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地暖不冷不熱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求大佬看看地暖管道鋪的行不行(進出水裝反了,他說給調,現在還沒調了)。室外最高溫度5度,室內18-19度。屋子在6樓(頂樓)最後一個,相當於輸水管道最末端


題主不要傷心,我來給你打氣了。

你家的地暖鋪設水平與N年前的歐洲地暖施工差不多。

鋪得雖然差,粗糙、隨性,但真實。其實,如果你家的房屋保溫情況做得好,即使鋪成這樣,效果也不至於太差。


我無力吐槽,只能送你呵呵兩個字


謝邀,在地板界有句說法,三分地板,七分安裝,同樣在地暖施工: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看了樓主發的圖,實在是無力吐槽,也不多做評價,從網上隨便找了兩張圖給樓主看看規範的施工工地是怎樣的。

就我多年從事家居建材行業的經驗來講,地暖施工順序:材料進場→保溫層→盤管→分集水器→主管→打壓→溫控器→壁掛爐→回填層→第二次打壓(部分順序可調整)

1、水電管線排布,最好是開槽暗埋。如果走的橫七豎八,那保溫板的鋪設會很難施工,保溫效果難保證。

2、施工時原則上是不能有其他工種交叉施工,且嚴禁穿鑿、鑽孔、射釘作業。地面平整度符合2m靠尺≤±3mm。

3、材料進場最好有人檢查是否有小配件遺漏,品牌規格對不對,包裝是否完好。

4、保溫層包括擠塑板、反射膜、邊界保溫條,還有封縫隙的鋁箔膠帶。這塊的材料和施工好壞直接影響後期的使用費。

保溫層的施工原則:全覆蓋成一體,固定物要繞開。保溫是一個系統,完整性非常重要。採暖區域不能有遺漏,必須全鋪,縫隙易成熱橋需要處理。如有浴缸、衣櫃等大面積固定物的地方不用鋪設。

5、後期漏水大概率是盤管問題,不是盤管質量差,而是盤管被破壞。所以在地暖施工和後期裝修中特別注意穿鑿、鑽孔、射釘這種作業。施工中盤管不能有死折和介面,間距需均勻,靠窗處可減小間距。雙廳中間面積大,要裝伸縮縫。

分集水器下方管道密,熱量過多,進水管需套保溫套管。卡釘使用,在能固定住盤管的情況下,宜少不宜多。每路盤管長度差距最好不要超過15%。

6、採暖面積超過100平米的建議裝混水,提升系統性能。分集水器一般是裝在屋子的中間部分,便於盤管長度設計。正常是一個房間一個溫控一路盤管,像客餐廳這種大房間一般是2-3路盤管,但一個溫控器就行。

7、邊界使用保溫條或用擠塑板代替。邊條是作為地暖保溫部分中的側面絕熱層,主要主要作用時阻止熱量從牆體和柱體散失。還有就是邊條採用EVA材質,蠕變性強(就是壓縮後可以回彈),可以抵消回填層熱脹冷縮。下圖為正確施工。


你這是開發商送的地暖吧


題主的地暖布設,實在不敢恭維,不光是管路布設問題,整體地暖的安裝布設節點(整體施工步驟)也存在問題。關於管路布設,題主去隨便參考網友回復或者網路搜索一下都可以得出答案,至少觀感答案都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題主小心啊,完全決定了你未來的取暖,這玩意做好了可就難整改了。

我說下你的施工節點問題,希望題主也注意一下。

安裝地暖,最後一步是豆石混凝土墊層,切記這墊層相當於是浮著的,所以我們在施工的時候為了避免二次破壞和對墊層的保護,基本都是把相應工程做完,最後安裝地暖,回填完畢,只剩下安裝地板和後期的現場安裝工作,比如安裝門,比如安裝成品櫃子,如果是工人現在做櫃子,可能根據條件都會把櫃子做好,也就是說能做完的全做完,這樣在地暖半成品的時候沒太多的人施工。

可題主你這照片,牆都還糙著呢,這未來對地暖的成品保護可就隱患多了……


慘不忍睹啊,完全不合格。

第一 擠塑板都沒鋪,只鋪了一層不到5mm的水晶棉,保溫效果幾乎沒有,偷工減料。

第二 管路間距真隨意,也許存在一個迴路過長,一個迴路過短,後果是迴路較長的房間不熱。

第三 基本沒有細節。

這種施工建議重做,一分錢都不能給。


18度可以了,看一下進水溫度多少,清一下過濾器,樓道裝沒裝自動排氣閥


這地暖鋪得好可愛好隨性,確認不是你自己鋪的嗎?


額。。。鋪的不怎麼樣,感覺間距過大,地面保溫看著也不是太好,雖然3路我覺得溫控還是可以裝一下


工藝確實不咋滴,但與採暖效果要區別開來。判斷採暖效果要從區域,時間,保溫環境,鍋爐出水溫度等因素上面去判斷。給你個建議,買個測溫儀,查地面溫度,地面溫度都達不到,那還談什麼室內溫度?地暖溫度達到了,房子熱起來只是時間問題!——武漢暖大父熱力科技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