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一旦形成,那麼出於各個階級的人想打破階級的鴻溝壁壘幾乎不可能。——卡爾·馬克思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上面這話可能是對的!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貧困會使我們近8%的基因發生微小的化學變化,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是終身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物理人類學雜誌上)。

  基因的化學修飾

  我們高中學過,基因是由四個天然的鹼基組成,它們分別是A、T、G、C(腺嘌呤、胸腺嘧啶、鳥嘌呤、胞嘧啶)。

  基因通過這些鹼基不同的排列組合來決定其編碼的蛋白質,一個生命從受精卵開始到耄耋之年,其組成DNA的序列是永遠不會變的。

  但基因是否表達是可控的,從20世紀70年代起,科學家就發現,DNA需要一些額外的東西來精準地告訴它們,哪個基因需要轉錄,哪個基因的表達需要關閉。

  甲基便是這額外的因素之一,它是由一個碳原子和3個氫原子組成的基團。通常它會連接到基因上,位於DNA雙螺旋編碼的旁邊,這種結合被稱爲甲基化。甲基化相當於基因的一個開關,可以控制基因是否表達。

  貧窮改變基因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近500名不同背景的人進行全基因組分析,發現在1500多個基因中,有2500多個位點的DNA甲基化修飾水平與生命早期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SES)有關。

  也就是說童年經歷貧窮會影響成年DNA的甲基化水平。

  此前有研究表明,社會經濟地位(SES)是人類健康與疾病的有力決定因素,較低的教育程度和收入預示着心臟病、糖尿病、傳染病和許多癌症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說:“我們早知道,社會地位(SES)是健康的強大決定原因,但是我們身體“記住”貧困經歷的潛在機制還不清楚。我們的發現表明DNA甲基化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還不能確定DNA甲基化與潛在健康影響之間的確切機制。

  研究人員說:“這將是我們接下來的研究的重點,下一步我們想要確定DNA甲基化修飾是否真的是一種重要的機制,通過這種機制,社會經濟地位可以在身體上留下持久的分子印記,並對晚年的健康產生影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從嬰兒被媽媽撫摸的次數到童年的情感創傷,一切都可能促使基因發生這種微小的化學變化。這種微小的變化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重大的影響,可能影響兒童認知的發展,甚至在自閉症譜系障礙等疾病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更有研究發現,甲基被加上或者減去能夠從父母遺傳到孩子,一代一代遺傳下去。

  也就是說你可能不只遺傳了你父母的小眼睛短眉毛,還遺傳了她童年遭遇過的窮難困苦。

  不過,關於是否會遺傳,學界的觀點並沒有達成一致,也有學者認爲這種表觀遺傳的改變通常會被消除。

  不管怎麼樣,不管會不會遺傳,加緊賺錢吧!不然後代的基因可能首先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參考來源:

  「1」https://www.sciencealert.com/being-poor-not-only-affects-your-health-it-changes-as-many-as-one-in-13-genes?perpetual=yes&limitstart=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