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閉島》是一部很出彩的懸疑片,在與世隔絕、關押著精神病犯人的神祕小島上,司法官和搭檔,鍥而不捨、誓要查出真相,失蹤案背後是陰謀,還是另有隱情……

影片強烈的代入感,讓我們不由得跟隨著泰迪·丹尼爾斯(小李子飾)去步步探尋,而其中交織著的絲絲疑慮、隱約不安和焦燥緊張,又讓整個故事顯得撲朔迷離。

泰迪經常頭痛和手抖,他以為是暈船和偏頭痛所致,實際上這是戒除酒癮的後遺症;那布滿鐵鏈和手銬的船艙,表明這並不是普通的渡輪,而是醫院押解危險精神病人的專用船隻。

初次見到新搭檔,短短几句話後,泰迪就向查克談起自己死於火災的妻子,這說明泰迪在潛意識裡信任查克,而「妻子死於火災」是他一直以來的自我暗示。

女病人瑞秋·索蘭多在頭天深夜失蹤,泰迪想藉機搜尋被關押在此的害死妻子的縱火犯安德魯·雷蒂斯,於是主動請纓偵辦此案。但他對來自4000公里外西雅圖的查克,第二天就趕到了現場;且自稱當了四年司法官的查克,卻難以解開槍套等異常情況,似乎並未留意。

泰迪到碼頭時,守衛們是如臨大敵、高度戒備,與其說是迎接他,更象是防止他逃跑;而進了灰木崖醫院,據說需掃描證件出入的森嚴門禁,實際上只是鐵網門加警鈴燈;詢問案情,主管保衛事務的副典獄長卻推託必須由卡利醫生告之;而初上島的泰迪,對牆上的電籬笆、醫院的佈局和設施等,竟毫不陌生。

卡利醫生詳細介紹了瑞秋的病情:她溺死了三個孩子,卻並不承認孩子們已死,還編造了完整的故事,給醫院每個人分配了角色,以為自己仍在家中。泰迪沒有繼續探討這些明顯有助於案情的信息,而是馬上轉移了話題。

泰迪對瑞秋留下的「四的規則,誰是67」的字條如獲至寶,他覺得這是解開謎團的關鍵。然而瑞秋僅有的兩雙鞋都留在病房內,且全是男鞋;她逃跑時穿過的活動室裏,也全是男病人和醫護人員……女病人奇怪地住在男子區,而泰迪卻沒提出任何異議。

泰迪招集醫護人員進行詢問,大家的情緒意外地輕鬆戲謔,還不時爆發出笑聲。只有當護士談到瑞秋的主治醫生希恩時,氣氛才驟然緊張起來,而希恩恰好當天外出度假、電話無法接通,引起了泰迪的懷疑。看到最後,我們也明白了,這是因為希恩醫生實在分身乏術,他此刻正在努力扮演著查克。

當泰迪詢問病人卡恩斯太太「希恩醫生有沒有和你調過情」,一旁的查克非常尷尬。卡恩斯太太好意支開查克去倒水的行為,卻被泰迪妄想成她藉此偷偷寫上「快逃」的警告。這其實是泰迪自己寫的,因為我們看到卡恩斯太太寫在本子左上部,而泰迪遞給查克看時,字體卻在本子的右下部。

泰迪察覺到證人的話似乎都事先編排過,再加上瑞秋突然神祕現身,讓他更加堅信醫院在進行人體實驗的陰謀。泰迪一直尋找的縱火犯安德魯,到灰木崖醫院後失蹤,而大家對此卻都諱莫如深,絕口不提。泰迪認為安德魯就是那個神祕的67號病人,找到他的下落就能揭露醫院的陰謀。

然而,泰迪混進關押危險病人的C區搜查,不僅沒有找到任何人體實驗的證據,還差點將「逃脫病人」幻想成安德魯掐死。而泰迪口中的報料人、終身監禁在監獄中的喬治·諾伊斯,卻只是一名一直關押在C區的病人。

泰迪不記得曾因喬治稱呼自己真名就將他嚴重打傷的事實,甚至不敢看查克找來的安德魯入院證明,就象他一直極力迴避自己的真實身份那樣。泰迪·丹尼爾斯,就是安德魯·雷蒂斯。

安德魯的心理防衛機制很強,雖然自己的故事已漏洞百出,但他仍然堅信喬治是因揭露陰謀而遭到迫害的,更妄想著自己在懸崖的洞穴裏發現了真正的瑞秋。醫生瑞秋能證明醫院不僅利用人體實驗,將病人改造成幽靈去做壞事,還不擇手段地將知情人迫害成誰都不相信的瘋子來掩蓋事實。

泰迪幻覺中看到查克摔在山崖下,於是冒險爬下懸崖去救他;查克消失不見,泰迪以為他被抓去做人體試驗了,又勇闖燈塔去救他。而希恩醫生裝扮成查克,也是為了能在一旁保護安德魯。泰迪的故事都是假的,但安德魯和希恩醫生的友情卻是真的。

卡利醫生和希恩醫生,一起努力說服安德魯接受事實。原來,安德魯·雷蒂斯就是灰木崖醫院的第67個病人,而故事中的泰迪·丹尼爾斯和瑞秋·索蘭多,則是他將自己和妻子的名字顛倒字母順序幻想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四則運算」。

雷蒂斯是一名二戰退伍老兵和聯邦司法官。因經歷過很多殘酷血腥的戰鬥,在解放納粹達豪集中營時目暏了被害猶太人的慘況,戰後的他經常酗酒逃避現實。

妻子多洛麗絲一人照看著三個孩子,又得不到丈夫的慰藉和傾聽,患上了躁鬱症。在妻子燒掉公寓自殺未遂後,一家人搬到湖邊居住。安德魯仍然沒有對妻子的病情引起重視,給予她關心和幫助。

終於,在兩年前的一個週六,悲劇發生了。妻子將三個孩子溺死在湖中,安德魯悲痛欲絕,崩潰了,在妻子「請讓我自由吧」的耳語中,他槍殺了深愛的妻子。

安德魯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和內疚的煎熬,他患上了妄想症,被送來灰木崖精神病院後,他編造了泰迪·丹尼爾斯來此破案的故事。但安德魯受過軍事訓練,有暴力傾向,在自己營造的幻境中經常傷害到他人。

於是典獄長決定,除非安德魯的心智能恢復正常,否則就將切除他的前腦頁白質。於是卡利醫生想到利用角色扮演的療法,讓安德魯意識到自己編造的故事是多麼荒謬,而回歸理智。

孩子們的照片最終讓安德魯想起了所有的事,他痛苦地供述了自己殺害妻子的事實。然而第二天,安德魯似乎又變回了泰迪,他坦然地接受了手術。

「哪種情況更糟一些,當一隻活著的野獸呢,還是死去的好人?」


毫無疑問是精神病,精神病歸結來講就是幻想和人格分裂為主要表現特徵。

影片開始是兩個聯邦探員泰德和他的助手查克乘坐船隻來到一處位於海島上的精神病院調查。此行的目的是泰德認為這是一個殺人機構,院長考利接待他們並全程協助調查。

泰德進入精神病院第一感覺就是這裡的醫生護士甚至看守充滿冷漠和謹慎的眼神和如同行屍走肉般的病人,泰德和助手查克所到之處都被嚴格限制並有相關人員跟隨,這一感覺頓時讓泰德深信這個精神病院實質是利用精神病人做活體實驗。

泰德為了進一步掌握有力證據,時常避開工作人員潛入各個角落。一次泰德在病房檔案室裏發現病人全體編號總數為66卻意外多出一個編號67,他開始認為這個名叫萊迪斯的67號病人就是殺死妻子和一對兒女並縱火焚燒房子毀屍滅跡的兇手。助手查克勸他不要多慮並告訴他有可能政府機構的失誤導致。

在孤島上泰德總是能看到燈塔,他懷疑裡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祕密並不斷試圖接近。在一次大雨滂沱的夜晚泰德與助手查克野外調查時查克不慎跌入懸崖,為了拯救查克不顧安危徒手翻下懸崖卻意外發現查克沒了蹤影。在焦急慌亂中看見不遠處的山洞裡有火光,抵近發現一個女人捲曲著身體在微微抽泣。

借著火光眼前這個女人正是接待他而後來神祕失蹤的護士蕾切爾。蕾切爾告訴泰德院長考利醫生正在實行活體實驗為免遭迫害不得已藏身於山洞中。並指著遠處的燈塔對萊德說破案關鍵就在燈塔上。

泰德跌跌撞撞爬上燈塔將守衛打暈奪過衝鋒槍,一把推開門赫然的發現院長考利醫生站在一張手術牀臺旁,邊上站著助手查克。興奮之餘卻發現查克也穿著白大褂,泰德頓時恍如隔世不知所措。

同時考利醫生對泰德說出實情,他的名字叫萊迪斯,泰德聯邦探員是他幻想出來的,查克是他的主治醫生希恩,而女護士是他分裂出來的另一個人格,整個過程都他自己的幻想。這一切是考利醫生的治療計劃,通過對患者思維介入引導認識現實和虛幻關係,從而讓患者走出精神陰影。

影片中不時穿插萊迪斯在二戰中與納粹德軍交戰畫面,這一提示說明瞭萊迪斯是個二戰老兵。戰鬥中萊迪斯目睹一切殺戮表現出惶恐不安的心態,而這心態一直是揮不去的心理陰影。也表達了他痛恨一切納粹行為包括院長考利醫生的行為。退伍後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由於妻子患有嚴重的抑鬱症自殺前在自家後花園水塘將一對兒女淹死。萊迪斯無法接受現實沉痛打擊一把火將房子點燃,繼而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被送到這座島上接受治療。萊迪斯在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時記憶會重組,表現極為狂躁不安甚至歇斯底里,通過分裂人格來逃避現實獲得心理安慰。

經過兩年的邏輯介入治療宣告失敗,萊迪斯沒有絲毫好轉反而越發嚴重。考利醫生決定對萊迪斯實行腦前葉白質切除手術,所以才會在邏輯介入時配合他扮演了一個破案追兇的分裂人格角色,最終讓萊迪斯躺在手術臺上……

影片結尾希恩醫生以助手查克的身份對著坐在輪椅上緩緩遠去的萊迪斯背影喊一聲:嘿,萊德!此刻萊迪斯沒有回應。從來沒有萊德這個人,而萊迪斯已被切除前腦白葉神情獃滯行動受阻,被強制繼續生活在這座禁閉島裏,註定逃不出也不能遺忘。


禁閉島上的小李子根本就不是什麼偵探,他就是確確實實一個精神病人。也不存在調查出了真相被禍害這種事兒,相反是醫院為治好他的病,面對自己的過去,一幫醫務人員一次次化妝成警察、被害人、病人等陪他一同假想,一同探案,一同過家家,直到他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

其具體表現有:

香煙一直被男主的拍檔控制,與後面所提到的香煙中含有對他控制的藥物呼應;

男主遇水便不停的嘔吐,應證著其曾從水裡撈起三個被妻子溺死的孩子後,心裡受到重挫;

警徽是假的,是為了讓男主相信隨便在淘寶了的一個;

最精彩的環節,審訊醫務人員。滿屋子的醫護人員配合著男主這個精神病人演戲......

至於問題君提出的怎樣的醫院才會全體出動,為一個病人做那麼多事兒?

電影鯊覺得大概小李子是這家醫院的VIP精神病會員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請關注頭條號「電影鯊」


很多人對《禁閉島》這部電影持有不同的觀點

總體可以概括為三類

第一種

認為是Andrew Laeddis是島上的犯人,而正義的聯邦警察Teddy只是這名犯人所幻想出來的人物。

第二種則是徹底的陰謀論,認為根本沒有Andrew Laeddis,Teddy是被一個監獄精心設計的大騙局下相信了自己就是當初的殺人兇手。

而潮汐個人覺得電影並沒有那麼複雜,潮汐也相信,小李子所飾演的Teddy就是當初的Andrew Laeddis。

更重要的是,他確實患有精神病。

他是一名參加二戰的老兵,見識過納粹集中營對於猶太人的種種暴行,他也用殘忍的方式讓納粹頭目自刎後一個小時才死亡,毫不猶豫的擊斃想要逃跑的納粹犯人。他經歷了殘酷血腥的戰爭,這一切都讓他患上了戰後精神綜合徵,他表現得焦慮,不安,酗酒。

這一切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地方在於他的妻子精神失常,甚至將房子點燃。他們一家被迫搬到湖邊的小屋居住,可是沒能走出戰爭陰影的他,並沒有及時照顧妻子的情緒,也並未進行及時的治療。在妻子將三個孩子溺死之後,他無法接受事實,於是槍殺了妻子,自己也患上了精神病。

在他的精神世界裡,自己是一個正義的聯邦警察名叫——Teddy,由於無法接受自己的過失導致妻子的溺死孩子,更無法接受自己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所以出於自我保護機制,他丟棄了曾經Andrew Laeddis的身份,這樣他才能活下來,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個世界裡,他是聯邦警察Teddy,他的目的則是尋找那個殺害自己的妻子的兇手。

電影中很多地方都有表明,小李子是一個精神病

電影一開始,Teddy的船艙裏那些手銬鎖鏈分明就表明這艘船是押運重暴力傾向精神病人的。

Teddy是一個正義的警察,不喝酒,沒有不良嗜好。而真實的Andrew Laeddis,是喝酒的,所以電影中的德國老頭才會對Teddy說:你不酗酒?纔怪!

也許這些可以被解讀為陰謀論,監獄計劃好的臺詞。

但是即便Andrew處在一個自我否認的狀態下,相信自己是Teddy,而非Andrew。

他還是會對過去的某些自己無法忘懷的過往產生情緒上的反應,比如他採訪的第一個病人提到把自己三個孩子溺死的故事的時候,Teddy情緒過激,不停用鉛筆劃手中的紙

再比如,監獄護士刻意扮演他的妻子,並對Teddy提到她讓孩子們上學,自己在湖裡游泳......這些曾經發生過的對話的時候。

「Teddy」幾乎控制不住要湧出淚來。沒錯這些病人和護士都是在演戲給Teddy看,可是Teddy的反應和感情卻是真實的,他就是那個Andrew Laeddis

他真的病了,在槍殺了妻子後,他便患上了精神病,不相信自己親手殺害了妻子,做起了Teddy。

至少對於潮汐而言,這一切都不值得懷疑,電影唯一的值得解密的地方在於結局

Teddy究竟有沒有被治好?

其實經歷了一系列的故事後,Teddy已經變回了Andrew Laeddis,從他和自己的搭檔說的話裡面就可以感覺得到。他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患上精神病,並且清醒的知道自己就是Andrew Laeddis,他已經痊癒了。

於是他對自己的搭檔說:「像禽獸般混沌地活著,或是清醒地死去,哪樣更糟糕」?

這是一個清醒者才能說出來的話。

只是清醒實在是太痛苦了,要接受自己親手殺死了妻兒的事實是在太痛苦了。

Teddy是被治好了,但他不願活在痛苦中,因而假裝自己又犯病了,而去做切除手術。

在禽獸般混沌的或者或是清醒的死去之間,他選擇了前者。

他寧願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小李子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病人,他只是在逃避現實。他家庭的悲劇,是他無法面對的,他必須躲進自己編織的臆想世界裡,才能苟且一時。可是要想維持這樣的臆想世界,代價很大,小李子當過兵,退伍後又當警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身手也好,精神病院的醫生護士們陪他玩不起,只能把他拉回現實世界,可是小李子已經做不到自欺欺人的面對這個世界了。「像怪物一樣活著好呢?還是像好人一樣死去」,小李子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就是騙主治醫生認為治療失敗,自己依然是個危險病人,讓醫生們喪失對自己的治療希望,從而必須做腦白質切除手術,最終達到精神上死亡的終極逃避現實的目的。


《禁閉島》是一部被懸疑電影和高智商電影迷奉為圭臬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7分,相比之下,IMDB評分低了一些,8.1分。

《禁閉島》算不上特別頂尖的電影,但因為有馬丁·斯科塞斯和小李子的加成,這部電影的地位非常高,在豆瓣250裡面排在了第86位。

2010年小李子不僅出演了《禁閉島》,還在之後更火爆的《盜夢空間》中擔綱主角。

影片講了一個開放性的故事,尤其是結尾,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情節,大家糾結的地方在於小李子飾演的執法官到底是不是精神病,這部電影是在治療他,還是在摧毀他。

當然,看電影的過程中間我們並沒有這樣的疑問,完全是當做一部懸疑片來看,但當結尾馬丁·斯科塞斯慢慢揭開迷霧的時候,觀眾們才開始了頭腦風暴。 最有爭議的一句是「該像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這句話可以有兩種理解。

第一種是主角知道了真相,內心不願意接受,寧願接受變態的腦葉切除手術,以此忘掉一切。

第二種是主角為了再不承受如此非人的待遇,承認了自己是個瘋子。 這兩種解釋都說的通,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就像《盜夢空間》中那個陀螺到底有沒有停,直到最近電影中小李子的岳父扮演者說有他的地方是現實,才了結了這一樁懸案。

馬丁·斯科塞斯是不準備給出標準答案的,所以,電影一個結局兩種理解,沒有孰對孰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析,合理即可。


影片的淺層敘述思路是通過男主人公作為一名法官來禁閉島上調查一位離奇逃走的精神病人為由,調查在這個島嶼上那些用人做實驗的有反人道主義的殘忍事件,並尋找到縱火殺害他妻子的那個精神病人。

但是,深層次的敘述思路卻是男主的這一切動向很有可能是自己被設計入局了,這個圈套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進入到禁閉島就再也無法離開,讓他真實的相信自己也變成了精神病患者,且當你越反抗越憤怒,越想要努力證明自己不是病患的時候,往往適得其反。

然而,還有更深一層次的思路,讓觀者始料未及。男主並不是法官,他確實是島上的精神病人,他因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將自己的三個孩子溺死在水中,又親手殺死了她而變得難以接受,精神受到刺激,在禁閉島已經有兩年的理療期,而這期間一直不願接受自己經歷的一切,試圖編排一套新的身份和故事來介入其中。

影片的故事敘述方式採用了多角度的思維模式,以多種敘事可能性來不斷反轉劇情發展,這也是燒腦電影最慣常的思維模式。在影片的效果呈現上,畫面基調一直處於陰鬱和晦暗之中,一些夢中憶事的場景和情節需要插入的畫面恰到好處,讓觀者理所當然地接受並相信淺層敘述思路中的故事情節。每一個層次間的變換和鏈接都十分順暢,沒有跳躍感或是強行帶入,一切都很順理成章地跟著導演的思路在表現。

當然,功不可沒的自然也是演員們,高超的演技讓我們只對劇情產生疑惑和興趣,焦點一直集中在故事脈絡的發展中,不齣戲已經是演員融入其角色的最佳狀態……雷昂納多的演技真心贊,雖然能夠一眼認出他,但也能迅速適應他的角色,這或許纔是好演員與好導演之前碰撞出好電影的原因之一。

看完整部電影對我最具啟發意義的是:當你在一個人云亦云的環境中時,如何保全自己,堅守自己,並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這真的很難。儘管影片想要表達的幾層含義都表現得非常順暢,但片尾的高潮依舊會讓人從不同的立場得出各自的感受。在我看來,男主最後的神智「恢復」纔是走出了人云亦云的環境,堅信了自己。查克的一個眼神,可以說是無奈的通知,也可以說是警惕的告誡。誰又知道呢?結局就這麼結束了,我理應有理由想像,假如男主最終真的發現了一些反人道主義的證據,檢舉了禁閉島的一切呢?拿他還是島上所有人認定的那個瘋子嗎?難說…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禁閉島》這部電影的背景是1948年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這個時期之後相對比較混亂,各種精神病藥物的盛行以及美國首次核武器的試驗等等。

想要理解這部電影,我們就要了解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這部電影就是從頭到尾都被弗洛伊德的精神病理論引導。電影中有個拉爾仁博士,他們相遇之後的對話,他暗示泰迪有很強的防禦能力,就是指病人在潛意識裡抗拒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由小李子飾演的是這個精神病院裏患病最重的一個患者,他將自己的人格分為放火燒了他家燻死妻子和孩子的管道工和幻想的出的執法官泰迪兩部分。其高明之處就是劇情用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來講的:故事一是藉由探員身份而引起對島上懸疑事件的分析與追問,故事二是縱火殺死妻子。

故事一中,小李子善良的人格泰迪帶著助手查克,以聯邦身份去調查禁閉島,當在追尋溺死自己孩子母親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的事,直到noyce透露:「如果放不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以及自己殺害妻子的事便將永遠離不開這裡」的事實,在問到管道工的姓名時,也是說出了實情,可是小李子不相信,最後的線索也就指向了那裡。

故事二中小李子見到了院長之後才知道真相,原來那個殺死妻子的兇手就是他,但他無法接受自己殺害愛妻,然後就幻想出另一個所謂的兇手,並把自己從一個兇手變成一個追殺英雄的兇手,並且,把妻子殺害孩子的記憶幻想到瑞秋身上。

其實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了,此前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了治療小李子的精神病,而採用的一種角色扮演的治療方式。他們創造出了一個小李子說臆想的空間,並且讓這段幻想根據設置好的線索來意識到自己的潛意識以及另一重人格。

前面我們就說過,那個醫生暗示他有很強的防禦能力,這裡說明一個結果,就是小李子其實在這場角色扮演中已經好了,只是自己接受不了最後的事實,於是寧願背負那些過往痛苦的活著。從小李子的一句話我們就能知道:「像禽獸般混沌的活著,還是清醒的死去」。雖然最後他也選擇外科手術來摘除自己不願意麵對的記憶。


本身電影就是從辯證的角度去拍的,

假設男主患有精神分裂症,那麼影片的視角就是這個精神病患者,我們在片中所見、所聞以及內心旁白都是帶有爭議或者說虛幻的,從這個基調去看這部影片的話,那我們從身邊的醫生、護士甚至園丁等等所有人、所有事總是能看出許多異常的情形,那我們就會默認為是身邊的這些人和物是符合邏輯的正常的,反觀男主,則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只有他一人不正常。

再假設男主是一個正常人,只是觸碰到了某個不為人知祕密或是其他原因,導致身邊的人要禁閉他,或者想很多網友說的把他當做實驗對象,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那影片中的一切也是符合邏輯的,從男主的視角看,身邊的人對他有威脅,那他肯定是覺得整個環境都很不對勁,我們觀影者也會覺如此,最後被切除大腦葉片,一切又恢復正常。

也許導演影片中不斷的加入一些細節,就是想讓更難展示的那部分更有據可循一些,所以觀影者可以試著從不同的假設和不同的視角,再去看看片中的一些場景,也許不會得到問題的答案,但可能會多一些自我的思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