將進入四肢的血液冷卻,反之,也可以加溫從肢幹部到軀幹部的血液,這樣多少可以防止體溫降得過低,所以它並非是真正的變溫性動物。   

樹懶的食性非常狹窄,僅以一兩種樹的嫩葉、幼枝、樹芽和樹果等為食,不過這些樹的枝葉一般水分都十分充足,再加上生活環境也很濕潤,所以它一生都不用喝水。樹葉蛋白質的含量較低,而且不利於消化,因而提供給動物的能量十分有限。為了充分利用這些有限的能量資源,它生有一個大而異常複雜的胃,其功能與反芻動物的瘤胃有很多相似之處。胃內含有著豐富的微生物,起著發酵室的作用,能將樹葉中含量較低的蛋白質轉變為可被小腸吸收的有效營養成分。這個消化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大多數反芻動物的消化過程以小時計算,而它的消化過程則是以日來計算的,可以說是哺乳動物中消化過程最慢的一種。   

樹懶是一種動物反向進化的典型例子。它不同於其他所有現生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不是朝著增加速度、機敏和提高反應能力的方向發展,而恰恰相反,變得越來越遲緩、懶惰和笨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