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兩地蒐集到5200個廢棄塑膠瓶。(圖/翻攝自綠惜地球官網)

▲港臺兩地蒐集到5200個廢棄塑膠瓶。(圖/翻攝自綠惜地球官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香港環團「綠惜地球」(The Green Earth)在港臺兩地進行16場淨灘行動,收集超過5200個廢棄塑膠瓶,在能識別品牌的4000多個瓶子中,「簡體字」品牌佔整體66%,其中又以康師傅33%佔最多。但香港環保署2015年的相關調查則顯示,95%垃圾為香港製造,來自大陸的只佔5%。

綠惜地球近日發起「短命膠運動 — 廢PET飲料容器品牌調查」,發現港臺的簡體字塑膠瓶佔比高,香港10場調查撿到1776個塑膠瓶,其中簡體字瓶罐佔38%;臺灣6場調查撿到2665個,簡體字瓶罐佔85%,平均簡體字瓶子佔比66%,在眾多簡體字廢棄塑膠瓶品牌中,以康師傅(33%)佔最多,接序則是娃哈哈(16%)和農夫山泉(14%)以及怡寶(13%)。

兩地環團呼籲,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洋塑料垃圾製造國,有責任敦親睦鄰大力減塑,同時要求飲料生產商訂定減塑目標,共同對應海洋廢塑料的危機。不過,香港環保署2015年發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Investigation on the Sources and Fates of Marine Refuse in Hong Kong),聲稱95%的垃圾為香港自家製造,來自大陸的只佔5%。

▼怡寶寶特瓶也位居第四名。

▲▼怡寶寶特瓶也位居第四名。(圖/翻攝自綠惜地球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