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就業熱潮是有一個起伏曲線的,不同的對口崗位所需要的人才數量也是隨着時間而變化的。舉個例子來說,同一個專業在十幾年前,可能是畢業生數量遠遠小於就業缺口。但是放到目前來看,可能是崗位需要的基數是3,但是畢業生的基數是10。

  所以每年報考的考生和家長不僅需要關注教育部的相關政策,還要關注社會人才市場對不同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這三個專業,每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踩坑的人還前赴後繼?

  第一、財經金融會計類

  財經金融類專業在每所高校幾乎都是必備,這也體現了這個專業的普遍性和大衆化。擱在十幾二十年前,市場的需求量以及相應人才的可擴充領域還有很大。但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疆域都被擴充的差不多,可發揮的餘地也寥寥無幾。

  且每年在研究生的考試中財經金融類專業考研生的競爭性難度是排名前幾的,不考研究生,直接就業,前景不好。但同樣要考研究生,就意味着需要同全國大多數財經類專業競爭名額,兩者都是非常具有挑戰的事情。

  第二、中文專業

  按照傳統語文的思路,我們將中文專業剖析一下,無非就是學習傳統、現代文學,分析讀物等類似相關的。中文專業在我國大學專業歷史上算是一個老牌的存在,但是一直不溫不火,就與他的專業性質有關。

  新時代的文學素養更加看重的是開放大膽,可能傳統文學是一條出路,但是開放跳躍思維的文學素養更加適合現在的發展。且不說市場上面對這一專業的崗位少,競爭壓力大,就說就業之後的上升空間,都有限。

  第三、法學

  法學專業,曾經火熱到一度被認爲是一個“鐵飯碗”的存在,但是隨着專業度的飽和,以及各大高校廣泛開展這一專業,法學的“寒冰期”已然到來。

  根據2017年初的數據,執業律師數量突破30萬,就業大軍仍在補充。而且這30萬的大軍還沒有包括通過執業律師資格證考試的,無法取得職業證書。

  不建議報考的三個專業,考生一踩一個坑,畢業前還不自知。就算是985大學畢業,也很難在就業市場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所以同學們報考專業的時候可以避開這三個雷區,不要踩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