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是中國建築構架中最重要的構件之一,它是一段橫斷面大多呈矩形的橫木,明清時期基本接近方形,而南方的很多梁則採用圓形斷面,這樣較節約木材。

梁承托著建築物上部構架中的構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築上部構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依據梁的具體位置、詳細形狀、具體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大多數梁的方向,都與建築物的橫斷面一致。

抱頭梁

在小式大木作建築構架中,處在檐柱和金柱間的短梁叫做「抱頭梁」,它一頭在檐柱之上,一頭插入金柱之中。

挑尖梁

在大式帶檐廊的建築物中,主要的梁多→前後金柱承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梁,其中,連接金柱和檐柱的梁,它的形體較短小,但梁頭通常都做成較為複雜的形式,這種短梁叫做「挑尖梁」,它並不起承重作用,主要起連接作用,相當於小式大木作中的「抱頭梁」。

太平梁

其一般用在廡殿頂建築中,當廡殿頂建築採用推山做法時,由於兩山向外推出,脊檁要隨之加長,那麼其兩端便懸空於梁架之外了。

但這段懸空的脊檁上面有正吻、瓦等構件,為了安全與牢固起見,必須在脊檁下面加承重件,一般是一梁一柱,柱稱「雷公柱」,梁就是「太平梁」。

除廡殿推山建築外,某些大的攢尖頂建築中,其雷公柱下也要增設一根短梁做承重件,這根短梁也叫「太平梁」。

元寶梁

是徽州地區古民居中的特有裝飾,主要應用在當地民居天井後側的堂屋中,在堂屋的中央開間多設有太師壁作為前後隔斷,在太師壁左右有一道窄窄的空間可以通行,通道的上方,就裝飾有元寶梁。

形狀略似元寶,因此得名,主要起裝飾美化作用,中心是圖案最為集中之處,大多以一個元寶為構圖重點,或者類似小孩所帶的鎖片形,或者是如意形。

現在我們常說頂樑柱、棟樑之才等,無一不顯示著梁在一棟建築的重要性,對於古建築的學習研究,「梁」的認知是相當重要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