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所說的脫鉤,就是我們在釣到大魚然後遛魚的時候,大魚瞬間跑掉。這是我們廣大釣友經常碰到的,也是最讓我們遺憾的事情。下面就和大家分析幾種容易脫鉤的原因。

一、提桿的時機不恰當。釣魚什麼時候該提桿,是對釣魚者技術的考驗。提桿一定要掌握好時機,提的過早、魚鉤還在魚的嘴外面或者在魚的嘴邊,鉤不牢固魚的嘴唇;如果提桿晚了,魚鉤會被魚吐出、或者也只能鉤到一點點。所以掌握好何時提桿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來掌握的。

二、操作方法不當。這裡說的操作方法不當,其實就是說不會遛魚。有很多釣友沒有上過大魚,偶爾碰到大魚後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遛魚。有的人會用力過猛、導致把魚嘴拉豁掉了。更有甚者、釣到大魚後一直用力提桿,這種情況往往也容易斷線脫鉤。在遛魚的時候要切記不要形成」拔河「的情況。

三、魚鉤大小的問題。這個其實不用多說了,在釣大魚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好相對應的魚鉤。如果用小鉤釣大魚則不容易刺穿魚嘴、容易吐鉤。

四、另外浮漂的靈頓,浮漂一定要調整好,要及時抓住刺魚的最佳時機。釣餌的大小,餌是不是沒掛在鉤尖、餌是不是太大、是不是太長,這樣也不利於魚吸入嘴裡。其他比如經驗、技術以及心理都會是導致大魚脫鉤的因素。


釣魚釣到了大魚,但老是脫鉤,有幾個原因:一是你說的釣到了大魚,根本不是魚上了鉤,是鰱子鬧窩掛到了鉤,浮漂動作很大,但釣不上來魚,這種情況一般鉤上會掛有魚鱗。二是你的子線太粗,鉤太大,魚吸食後鉤不容易被魚吸到嘴裡,鉤不牢魚,容易脫鉤。三是提桿刺魚的時機不對,大魚吃鉤,吞食後閉口擺頭就走,浮漂動靜大,一下黑漂,脫鉤是提桿早了或動作過快。用力太猛,也是脫鉤的主要原因,釣大魚,雖然要很好的體力,但主要依靠桿的韌性溜魚,一味靠蠻力硬拉,就會脫鉤跑魚,除了釣掠食性或超大的魚外,一般的淡水魚不需要用太大的鉤。


脫鉤跑魚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浮漂,鉤子,魚竿,餌料。

浮漂的原因主要體現在調漂上,脫鉤跑魚跟調漂過靈有關。當調漂過於靈敏時,魚兒很小的動作,甚至還沒有咬口時,浮漂上已出現漂訊,此時揚竿,要麼中鉤很淺,要麼錨在魚身上,脫鉤跑魚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鉤子的原因,是因為鉤型不對,或大小型號不對。釣大體型魚類時,適用伊勢尼等寬門鉤,或者大號一些的鉤子,比如伊勢尼10號左右。

魚竿對脫鉤跑魚的作用很關鍵,46調的魚竿刺魚力弱,回魚慢,28調的魚竿在揚竿時能夠刺魚更深,回魚更快,減少了脫鉤跑魚的機率。

三年練竿,五年調漂,七年開餌。調料在釣魚過程中至關重要,當開出來一款餌料味道純正,軟硬適口,霧化合理,大小適度,不擋口,自然就少了脫鉤跑魚的情況。

釣魚是一場繁雜的運動方式,必須多方聯動且配合默契,方能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野釣中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調的太靈了,或者是提竿太早了的緣故,可以適當把漂調鈍一些,或者第一口讓一下,第二口甚至第三口再抓。我自己經歷過連續三次跑魚,氣的乾脆魚不拖走杆子不提,當天反而再也沒脫鉤過,所以野釣時候,不妨沉下心來,讓魚鉤再飛一會兒~


首先考慮的是:調釣問題,這很關鍵,釣什麼魚就調什麼漂(目數),調的漂不好就造成魚吃口亂,出不了應有的動作。其次是鉤型,實話說真不好解釋,其碼在文字上,鯉、草、用伊勢尼吧!鯽魚就用銹鉤,鯪魚類用小磯較好!再次是弓魚手法,這個需要一定的技巧。對付大魚可不能大意。餌料也有關係,主要表現在狀態上,味型稍微次之。依個人拙見,大魚脫鉤主要在「調釣」和「弓魚」表較凸出,當然,從下竿到魚入護都需要一系列的標準操作。


謝邀,談一點自己體會,釣大魚脫鉤主要是,鉤小,漂太靈敏,起竿快了或者慢了,鰱魚鬧窩,竿太軟。改進,釣大魚就用大魚線組,釣小魚就用小魚線組一般不要有兼顧想法,釣大魚調頓緩起竿,一般就不脫鉤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