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或減緩全球變暖的關鍵可能在於那些大城市和發達城市——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佈了一項繪製13000個城市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圖的研究成果。在這項研究結果中,韓國首爾、我國廣州、美國紐約、我國香港和美國洛杉磯這些城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碳足跡。

  碳足跡是什麼?它其實是用來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這個碳也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越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越多,碳足跡也就越大;反之,碳足跡就越小。來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衛星數據繪製了全球各個地區的碳足跡情況,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用一致的方法分析這麼多地區。

  NASA公佈的地圖描繪了亞洲東部的碳足跡情況,這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地區之一,如圖所示,我國人口稠密的東部地區往往有最大的碳足跡,香港、廣州、上海等地的顏色格外鮮明,這意味着碳足跡規模格外龐大。在亞洲地區,首爾和廣州的的碳足跡幾乎不相上下,高達2.5億噸以上。按照碳足跡的定義,排放量通常與城市人口密切相關,但也有例外。例如,日本東京的城市羣人口超過3000萬,但東京的碳足跡相對較低,低於1.5億噸,類似的城市還有埃及開羅和雅加達。

  但另一方面,我國香港、新加坡、美國芝加哥、紐約和洛杉磯的這些城市都具有極爲巨大的碳足跡,碳排放量超過了1.5億噸,儘管這些城市的人口不足2000萬人。

  挪威科技大學的環境經濟學家丹尼爾·莫蘭表示,少數大城市和或發達城市在國家總排放量中佔有重要的份額。這意味着這些城市的政府部門需要和國家政府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這將能顯著減少整個國家總體的碳排放。

  研究人員發現,100個排放量最高的城市地區佔全球碳足跡的18%。在大多數國家,無論貧富,前三大城市地區的排放量佔全國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均碳足跡最大的城市往往非常富有,名列前五的是中國香港、阿聯酋阿布扎比、阿聯酋迪拜、新加坡和中國呼倫貝爾。呼倫貝爾之所以能上榜,這可能和當地的城市人口、平均收入、發展方式等密切有關。

  研究人員仔細觀察了居民收入、城市人口和發展密度。認爲經濟水平與碳足跡的相關性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高。這很容易理解——因爲收入更高的人羣通常能消費更多的商品,他們選擇在更大的建築中生活和工作,更多的開車和出門旅行,喫更多的肉和使用更多石油化工產品。

  儘管在美國紐約和洛杉磯碳足跡非常大,但在城市的郊區也會有特別大的碳足跡。這意味着影響城市碳足跡不僅僅是人口密度和財富,其他因素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建築質量、居民的飲食模式和交通選擇。

  以一致的方式比較世界上所有城市的碳足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莫蘭解釋說,即使定義一個城市的範圍也很複雜。這是因爲城市不僅有政治邊界,而且人口密度與城市的官方界線並不完全匹配。例如,美國馬裏蘭州和弗吉尼亞州的華盛頓郊區,可以合理的被視爲獨立的城市或作爲該地區的一部分;例如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城市羣,類似我國珠江三角洲,實際上是多個大城市的聚合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科研人員仍然完成了分析任務,研究者指出,中國香港無論人均還是總碳足跡都很高,這導致了極爲龐大的碳排放,在這一地區展開低碳節能環保政策非常有必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