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985金融,美國金融碩士,依舊進去不券商和投行...怎麼回事啊


不好意思,有個朋友回答的內容挺好的,不過數據確實不大對,我就抱歉的拆個台哈,見諒。希望大家可以讀完,應該會對投行就業市場更加的了解,也沒那麼多迷茫的點了。

1、國內名校碩士這塊,這裡應該是幾萬的數,海歸我一會兒另說

不錯的學校,包括了清華北大人大中財對外經貿社科院財科所南開南大武大廈大浙大中大西財中南財復旦上交上財等一堆的學校,有多少碩士畢業的?這裡可不是幾千人哈。給你說說北大的吧,北大經管相關的碩士,有北大光華、北大經院、北大國關、北大滙豐、北大軟微、還有北大數院等也有經管相關的碩士,好幾個學院招生量都很大,這裡還不包括一些管理方向的碩士。這樣國內不錯的985加上不錯的財經院校的碩士,就小几萬人了。

各個學校的經濟學院,金融學院,包括商學院等加起來,經管碩士的人數是很龐大的。此外,金融行業非常的包容,實際上很多非商科的專業,也很歡迎。你入行後,你會發現,你投行的同事裡面,有不少是數學的,英語的,我之前同事裡面還有車輛的,還有MBA出來的,反正,真的是來者不拒。

海歸商科留學生的數量,就更大的,每年出國五六十萬的海歸群體中,商科學生的量是非常大的,過去有數據說是超過50%都在學商科,這個數據具體如何我就不討論了,你大概算算,也是個小二十萬的量級吧。

2、再說說國內投行民工應屆生招聘的量

特別大的幾家券商投行,一年招聘的量在50到100人,這裡面包括了股跟債的,包括了北上廣深各個團隊,一家大券商投行部是大幾百人到千人,沒開玩笑哈,看我截圖就行,給你們截了個18年的,這裡面應該還不包括券商裡面中後台的崗位。我知道一些券商其實從業人員是更多的,包括一些券商三板業務不放到投行體系內,其實從業人員也不少,還有一些運營崗的。

中大型投行的話,一年招的人就是少幾十個人,中小投行的話,招與不招,都是挺正常的。大家對投行的理解,需要全面一些,這裡面有投行的業務組、有併購部、有債券的、有結構融資、有內核、風控、質控、有資本市場市場部、有運營崗等等。國內,有130多家券商,當然有保薦承銷業務資質的是100多點,這裡面,流動性其實挺強的,每年招聘的應屆生人數,在千人的級別吧。真的有哈,不少大券商全部加起來暑期+校招+日常留用,是接近百人級別的。

這裡面多少是考關係進去的,比較少。真正達到投行關係入行的人,那都不是一般的關係,什麼樣的關係,是投行感興趣的關係,是那種你能給投行帶去項目的這種,對於大部分人吧,就是打個招呼,說我有個親戚的孩子,啥時候畢業,能不能去你那實習一下,不需要實習工資,這種關係,很多人都能達到。你要說,我有個朋友孩子要去你那工作,那真的是需要聊項目了。多少人有?真的有的話,那中型券商項目會那麼窮么?一年能出不來啥項目么?顯然,沒那麼容易,大部分同學,去投行,還是能吃苦的比較多。可以看看我另外幾個回答哈,講了不少什麼人可以進投行的問題。

結合1跟2,你可以明顯的發現,優秀的你,在一群優秀的同學裡面,其實真的比較一般,不是你不優秀,是優秀的同學太多了,大家嚮往的好崗位又沒那麼多。你也許會問,投行就這麼好么?投行不一定多好,比如超級的苦逼,獎金經常跟你預期的相差很大,甚至有時候不發,然後毫無生活可言。但是,對於應屆生來說,相對來說還是不錯的職業起點。

3.那為啥如此優秀的海歸,感覺比國內的同學還難啊,是因為我們沒國內同學沒家庭條件好,關係好么

不是的,如果進投行比的是關係這件事,那各種投行應該每年起碼招個一半的海歸吧,不能說海歸=有錢,但二十萬商科海歸跟小几萬國內學生,一半對一半有關係肯定是沒問題的。這件事,確實不是這麼簡單,我講講投行看什麼吧。

從教育背景的角度,如果只要是名校,其實都可以了,名校的話,別人會看你簡歷。那看你簡歷,會不會給你面試機會,看你簡歷匹配度跟專業度這塊,這塊很多海歸簡歷內容就挺欠缺的,出國嘛,十個有幾個沉迷於期末考試跟某些考證,無法自拔,完全忘記了簡歷還需要更多的內容補充起來。這樣,簡歷就空白的,就回來了,咋投簡歷呢,因為你學校不錯?因為你考了某證了?顯然不是哈。

然後,就是面試的問題,投行面試流程比較多,好幾輪面試,反正很多海歸學生的面試,你都表示不知道他們是否在講國內的,不知道是否可以回答的更加落地一些。我不是說所有海歸都這樣哈,很大比例海歸都是這樣的。

還有,就是實習考核,即便你通過關係過了面試,實習考核,還是很多人打分的,只要正式一些,你一個月下來,你好用與不好用,差別真的是非常的大,沒有前期理論跟實踐的積澱,是很難特別好用的。

當然,上述是海歸本身不夠努力的問題么?不是的,由於地點的問題,很多同學確實沒法回國實習;由於時間的問題,很多海歸確實沒法及時申請暑期及參加校招;由於金融市場的區別,很多海歸確實說出來是跟國內區別很大的金融市場;由於工具的問題,不少海歸確實對國內工作工具不熟悉;由於氛圍跟時間的區別,很多海歸確實沒辦法按照國內的競爭核心點去一直準備就業。單純從商科海歸就業的角度,海歸確實是個弱勢群體。確實每年也有一些海歸就業非常的不錯,關鍵看個人。目前看,沒有更好的方法,自己加油,自己努力克服吧。


既然是金融行業,又是金融專業的學生,做一個最簡單的供求分析很難嗎?

每年985、海外名校的金融/金工/會計專業畢業生(注意還是最頂尖的20-30所學校哦),有多少?碩士加博士,保守預計,一年5000人,不過分吧?還不算行業研究需要的各行業的畢業生以及IT需求的計算機和軟體的畢業生。

券商每年招多少人?這行業平均下來,總部的全部編製平均每家也就600-700人左右,如果一年校招20-30個人,是屬於大規模招聘了。而這幾年年景不佳,到處都在裁人,乾脆就不招或者招一兩個人意思一下。像我司的社招,必須走了一個人才能「考慮」新招一個人填坑,校招完全暫停。

所以即便以極值算,這行業一年加起來校招的需求,實際也就在500-600人左右。這其中:關係戶佔2/3以上,別看不起關係戶,關係戶里80%學歷背景也絕對夠高(北清這種級別或以上)、20%學歷背景不在名校標準內。

這樣算下來,最終實際的公開需求只有100-200號人(注意還是好年景的時候),合格的qualifier大概幾千人,供需關係一目了然。

現階段的券商已經過了粗放式發展的階段,去看看國外的投行,壓根不需要這麼多券商這麼多人,未來肯定越來越難。如果喜歡想從事這份工作,儘早入行是明智之舉,或者將來社招再進來,祝好運。


投行難進嗎?不難進,難進的是頭部的投行。

券商難進嗎?不難進,難進的是券商的核心部門,比如投行部。(像最近超級火的B站up主巫師財經就被爆不是在IBD而是在ECM)

1. 心目中的投行

有一個做了工作幾年的候選人問我有沒有機會讀個MBA然後轉投行,我問他,你知道投行具體做什麼的嗎?他支支吾吾半天說不清楚。還有候選人說自己不喜歡面對財務報表,喜歡分析行業,幫助做業務決策,所以想轉投行。

在很多候選人心目中,投行的工作是有趣的,每天跟企業家們打交道,幫他們出謀劃策指點江山,所以投行是高端職業,「高富帥」標配,加入投行就等於年薪百萬,投行處於職業鄙視鏈的頂端。

而對於這個職業的了解很多都是源於一些電影對於裡面人物的形象塑造。比如「華爾街之狼」里小李子飾演的華爾街傳奇人物喬丹·貝爾福特,三分鐘內賺取1200萬美元,31歲時就擁有億萬家產,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2. 現實中的投行

那投行到底是做啥的呢?

說直白點,投行的本質就是中介機構,跟所有中介機構 (比如四大,獵頭,房產中介) 異曲同工,說到底,都是因為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第三方顧問服務。

這片文章里投行九巨頭如高盛,大摩等不在討論範圍內,畢竟不是大部分候選人能進的。今天重點討論的是外資和頭部精品投行,以及中資券商投行部。

精品投行又稱FA(財務顧問),主要為企業提供融資,收併購等買方賣方顧問服務。內資券商投行部除了提供精品投行能提供的服務以外,因為有保薦資格還主要做國內一級市場股和債的發行與承銷。

3. 投行的招聘要求

1. 硬性要求:

頭部機構和中小機構不僅招聘要求差很多,而且職業發展也會差很多。

頭部券商:比如中信等,研究生學歷是必要條件,其次必須是985或重點財經211,如果是海外留學,那必須是在QS世界大學排名前30的學校。

外資或頭部精品投行:研究生非必須,但是第一學歷必須是Top國內外學校。

上述兩類機構除學歷外,專業,成績,實習經驗,證書等都是重點考量的硬性條件。

有些人說「我看到過有人不符合上面要求,也在那邊工作的」。的確有些時候能看到一些背景不符合上述提到的要求的,但你怎麼知道人家老爸不是某國資委領導,手握大把資源?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而上述硬性條件下一下子就能刷下來大部分的額候選人。

最後說說中小券商和FA機構:學歷要求相對放寬,主流還是以985/211為主。但是目前券商投行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如果想先加入中小機構,以此為跳板往頭部機構跳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加入了審計非四大八大事務所後想要再往上轉的可能性-答案是有,但是難。

2. 除了滿足硬性條件還要看運氣

招聘市場也跟股票市場一樣有上下波動的行情。比如現在由於疫情原因,原本金三銀四的招聘行情可能就會收到很大影響。

前幾年進投行的行情好因為市場上錢充沛,各家投行業務都不錯,很多投行急著招人,不少四大里學歷硬證書全的候選人就抓住機會跳了過去。

而去年的金融環境大家都有所了解了,(身邊前兩年跳投資的同事朋友很多都迴流四大或財務了)在目前的行情下,要想跳過去就比較困難了。

3. 了解自己的競爭對手

求職的時候申請一個職位一定要判斷自己會遇到什麼樣的競爭對手,這反映了你被錄取的概率,特別是考慮轉行的。

券商或投行有個職位出來,最先考慮的肯定也是有相關經驗的候選人。

其他機構里有人因為跟老闆不和,對項目不滿意,甚至家裡要從北京搬來上海,導致想要換一家機構工作,他們肯定是首選。

另外,正如我所說,想要看投行機會的人千千萬,一個職位開出來上千封簡歷就會湧進來,大部分可能都是跟你簡歷長的差不多的候選人。

那麼你怎樣才能打敗其他候選人爭取到面試機會呢?這裡又說回加入投行的門檻了,符合硬性條件的肯定優先考慮,所以硬性條件不達標的話,過簡歷這關都有難度。

小貼士: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要各憑本事了。如果投行真的是你的追求(硬性條件過關前提下),那一定要懂混圈子,當有機會跟券商投行的人一起做項目時,一定要搞好人際關係,讓他們幫你內部推薦一下, 這樣的成功機會就要高很多。

4. 投行的職業發展

同為中介機構,投行的級別以及職業發展真的跟四大很類似。

在投行里,典型的級別結構是:Analyst ,Associate,Vice President,Director, Executive Director, Managing Director。而券商也類似,只是將英文名稱換成中文名稱,並且在職業發展升到總監以上時需要通過一個保薦人考試。

剛加入的小朋友先被被分到項目組後從基礎的盡調,撰寫材料開始做起(Ananlyst),隨後擔任現場負責人(Associate),慢慢對接客戶統籌項目執行(VP),隨後負責多個項目並漸漸過度到部分承攬(D/ED), 最後頂端就是掌控方向,對接各類資源,承攬(MD)。跟四大的職業發展就像一個模子里出來的。

5. 投行職業發展瓶頸

在投行圈裡,所有你當年打敗萬千應聘者所具備的條件(學歷,證書,專業等等)外加能吃苦,抗壓強,不怕出差等優秀品質能讓你順利走到VP,保證把項目保質保量的做好。

而到D之後,隨著承攬的指標出現,壓力就逐漸增加了。投行的項目動輒幾億幾十億的,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別人為什麼給你做?所以很多候選人做個幾年以後還是考慮往甲方跳,包括基金,企業戰投部等。

6. 提前做一些功課

很多人跳券商後會發現實際情況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最後沒多久就離開了。事實上,我總結了這些情況你可以提前了解下:

1)國企氛圍:很多候選人加入後表示不習慣,還是喜歡比較開放的外資環境

2)薪資跟項目走:好的時候可以很高,但這兩年行情不行,拿不到項目獎金只有幾本工資就等於一夜回到解放前,基礎薪資跟幾年前四大的薪資一樣

3)工作環境:三四線城市長期出差,好的項目前幾年做的都七七八八了,現在就是深入下沉市場,然後券商同志們在當地一待就是好幾周甚至個把月

結論

投行是一個匯聚了很多很優秀的人才的地方,在剛加入的時候你跟著大佬們學習,對資本市場的要求,財務法規都越來越熟悉,開始可以跟商界人物談笑風聲了,但是除了券商本身的牌照,平台和團隊的資源,你自己有多少價值?離開了他們你還有本事關掉deal嗎?

在投行最核心的是需要你能有本事調動資源,撬動社會關係,為客戶擺平棘手的事情,而有這些能力,你在哪裡都能發展的很好。

最後我想對那些想從四大轉投行的人說,把職業發展時間拉長到15年,當你如果真有機會做到MD或合伙人的時候,你會發現本質上你們做的是同一件事情。

其他一些文章:

FinanceLab:好不容易轉到四大FDD組,之後我的職業該如何發展?(上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FinanceLab:我想轉諮詢,請問該怎麼做呢??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被邀請這個回答,恰好近期團隊也在招實習生,談談個人的想法吧。

1、從學歷來看,已經足夠優秀,但實話講,跟你一樣優秀學歷的人,這兩天收到不低於200份簡歷,基本都和你如此,因為我們的招聘最基本條件是:國內985/211本碩或海外排名前100學校。

2、招實習生,除了學歷,自然還要看實習經歷、項目經驗、證書要求。實話講,國內本碩的學生的實習經歷和證書更符合投行招聘需求,因為有其他券商投行的實習經驗或者四大的實習經驗,同時還通過(甚至全部通過)CPA部分科目或司法考試。這樣的簡歷200份里大概有100份。

3、除了基本的教育背景、實習經歷和證書要求,還看看你簡歷的排版以及內容的邏輯性。實話說,招實習生做不了特別核心的事,更關注的是你做事的細心程度,所以簡歷的排版就顯得很重要;同時涉及到會寫很多彙報材料、研究報告,所以內容一定要簡潔和邏輯性(實話說,收到這麼多簡歷里,普遍這點國內本碩要比國外碩士做得好)。

4、如果前面你都過關的話,那就看看你的照片、你的求職郵件內容(小Tips:認真求職,在簡歷里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然後寫一下你個人與崗位的匹配度,讓收簡歷的人感受到你的真誠,不要光是發一個簡歷過來就行了)你的年齡、甚至你的郵箱(友情建議真的不要留QQ郵箱,給人很不專業的感覺),這些都很細微,但是有30個人跟你具備一樣的簡歷條件,我也總不能面試30個實習生吧。

5、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於供需矛盾,優秀的簡歷太多了,而市場能夠提供實習的崗位真不多。其實,有時候能不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實習或工作,也是很講究運氣的。

6、最後想說的是,其實大可不必盯著券商投行,海外留學的碩士,為什麼不考慮私募或其他投資型機構呢?充分利用自己海外學習到的計算機和數學基礎,或許更加大有可為。

最後的最後,真心實意的替那些很想找投行實習的女生說,你們的簡歷普遍遠遠優秀於男生,但這個行業就是如此,不必妄自菲薄,可以去找到更好更適合的實習崗位。


難不難的定量標準,簡單點可以用offer數/潛在求職者的比例來衡量分析。

經濟形勢不好,坑會減少。這是客觀因素,你沒辦法改變。

重點是潛在求職者,這是你的競爭對手,這個pool太大了吧。本科985金融+美國金融碩士背景的人,題主可以估算下,有多少。比這個背景強的更是不少,比如美國常青藤、國內前十大學,等等。單純從學歷來看,不佔絲毫優勢。更有學校也不差,家裡有上市公司、有牛爹的。單純考慮你的學歷背景,進最Top的投行希望很小(如果你的美國金融碩士是MIT、stanford、CBS之類的另說)。定位在國君這一檔比較合理,先入行未來再跳也未嘗不可。

被選中,並不僅僅因為你qualified,qualified的人很多。重要的是你在這些人中outstanding。拋去學歷、家庭背景,你如果有top投行的實習經歷、CFA/CPA,或者特別厲害的特長經歷(比如運奧運會獎牌、國家隊成員、選美冠軍、非洲維和經歷,等等),那你會在競爭中更有優勢。我想這是你主觀上可以積累的方面。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