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0日,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在聖馬可廣場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李克強舉行隆重歡迎儀式。(圖源:中國政府網)

  當地時間4月9日晚,李克強總理乘專機抵達薩格勒布機場,對克羅地亞進行正式訪問,並將赴杜布羅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此次會晤的主題是“搭建開放、創新、夥伴之橋”,“開放”被置於首位大有深意。7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則開展合作,以開放的心態推動“16+1”合作走深走實。

  “16+1”合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本着開放的心態,不斷探索合作領域,摸索合作方式。“16+1”合作從經貿領域合作起步,現在已經擴展成多領域的合作平臺。7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各自發揮自身優勢,紛紛主動發起倡議,就具體的合作領域設立祕書處,推動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多領域的合作。目前爲止,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領域已經覆蓋投資、商貿、旅遊、教育、文化、衛生、銀行和金融、環保等領域。

  “16+1”合作沒有設定條條框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跳出了慣常的合作框架,地方合作異軍突起,並發展成爲對中歐關係的有益補充。中國與個別西歐大國有地方合作機制,如中英地方合作。在“16+1”合作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地方政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不僅僅建立了省州長對話平臺以及定期舉行地方領導人會晤,同時一些省份和城市還專門推出了發展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系列舉措。例如,浙江省與捷克對接,寧波市成功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並升級爲中國-中東歐博覽會。地方合作成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旅遊合作成爲“16+1”合作的另一個靚麗的名片。“16+1”合作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走向中東歐,爲中東歐的旅遊市場增添了新活力。2018年,克羅地亞、愛沙尼亞和匈牙利三國分別以45.7%、35.8%、25.1%的增長比例迎來中國遊客人數的暴漲。遊客人數的迅速上升也帶動了航空公司開通更多的直達線路,大大方便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人員的相互出行。

  “16+1”合作還推動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人文交流的發展。在人文交流過程中,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文化教育部門集思廣益,推陳出新,大大開拓了人文交流的渠道。目前,人文交流的範圍除了傳統的教育和藝術團體交流之外,擴大到圖書翻譯和出版、電影、博物館、圖書館、音樂等多個領域,豐富了人文交流的內涵。

  作爲第八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主辦國的克羅地亞,是歐洲的一個開放型的國家,也是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的出生地。歷史上,馬可波羅帶着開放的心態沿着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爲中歐交流的友好使者。相信即將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將本着開放的心態,進一步推動中國-中東歐合作行穩致遠。

  (文/陳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