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我想討論下很多人一直想知道,但一直也找不到確定答案,關於CVT無級變速箱和傳統AT變速箱哪個更好的問題?下結論之前,我查了許多資料,甚至跑到美國的知乎網站Quora上,看看那裏是否有更專業的數據和觀點,畢竟,美國是CVT使用率遠高於DSG雙離合,僅次於傳統AT的地方。但其實很遺憾,美國人不討論AT和CVT哪個更好,他們會具體到某個品牌或車型上,比如斯巴魯的CVT和現代的6AT哪個好,豐田Yaris CVT和本田City CVT哪個好?

  變速箱還有三六九等之分?

  我覺得,具體到品牌以及車型上,哪個更好的討論才更有意義,否則就有點像手機好還是電視好的討論,爭到面紅耳赤吐血身亡也未必有結果。就變速箱來說,無論AT還是CVT,因爲結構和原理上的差別,所以存在先天的優勢和不足,具體見下表。

  但以上也只是基於理論上,或者說是籠統的比較。舉個例子,高端AT確實承受扭力大,但並非所有的AT承受扭力都大於CVT,比如說,現代6AT(6AA4)最大承受扭矩300Nm,通用的2代6AT 6T40最大承受扭矩260Nm,而日產8系列CVT最大承受扭矩是380Nm,奧迪CVT最大承受扭矩380Nm,再說本田最新的橫置10AT,最大承受扭矩也僅是400Nm,也就是說,不光AT分品牌分型號有高有低,CVT也是一樣,有三六九等之分,拿高等級AT跟低等級CVT比有失公平,同樣,拿高等級CVT和低等級AT比也不合理。

  很多消費者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CVT沒有AT高級,或者CVT不如AT好。其中原因,可能一是因爲CVT的使用是從低端經濟型車開始,由下而上的過程;而AT的使用,集中在豪華車或性能車,一開始就有了高端形象;二是可能都覺得CVT比AT簡單,簡單就是便宜的代名詞。但現在技術在不斷顛覆,CVT的發展速度其實遠超過大家印象,比如,新凱美瑞用的WCVT變速箱,要比原來的愛信6AT變速箱價格貴4%,還比如,CVT早就開始搶佔中型及中大型車市場,連斯巴魯傲虎、英菲尼迪QX60這些車長5米,車重2噸的車都在使用,CVT早已不是原來那個CVT了。

  究竟哪種變速箱更成熟?

  就現在來說,變速箱開始進入後雙離合器時代,因爲平順性和可靠性問題,只有大衆集團及少數車企在堅持使用DSG雙離合,也就是說,經過10年的大起大落,變速箱基本又重新回到AT和CVT爲主的時代。傳統AT從通用汽車量產到現在經過了78年,CVT從DAF量產到現在經過了58年,而此前的4、50年,CVT基本都是靠皮帶傳動,所以很難跳脫小型車使用範疇,近10年來新材料的研發改進,纔出現鋼帶和鏈條代替皮帶的現象,所以CVT能傳遞的扭力大幅提升,反應速度也今非昔比,開始從中小型車往中大型車過渡,逐漸侵蝕傳統AT市場。

  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在中大型轎車領域,傳統AT和無級變速CVT有並立的局面。比如雅閣、天籟、凱美瑞都用CVT,君威、馬自達6、508L都用傳統AT,緊湊型SUV也是這種趨勢。在美國市場,可能是忌憚於老美高額的罰金,大衆帕薩特和途觀L,都換上了傳統AT,而在國內則是DSG雙離合,如果大衆有CVT的話,北美的帕薩特和途觀L會不會換上CVT呢?畢竟北美市場這個級別銷量的半壁江山都被CVT統治,包括凱美瑞、雅閣、天籟,還有RAV4、CR-V、奇駿、森林人等,無不使用CVT變速箱。

  美國修車太貴了,消費者買車非常看重可靠性,從家用型轎車和緊湊型SUV銷量來看,CVT的可靠性根本不用懷疑,如果出現大面積的故障投訴,根本不用積攢到當年國內8千多單大衆雙離合的投訴量,僅召回和罰款,就能讓一款車型甚至一個品牌在美國付出巨大代價,不會放任到今天CVT大局已定的地步。翻看近兩年的美國“消費者報告”評出的年度最可靠車型,剔除大型SUV的話(這些領域CVT不涉及),能看到CVT車型和AT車型平分秋色,看不出個你強我弱。

  AT是否真的比CVT可靠?

  當然,大衆早前也有CVT,用在奧迪車上,叫做Multitronic無級變速箱,採用德國舍弗勒提供的大扭矩鏈條代替鋼帶(同樣是日產CVT鏈條和鋼帶供應商),用在老奧迪A4和A6車上。美國知乎Quora上有個答者,在回答“CVT可不可靠”這個提問時說:“答案可能多種多樣,我只說親身經歷,我有一臺奧迪2.0TDI 柴油版,搭載CVT變速箱,現在已經跑了22萬公里,至今沒任何故障,我很喜歡這臺變速箱的平順加速和動力不中斷的提速感覺,……”奧迪A6 2.0TDI的峯值扭力是380Nm,22萬公里之後還讓買家滿意,算是一個例子吧。

  國內的中年大叔可能記得第6、7代雅閣的平行軸式5AT,到了10萬公里必然大修這事,但那不是因爲故障,主要是頓挫逐漸變大,因爲變速箱內的摩擦片磨損導致,換上一整套摩擦片就狀態如新了。現在主流的AT,雖然不是平行軸式,都是行星齒輪式,但變速箱內至少3組離合器片這點沒有變,使用時間長了後,這些摩擦片依然會有磨損,依然會出現頓挫加大、換擋變慢的問題,售後維修一點也不便宜。很多人覺得傳統AT不會壞,不用修,那是傳說中的存在,這種思想也許受歐洲車早期對AT變速箱“終身免維護”宣傳的誤導,終身免維護不是終身質保,更不是終身免修,隨便百度下就知道“通用6AT金屬攪拌機”、“ZF 9AT頓挫人生”的故事了。

  從內部結構來說,CVT變速箱沒有AT的離合器片組,因爲AT的離合器片組是用來換擋的,而CVT不需要換擋,所以CVT內部沒有這些離合器片,也就少了傳統AT離合器磨損的情況。CVT唯一的擔心,就是鋼帶的磨損,早期的皮帶和鋼帶,用久了出現硬化或者磨損,導致打滑現象。現在,這種現象少太多了,Bosch這些年CVT投入很大,效果也有,它用業界領先的鋼帶材料和加工工藝,搶佔了全球約80%的CVT鋼帶供貨量,把鋼帶最大扭矩提升到了400Nm,設計壽命超過30萬公里(好多渦輪發動機設計壽命24萬公里,指嚴苛工況下),所以,現在CVT的表現跟5年前大不一樣。

  如果開過斯巴魯森林人、本田雅閣、新凱美瑞2.0的話,就能感到如今的CVT不但起步果斷,而且加速時反應也快,往常CVT起步保護的現象沒有了,加速緩慢的現象也變了,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鋼帶皮實了好多,不再害怕扭矩跳躍式變化。

  CVT效率低爲什麼還能省油?

  5年前CVT的效率也不高,均數大概82%左右,AT的效率也不高,均數83%左右,MT的效率最高,能達到95%上下,乾式雙離合次之。CVT效率墊底,但爲什麼CVT很省油呢?主要是因爲CVT的傳動比範圍特別大,輕鬆突破7,而多數6AT的傳動比都不超過6.5,一旦跑動起來後,CVT更容易讓發動機工作在低轉速區間,也就是省油的區間,加上CVT沒有換擋中斷,對經濟性也有好處,所以,總體來說CVT才更省油。

  現階段,通過改變鎖止時間、鋼帶V型角度、變速箱油粘度等,不少CVT的效率能提升到90%,加上更寬泛的傳動比範圍,CVT省油就更厲害了,這也是“咖啡法規”越收越緊時,爲什麼好多車廠傾向於CVT的一個原因,能比AT更好地滿足節油減排需要。

  當然,CVT最大的好處,就像Quora裏那位奧迪A6車主說的,就是平順流暢,動力不中斷,如果是急加速的時候,它可以在最大功率點持續加速,保持最大程度的動力輸出,發動機轉速不會高低跳動,沒有加速頓挫,是非常優質和線性的加速感。其實,傳統AT變速箱不斷地從6擋進化到8、9甚至10擋,不外乎就是追求更線性的加速和更寬泛的傳動比,而這些都是CVT變速箱天生的優勢,AT的苦苦追求,恰只是CVT的輕鬆擁有,反過來亦然,AT不斷汲取CVT優勢,CVT不斷汲取AT優勢,大家都在找完美的平衡點而已,所以,沒必要看到CVT就心生鄙視,看到AT就覺得光環纏身,好不好得看品牌,看技術積累和實車表現,到這裏,你還要問我AT和CVT哪個更好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