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地方的历史底蕴,亦或人与事,是每个地方独特且珍贵的历史遗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名永远的消失了,有些地名则任凭风吹雨打流传数千年。比如江西省赣州市下辖的于都县,其建县历史超过2200年,“雩都县”之名沿用2160年,然而却在1957年因为用字生僻被改为更容易识别的“于都县”。

  一、雩都县

  于都县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属楚国领地,春秋晚期吴国强盛后打败了楚国占据了此地,越国灭了吴国后继续占有此地,战国中期楚国灭了越国后复归楚国所有,秦朝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县境属九江郡南壄县辖地。秦末乱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对全国的郡县进行调整,于公元前201年分南壄县雩山以南地域设雩都县,因县北有雩山而得名,县城设在今贡江镇古田村一带,于都自此建县。

  二、六县之母

  雩都县建县之初,县境非常广阔,还包含了现在的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寻乌等六县的广大区域,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其余六县先后从雩都县析出独立建县,因此雩都县被称为“六县之母”,而“雩都”之名则一直延用至新中国成立后。六县析置时间如下:

  1、三国孙吴时,于公元236年分雩都县设阳都县,后在西晋统一中国的公元280年改名宁都县。

  2、南朝梁时,于公元544年分雩都县南境置安远县。隋朝时安远县又并入雩都县,后在唐朝时再次分设安远县。

  3、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析宁都县东境设石城场;唐昭宗天祐元年即公元904年,析雩都县象湖镇淘金场置瑞金监;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即公元953年,升瑞金监为瑞金县,升石城场为石城县。

  4、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即公元982年,划雩都县东南境置会昌县。明神宗万历四年即公元1576年,析安远县东南境设长宁县,1914年改长宁县为寻邬县,1957年改寻邬县为寻乌县。

  三、于都县

  新中国成立初,雩都县之名依然沿用。1956年起中国大陆全面推行简体字,在此背景下,一些识别度不高的地名被改名,雩都县也名列其中,于1957年改名为于都县,在社会上的识别度大大提高,于都县先后隶属于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截至2017年,于都县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11.5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