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削减和下放审批权,不断优化政府的机构设置,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方面的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内容。近期,世界银行跟踪发布的评价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2018年比之前的排名大幅提升32位,位居全球第46位。作为转型中的最大的经济体,成就显著、来之不易。

 


据首份由国家级媒体作为独立第三方编制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显示,在首次比较的近40个主要城市中(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天津的营商环境总体排名全国第七。在七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天津在行政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中,位居全国前三,这显然也是近年来天津在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赢得社会认可的直接体现。

 

不可否认,天津近年来付出诸多努力,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大文章,全面而系统地提升了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一制三化”“津八条”“海河英才计划”“民营经济19条”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政府要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等鲜明的服务理念,体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的扎实实践,更是天津各级干部对广大企业和群众的一项郑重承诺。作为体制机制为内核的改革,这无疑是一项“刀刃向内”的改革,改革的每一步、每一项成绩均来之不易,取决于政府自上而下的“决心、耐心”和“战略定力”。

 

总体而言,天津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是政府自我革新、转变政府职能、效能的“加减法”运用。一方面,大力削减审批权限、减少审批手续和环节,持续减税降费等,这是做“减法”,是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和政府的体制性成本;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服务意识等,这是做“加法”,是激发企业家和劳动者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清新通畅的营商环境。“加减法”的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政府服务市场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以“一制三化”为主的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以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和便利化”改革,大幅提升了政府的政务服务环境和水平,这是天津近年来,不断创新探索、匹配各方面、各环节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如,201871日,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在全市实施了“多证合一”登记改革,实现“24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小步,体现出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津八条”、提升营商环境的一大步。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程序简单、不用多跑、马上就办,就是最贴心、最实在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着力为企业家服务措施》等举措的陆续出台,天津在全国实现了首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全面推开,全市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比例达99%,企业全程电子化设立登记比例达92%以上,真正做到“企业办照一次不用跑”。同时,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率先实现了建立容缺受理承诺制度,已实现企业设立登记不超过1.5天,企业开办整体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以内。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努力做到的“让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大大减少了企业部门间的往返次数,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截至3月末,我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4.69万户,同比增长13.37%。截至410日,天津市颁发“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已经达到18.65万户。

 

因此,不难理解,这些制度、措施的出台,实质上是简政放权的过程,是一套优化行政职能、为企业卸下包袱的“减法”,同时,也是政府提高服务职能、服务水平,提高监管职能效率和水平的“加法”。“加减法”的本质是“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逻辑统一。

 

目前,在各区市场监管局的业务大厅,调研听到最多的反响是“门槛低了”“手续少了”“效率高了”“服务好了”“开公司更快捷了”“做生意更便利了”……一家帮助企业注册公司的小型孵化器的负责人于女士认为,“‘多证合一’改革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前需要办理七八个证件,跑无数个部门的情况再不会重演了,证件整合后一次就能办完,我省时间了,企业也高兴啊”,“现在营业执照是公司唯一身份证,企业到相关部门办事只带一个营业执照就行了。”

 

在政府监管领域的审批效率方面,各级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有效支持了创新型企业的落地发展。在武清开发区,天津嘉林科医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湖映认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能顺利投产,与审批提速不无关系。例如,在药品GMP认证和品种落地方面,市场监管部门给了很多帮助。在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过程中,市市场监管委采取容缺审批方式,在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依据检查结果审查核发了《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合并进行企业品种注册现场审核和药品GMP认证,比计划取证时间提前了三个月,大大降低了企业准备成本,加快了产品转化。企业认为,三个月对公司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当时批不下来,就会影响正式投产,进而影响向下游企业供货,很有可能会丢了市场。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三个月的时间不仅是销售额,更是一个市场、一份信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中国企业报》匠心推出:《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每周一期,适合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订阅。欢迎电话、邮件或微信咨询。

 

【周刊介绍】

 

《中国企业报》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主办,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对象的中央级媒体,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平台,是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园区招商、特色小镇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专业型智库型融媒体。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是《中国企业报》旗下的电子出版物,由《中国企业报》专业团队编辑出版,通过对国内外营商环境信息的全面搜索和长期跟踪,对营商环境信息分门别类提炼汇总,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机构提供“最新、最重要、最全面、最有价值”的营商环境动态信息。《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适合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订阅。

 

【内容特点】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的内容分为【调研】【政策】【访谈】【案列】四大板块,内容广泛、信息丰富、具有深度。

 

《调研》栏目,即时呈现由《中国企业报》集团组织的34个调研组在全国100个地市、近1000个县区和园区采访调研和产业服务的最新成果;

《政策》栏目,分为宏观政策和地方政策。宏观政策层面,邀请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国家各部委发布的有关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政策。地方政策层面,及时梳理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园区有关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再细分为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人才环境、政务环境、环保环境和法治环境等多个专题,实行定制化服务;

《访谈》栏目,地市、司局级以上领导和知名专家关于营商环境的讲话、演讲和访谈;

《案例》栏目,以园区招商、小镇建设为切入点,及时报道各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服务、管理、人才、税收等方面。


周刊不仅提供PDF文件,还将为订户提供丰富的音频、视频型式的内容。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每年订阅价格9800元(自订阅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2-明年71日)。每周一期,全年约50期,每期约100页(A4),以PDF形式发送给单位邮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周刊中添加单位定制名称和LOGO的服务,适合以单位名义直接快印成纸质版分发至各科室,也可通过手机阅读。


—— —— 订户权益 —— ——
融媒体周刊一经订阅,订阅单位即享有如下权益:

1、赠送同期《中国企业报》纸质版一份。

2、融媒体周刊不定期免费刊登订阅单位介绍及企业动态信息。

3、订阅单位可不定期向融媒体周刊供稿,周刊编辑部根据稿件质量择优刊登,并选择优秀稿件在《中国企业报》全媒体进行刊发报道。以上稿件一经采用,按相应标准给予稿酬。

4、订阅单位有权免费参加由《中国企业报》举办的各种沙龙、论坛等会议活动,并优先推荐参与《中国企业报》举办的各种评选及榜单发布。

5、订阅单位在《中国企业报》上发布广告,享有优惠政策。


订阅热线:

010-6873571368701052

联系人:康女士,刘先生

邮箱:[email protected]

 

【汇款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北京车公庄支行

单位账号:10282000000248270

融媒体周刊订阅(请点此链接




峰会主题: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园区转型


参会报名请点此链接》》


中企君荐读



三十年正芳华,青春正好——《中国企业报》成立30周年特别奉献


2018两会特别报道——《中国企业报》采访报道了近百位部委领导、院士和企业家代表委员,还重点采访报道了近百位担任地级市市长书记的代表委员。


聚焦全国两会——中国企业报2019两会专题报道

 

----------------------------------

本文选自天津日报。编辑: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