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功夫、太極到支付寶,越來越多的中國話成為全世界通用語言。而如今,世界管理學界正在掀起一股新的「中國風」。在現代管理學中,中國企業一直是歐美、日本的管理模式學生,甚至今天很多管理類辭彙的翻譯也來源於日語。但現在,恐怕全世界要開始適應中文了。

最近,《哈佛商業評論》義大利版主編恩里科·薩松在推薦《科層制的終結》一文中指出,「在過去數十年裏,我們早已習慣了許多新的管理術語,當然這些術語源於美式英語,通常情況下也有來自於日語,而這些術語已然成為我們日常中接觸到的知識。但現在我們必須適應中文的組合。」而這個中文組合便是「人單合一」。他號召商業領袖們可以從海爾的實踐中汲取靈感,從而締造屬於自己的「人單合一」。

「管理沒有永恆的答案,只有永恆的追問」。百年來,儘管管理學時有創新,但大都在傳統科層制的框架裏修修補補。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管理模式的小修小補已無濟於事,進行顛覆性的創新成為共識,管理界呼籲全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現。

「管理學聖經」給出的參考答案

被業界譽為「管理聖經」的《哈佛商業評論》,創刊9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創造和傳播最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幫助商界領袖不斷更新理念、領導變革,多次發表推動企業界大規模變革浪潮的文章,如波特五力競爭、企業流程再造、顛覆性技術、大爆炸式顛覆等概念引發的業界變革和學界的持續研究。

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封面文章《科層制的終結》,全球戰略大師加里·哈默和米歇爾·賈尼尼以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為例,剖析海爾顛覆官僚制的途徑。對於多年來作為模仿者、學習者的中國企業而言,這是中國企業管理模式文章首次登上《哈佛商業評論》的封面,見證了中國模式的引領性;對於全球探尋創新管理範式的企業家、學者、創客而言,海爾人單合一就是「管理聖經」給出的參考答案。

哈默在文中提到,海爾每個人都對用戶直接負責,員工是精力充沛的創業者,而用戶、發明家和合作夥伴的開放生態系統取代了正式的等級制度。這就是海爾現在的真實圖景,海爾徹底顛覆了官僚制,已將自己劃分為4000多家小微企業,其中大多數小微企業都擁有10至15名員工,這些小微企業擁有薪酬權、用人權、分配權,全部進行自我管理,直接面對用戶需求,他們沒有領導,唯一的領導就是用戶。哈默評價海爾在商業模式轉型中做了更重要的事:將管理模式人性化。

確實,傳統將具有創造性的、有主見的、具有自由精神的人們置入一個標準化的、規則化的體系內,他們被視為工具,破壞了人類最美妙的想像力和創新精神。雖然互聯網時代一些企業授權、扁平化的改革使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暫時的、一定程度的鬆綁。但在即將進入的數據時代裏,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企業的主題,人類作為知識和技術載體的特徵將被極大的削弱,再一次面臨淪為物化的對象。海爾與這些數字化的企業都不同,海爾人單合一徹底解放了人,每個人都是自主人,他們成為知識和技術的原創性的創造者,不斷強化其作為主體存在的地位,才能激發生生不息的創新活力。

世界管理頂尖學府的「寵兒」

人單合一不僅登上了「管理聖經」,也成為了全球商學院的「寵兒」。全球排名前五名的商學院,無一例外的都調研學習了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其中哈佛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巴黎高等商學院、倫敦商學院4家商學院已經做了人單合一的案例,斯坦福商學院關於人單合一的案例正在製作的過程中。

中國企業模式被做成全球商學院的案例是非常難得的事情,而海爾居然被五大商學院全部看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可以做到,同樣即使放眼全球也是很少見的。而且,被美國人稱為培養商人、主管、總經理的"工廠"、美國最權威的商學院哈佛商學院三年內對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做了2個案例,如此高頻的做同一個企業的案例,是極為罕見的,也再次印證了人單合一模式的引領性。

回憶2016年,海爾人單合一的案例《海爾:與用戶零距離》進入哈佛講堂,此案例被選為了最受師生歡迎的案例。僅僅過了2年,2018年《海爾:一家孵化創客的中國企業巨頭》案例再次進入哈佛課題,這次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親自講授,他指出美國大部分企業都是強調 「股東第一」,而海爾人單合一的理念是「員工第一」,因為「股東只分享價值,從不創造價值」。此外,美國企業的薪酬制度無論是分享期權還是寬頻薪酬,都沒法真正地調動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而海爾將傳統的企業付薪轉變為了用戶付薪,創客創造的用戶價值與他的收益一致,激發創客的積極性。哈佛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教授、高級副院長潘夏琳稱讚「人單合一是非常有創新的一個理念和模式。」

以GEA為例,2016年海爾集團兼併了GEA,跟其他企業不同,海爾沒有派一個人去GEA,而是以人單合一的理念,讓GEA嘗試小微的運作模式,每個小微都擁有自主權,員工從過去的執行者變成創業者,他們的薪酬不是由等級和年限確定,而是由他們創造的用戶價值決定,激發每個人創新創業的活力。如First Build小微每年至少開發12個新產品,這在過去是不大可能發生的。在2018年美國經濟下滑的趨勢下,GEA逆勢增長11%,成為市場增長最快品牌。

可見,人單合一模式不只是一個企業創新的案例,關鍵是具有全球普世性,將引領全球企業實現物聯網時代的顛覆性變革,這給那些站在時代十字路口的企業指明瞭出路。

全球頂級管理學家口中的「常客」

大膽的管理創新實踐正在讓海爾成為一個全球管理創新的試驗高地。無數頂尖的專家學者被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所吸引,並將人單合一模式視為自己創新理論的實踐支撐。全球戰略大師加里·哈默認為海爾的管理實踐已經成為全球管理「登月計劃」的一部分。量子管理學的創造者丹娜·左哈爾坦言海爾已經實現了量子轉型,這給深陷牛頓範式的西方企業送來了管理轉型的啟示。

不僅有哈默等專家撰文分析人單合一,還有專家將對海爾的研究形成書籍,如瑞士IMD商學院創新管理學教授比爾·費舍還與翁貝託·拉戈一同著寫了《海爾再造:互聯網時代的自我顛覆》一書,比爾·費舍爾評價「海爾就是我們心目中的未來理想的組織形態,不僅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領袖企業標杆。」

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海爾人單合一不僅改變了GEA,每年有無數的企業慕名前來學習。全球最大的品牌管理諮詢公司Interbrand品牌諮詢公司也在海爾得到了啟發,他們每年都會發布全球品牌價值榜單,在來到海爾後,接觸到了海爾所提的「生態品牌」概念,決定將這種概念引入品牌價值榜單中,目前還在研究中。Interbrand首席創新官克里斯托弗·努爾科評價海爾人單合一是解鎖未來價值增長的關鍵。

歐洲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戰略競爭之父邁克爾·波特、加拿大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格、營銷大師約翰·科特、現代人力資源之父戴維·尤里奇等等,還有太多太多的管理學專家到海爾進行過交流,他們無不稱讚海爾人單合一模式。海爾不僅是全球專家創新的試驗地,更能提供一幅未來藍圖觸發他們創新的火花。

過去,歐洲、日本企業作為燈塔照亮了全球企業和專家前行的路,而現在,海爾以其以用戶為中心的開放共創共贏生態已被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聯合選為全球新的燈塔企業,還先後被三大國際組織IEEE、ISO、IEC選為大規模定製和工業互聯網國際標準的牽頭制定者,它正照亮世界管理髮展的未來之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