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 Lees”餐廳。(圖:社交平臺)

  海外網4月11日電最近,美國紐約開了一家新的中國餐館,對外宣稱要提供“乾淨的”(clean)中國菜品。另類的描述很快在社交平臺上惹來爭議,很多外國網友認爲,這種宣傳方式顯現出對中國菜的刻板印象。

  這家餐廳英文名爲“Lucky Lees”。看到“Lee”這個單詞,小編也愣了一下,難道老闆是華裔?《舊金山紀事報》特別指出,餐廳擁有者是一對夫妻,二人都是土生土長的白人,而“Lee”正是老闆哈佩爾丈夫的名字。

  餐廳老闆哈佩爾很快解釋了對於用詞的考慮。據福克斯新聞的報道,哈佩爾說,她的餐廳菜品是對中國菜品的重塑,雖然也供應“宮爆蝦”“左宗棠雞”這樣的中國菜,但不含添加劑、麩質品、味精、精製糖或者小麥等元素。

  按照老闆的說辭,“乾淨”的主要指的是“健康”。

  不過,《時代週刊》認爲,事情可不是菜品那麼簡單。“Lucky Lee”官方社交賬號曾發佈一條帖子,內文還引用了這一句:“中國食物讓人感到臃腫和黏糊糊”。目前,這篇帖子已被刪除。

  事件不斷髮酵,該餐廳10日發表了“道歉聲明”,並寫道:“大家的反應讓我們清楚認識到,餐廳事件存在文化的敏感性。我們保證會一直傾聽和反思。”

  然而,解釋並沒有產生積極效應,批判接踵而來。一些人認爲,哈佩爾的食物實際上是“美國化”的,並不是傳統的中國食物。還有人說,“一味推銷餐廳,卻不承認描述中國食物時,用了有害和含有種族歧視的表述,我希望沒人去你的餐廳喫飯。”

  一位美籍華裔表示,餐廳的錯誤主要在於使用了“乾淨”一詞,在很多人看來“乾淨”的反義就是“骯髒”(dirty)。

  與此同時,《舊金山紀事報》認爲,“Lee”這個單詞也具有“迷惑性”,很多在美的中國移民,若是原本姓“李(Li)”,通常會將其英語化爲“Lee”。因此,很多人最初看到這家餐廳都以爲它來自亞洲。也正因如此,在網友知道老闆是白人後,變得更加氣憤。

  社交平臺網友有同感:“作爲白人,開一家中國餐館,用了‘Lee’這個單詞有點誤導。”

  留言板上也不乏有中國網友說:“你知道‘乾淨’這個詞聽起來多居高臨下嗎?這是在暗示,已經存在幾千年的,也是我從小喫到大的食物,是不乾淨的,我們是一羣垃圾食客。”

  不少美媒在報道中提到,“乾淨”確實讓很多人感到不適,因爲它意味着,對中國菜品的刻板印象,認爲中餐館都很骯髒。(海外網/李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