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化的意義在於以用戶為中心,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

例如,阿里的「大中臺,小前臺」戰略,將技術和業務能力沉澱出一套綜合能力平臺,具備對前臺業務變化及創新的快速響應能力。

例如,華為的「平臺炮火支撐精兵作戰」戰略,「讓聽得到炮聲的人能呼喚到炮火」,大平臺撐下小前臺的作戰策略。

傳統的「前臺+後臺」的平臺化架構特點是,前後臺之間存在矛盾,導致後臺不能滿足前臺的需求,該架構不能滿足企業「以用戶為中心,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矛盾的原因是,企業的後臺系統,在創建之初,目標並不是主要服務於前臺系統創新,而更多的是為實現後端資源的數據化管理,解決企業管理的效率問題。後臺並不能很好的支撐前臺快速創新響應用戶的需求,後臺更多解決的是企業管理效率問題。

所以需要建設中臺。

中臺架構的特點是能夠很好地服務前臺,服務前臺規模化創新,響應服務引領用戶,持續對接企業能力和用戶需求。

一方面,前臺系統中的穩定通用業務能「沉降」到中臺層,為前臺減肥,恢復前臺的響應。

另一方面,後臺系統中需要被前臺直接使用的業務能力「提取」到中臺層,賦予這些業務能力更強的靈活度和更低的變更成本,從而為前臺提供更強大的能力支撐。最終快速響應業務需求,解決的前臺的創新問題。

信息技術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層,在每一層上由不同的範式,給工程師(運營人員)最大的創作自由。分層的大結構,每一個模型是建立在前一層的基礎之上的思想,很可能已經是最好的辦法。這種結構的好處是,每一層上搞設計,都只需要考慮它緊挨著的下一層。這樣的層,可以稱為平臺。

有人說平臺的好處就是給設計者免於選擇的自由,分工讓協作變得簡單。層級平臺之間的合作,是頂層設計,縱向的設計,而不是橫向的設計。

名詞定義

前臺:前臺系統組成的前端平臺,例如企業的最終用戶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統。

後臺:後臺系統組成的後端平臺。每個後臺系統一般管理企業的一類核心資源(數據+計算),例如財務系統,產品系統,客戶管理系統,倉庫物流管理系統等。基礎設施和計算平臺作為企業的核心計算資源,也屬於後臺的一部分。

中臺的類型

包括技術中臺,業務中臺和組織中臺。技術中臺是一類技術平臺,例如微服務開發框架、PaaS平臺、Devops平臺。業務中臺是某一類業務平臺,例如用戶中心、訂單中心。組織中臺,起到資源的管理作用,例如投資評估和投後管理,企業內部資源調度中心、內部創新孵化組織會使用到。

此外,還有數據中臺和AI中臺,下一篇再說。

更多的情況是,

大家為了響應企業的「中臺戰略」,乾脆直接將自己系統的「後端」或是「後臺」改個名,就叫「中臺」。


筆記來源:

什麼是中臺?企業為什麼要建中臺?從數據中臺到AI中臺。_網易訂閱

《阿里中臺戰略思想與架構實戰》讀書筆記

《柏拉圖和技術獃子》(萬維鋼·精英日課S2)180-188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