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可能都不知道的吉安

吉安早期为阿美族的部落,称为知卡宣,阿美族语意指「薪柴很多的地方」,汉人则音译为「七脚川」。

    明治四十年发生七脚川事件,事后日本人将七脚川社族人迁移他处,并建立全台湾第一个日本官办移民村,而许多日本移民来自四国德岛县的吉野川,遂此官办移民村称为「吉野村」吉野村共有宫前(庆丰)、清水(福兴)、草分(永兴)三个分部,据说开村记念碑就坐落在现今的庆丰市场附近在村内建造了官署、房舍、布教所(庆修院)、吉野驿站(吉安旧站)和小学校(吉安国小)等设施,像布教所是当时日本移民最主要的信仰中心,而吉野村内的天皇米种植地(现址稻香国小)就在当时的吉野驿旁,彰显出吉野驿特殊的转运枢纽地位。

    此外,总督府施行移民村计划的同时,并招募了很多台湾西半部的子民到东部移垦。1935年发生中部大地震,因此有许多桃竹苗地区的客籍人士来到吉野村开垦,随著吉野移民村的发展,于境内周边延伸了许多客家群落。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军民即将遣返之际,将无法携带的财产赠予相识的台湾人,以表感念之意。随后台湾光复,国民党政府播迁来台,原沿用的地名『吉野乡』,因散发著浓厚的东洋风味,遂改名为『吉安乡』。

吉野驿火车      

    吉野驿也改名为吉安站,当时邻近的车站据点尚有「田浦站」(今国泰医院巷子旁)和「干城站」,而「田浦站」是大多来吉安的人所选择下车的车站。田浦站的拆除,昔日的荣景如今都已不复存了。1980年北回铁路全线开通,吉安()站往北迁移1.3公里,吉安旧站(吉野驿)也废止营运,乘载著老吉安人的记忆也逐渐消逝…..

 如今,因为稻香路拓宽工程唤醒了大家对吉野驿的时代记忆,吉安乡公所规划将稻香路拓宽并拆除所剩吉野驿日式建物,以穿越铁轨连通至台九线,但此工程涉及复杂的土地变更项目,且有一定的工程难度存在。而吉安花莲区段的铁路高架化工程是否有存在必要性?不应在规画尚未明朗之际,就将吉野驿广场的宝贵日式建筑强以拆除。拓宽工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更须审慎评估而为之。

东部的开发史较晚,史迹本已不多了,吉野驿前历经了大时代动乱和无数个地震和台风的磨难和考验,仍矗立于此,想必有存在的意义!!

    吉安因地利之便,已与花莲市连成一气,发展甚为迅速,成为花莲市的腹地,大花莲生活圈逐渐扩展,多起建案在吉安各处火热的进行中,商业繁荣与之俱来,但是西部的开发模式真的适合吉安?不加以形塑吉安的社区文化性格和面貌,吉安甘愿成为花莲市的卫星城?

    花莲近年来引进多辆新式列车,翌年东线铁路电气化竣工,班次与旅客人次飞驰似地增加,文化内涵层次提升的速度却无法与之比拟,在此之际,若将吉野驿广场周边拆除殆尽,实为可惜阿….试想想成功之例,松园别馆和庆修院带动整体的效应,殊可知吉野驿修复的可贵价值之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