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道一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考試題被網友們瘋狂轉發。

  題目很簡單如圖:

  首先,這道題是一年級的數學題,再就是這道題有標準答案的,答案是18歲。也就是說,在出題人的心目中,18歲的哥哥比10歲的弟弟“大得多”。

  但是很多網友卻表示,這道數學題不夠嚴謹,因爲按照這個思路來說,10歲的弟弟有一個60歲的哥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網友還列舉出了個例子,澳門賭王何鴻燊先第17位孩子何超欣出世時子女年齡最大相差52歲。根據現代醫學條件下,兄弟兩個相差60歲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實際上這道題的關鍵並不在如何篩選出正確答案,關鍵在於,很多7歲的孩子都是選擇60歲,當你要告訴他爲什麼正確答案是18歲的時候,該怎麼給孩子解釋。

  這個難免就觸碰到了我們對孩子教育中的一個隱祕話題,那就是性教育,在這方面我們傳統就很保守,都是給孩子一筆帶過,但是如果真要給孩子講清楚這個問題的話,不可避免的就要用到很多生物學的知識,7歲的孩子能不能理解就不知道了。

  還有的網友說,根本沒那麼複雜,7歲孩子不理解“大得多”的意思,更不知道高深的生物學知識,所以選擇60歲是可能的,但作爲成年人如果選擇60歲,就或多或少的有點擡槓的感覺了。

  至於這道題,大家在網絡上都吵得很熱鬧,我就拿出來給上4年級的女兒來看,結果她一下子就說肯定是18歲,我問她爲什麼這麼判斷,她說首先9歲肯定不對,然後12歲也只大了2歲也不對,60歲的話不是爺爺也是伯伯了,自然不能選,所以答案就是18歲。

  或許這纔是孩子最自然而然的理解吧。我們不否認有的兄弟姐妹相差60歲的情況出現,但是在生活中,一個10歲的小孩子,怎麼也不會把一個60歲的人叫哥哥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