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zhu

  好媽丨Talking

  生育,是每一個女人此生都會面臨的選擇,但部分人,卻把這種選擇權當成了任務。這種錯誤的觀念催生過不少悲劇,綁架了太多個體。希望有一天,人們這種對於性別的偏見和對生命的不尊重能真正停止,否則還會造成更多的悲劇。生育是女人的權利而非義務!

  娛樂圈男神女神們的終身大事、喜事,一向都是備受大衆矚目的。每次一有明星夫妻公佈喜訊,就會迅速搶佔各大頭條、熱搜。

  這不,昨天趙又廷在微博宣佈高圓圓懷孕的消息,整個娛樂圈又沸騰了。這對相差5歲的姐弟戀夫妻,結婚五年以來,沒少被粉絲和媒體花式“催生”,這一次終於在萬衆期待中,給大家帶來了喜訊。

  消息一發布,粉絲們紛紛送上對二位的祝福,在微博評論區一同道喜的,還有聞訊趕來的衆多明星,可以說相當熱鬧了。

  趙又廷發佈的消息裏稱:

  每每遇到大家的關心,我們總是回答,“順其自然。”現在,我們可以說,“是的,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祝福。”

  這簡簡單單的三言兩語,看上去有歡喜有釋然,但高圓圓和趙又廷結婚這幾年,關於生孩子這件事,他們二人的心情可能並不如這輕描淡寫的輕鬆。先不說身邊的親戚、朋友和粉絲們有意無意的催生,近兩年來,女神高圓圓因各種各樣的“懷孕”謠言就上過好幾次熱搜。

  先是有人在網上造謠說她懷了龍鳳胎,後來賈靜雯和修杰楷在巴釐島補辦婚禮,高圓圓因護照過期而缺席,又被人猜測是懷孕了,就連休息在家不出席發佈會也會被指懷孕……

  總之,媒體和網友們一發現一點端倪就捕風捉影,讓婚姻生活原本自得其樂的夫婦二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雖然每次面對媒體的質問和網友的催生,趙又廷都是好脾氣的回答:順其自然!但外界的過分關心和打擾,也給他們兩個造成了巨大的困擾。

  有一次媒體採訪,一位記者毫不顧忌的問道:高圓圓是不是無法生育?一向溫文爾雅的趙又廷,第一次對着鏡頭髮飆:“你怎麼知道!”

  而已經步入中年的高圓圓,也曾在短片《我,39歲》中吐露,催生已經成了她和身邊人最大的話題。

  “不生孩子,好像變成了我的一個錯,或者是沒做對的一件事情。可是我並沒有做錯什麼呀……”

  但儘管面對這麼大的外界壓力,高圓圓還是坦言自己不想按照別人的想法和期許,按部就班的過完一生。39歲是不是應該去生孩子,也不是一個有絕對標準的命題,她更希望的是,自己能由着心意和狀態來做選擇,能夠自然而然的去面對孩子。

  這種不被世俗裹挾的人生體悟和認識,其實也道出了很多女性的心聲。但是我們的社會,傳宗接代的思想觀念已經成爲了一道默認的規則。身爲女人,到了相應的年齡,就應該要結婚生子,若是有極小部分的人,不按照既定的人生軌跡行走,她就會遭受到各種各樣的輿論壓力。

  可是,自然法則雖賦予了女性生育的能力,但這並不應該成爲評判女性價值體現的唯一標準,“不生兒育女的女人不完整”這樣的固化認知早就該被摒棄了。

  很多人把生孩子,當成了女人的使命,好像女性這種生物,天生就是爲了生兒育女而來。可是,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的:

  “女人,首先是個人,其次纔是個女人。”

  作爲一個擁有獨立靈魂的個體,女人有自主決定何時結婚,生不生孩子的權力。除了她自己,其他人好意或者惡意的勸說和指責都可以說是一種裹挾,一種綁架。而面對這些多餘的聲音,最好的迴應,應該是勇敢的懟回去。

  美劇《老友記》裏Rachel的扮演者詹妮弗·安妮也是因爲不生孩子,常被外界質疑,但是面對這些聲音,她總能看的通透,並且勇敢反擊:

  “社會一直在給女性施加一種壓力,如果她們沒有孩子,就會成爲殘次品。但我來到這個世上,不只是爲了生育和繁衍,我還有其他的使命,還有許多我想做的事情。”

  事實上,我們今天的社會,已經有很多人在試着跳出這種“價值綁架”和認知誤區,而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前進了。可社會大流造成的壓強太重了,很多人抵擋不了這巨大的拉力,最終不得不因爲年齡而非愛情走進一段婚姻,因爲“任務”而不是本心去生兒育女。

  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高的離婚率、越來越多的快餐式婚姻、越來越多的產後抑鬱證,以及越來越多崩潰、後悔的中年男女。

  再看看那些世俗眼中“不完整”的女人,她們到底過得如何呢?

  53歲的劉嘉玲,不生子、甚至不凍卵。但她事業有成,與梁朝偉恩愛幸福,既有風韻,又有傲骨,誰敢說她活的沒有價值,人生不夠完整呢?還有61歲的楊麗萍,沒有孩子,孔雀女王,當之無愧,又有誰有資格說她不圓滿?

  當然了,倒也不是說,不生孩子的女人會生活的更幸福,只不過想要表達的,是那些按照自己的意志,不被外界左右的生活態度更值得褒獎。

  歐林在《喜悅之道》中說:

  “你的價值在於關注自己的感受,你不需要任何理由去解釋你爲何做某事,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你的價值。”

  生孩子,不應該成爲女性人生的禁錮和枷鎖。女性價值感的來源,應該先是自己內心積攢的力量,而後纔是妻子、母親這些附屬身份帶來的光環。

  社會的趨勢,別人的認知,我們或許很難改變,也難以避免的,會因此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和焦慮。但有些時候,一個女性自己無法跳出這種認知誤區,纔是最危險的。

  世俗、社會把女性當成生育工具固然可怕,但當一個女人自己對此也深以爲然,才更加的可悲。

  很多人一定還記得,去年在網絡上引發巨大爭議的高危產婦——吳夢,爲了彰顯母愛的偉大,爲了當一個驕傲的媽媽,吳夢不聽醫生的勸囑拼死懷孕,賭命生子,最後不幸於今年的4月1日離開了人世。

  吳夢去世的時候43歲,雖然是一個高齡產婦,還同時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肺動脈高壓,但真正奪走吳夢生命的,是她對生孩子的執念,對女人生命價值的誤解,對女性獨立人格的輕視。

  吳夢的行爲不是沒有人阻止,也更不是受到誰的逼迫,作爲一個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醫生對她的診斷是:如果她堅持要懷孕生子,最後生還的可能性爲零。可就是爲了完成女人所謂的生育使命,吳夢不惜用她的母愛“綁架”醫生,甚至自願簽下免責聲明,拿自己的命去生孩子。

  最後生下了一個只有手掌大小的兒子,產後短短3個月,她就經歷了數10次手術,失血量超過5000毫升,一天拉十幾次肚子……而後,死於併發症。很多人對吳夢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但生前爲生孩子視死如歸的吳夢卻充滿自信、驕傲的說:

  “我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如果老天真的要我死,說明我此生使命完成了。

  我死了,我不恐懼,我只是做完了作業,去其他地方了。”

  她把生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作業,這種想法看似偉大,實則可笑又有些悲涼。這不僅是對女性人生價值的曲解,更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沒有人逼迫,沒有人唆使,是她對於做母親的執念,親手把自己推向了無底深淵。

  然而逝者已矣,生者只能期盼吳夢在天堂能夠安息,也祝願她的兒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更重要的是,也希望更多的女性,在成爲一個母親前,先學會做自己。但願以生育來評判女性價值的迂腐觀念,不要再綁架任何一位女性的人生。

  歷史的車輪要往前走,人類要進步,我們就應該慢慢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和認知。事實上,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是這樣的,可是有時候,人類思想普遍進化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而且也相當的不均衡。

  性別歧視、重男輕女這種觀念,大部分人已經以爲不存在或者只是小範圍存在了。但其實,我們錯了,在世界上很多我們看不到的角落,這種毒瘤一般的思想依然在殘害着幼小的生命。

  不久前,在深圳羅湖海關,工作人員從一個12歲小女孩的書包中,截獲了142支人體血樣試管。試管裏面裝的是孕婦血,並且每一支上都貼了被採集者的姓名、妊娠週數、懷孕胎數等信息,還附了“母血Y染色體基因檢測申請表”。

  那個被發現端倪的小女孩,只要帶着這些試管順利通關,她就會得到一筆“代工費”。可是女孩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只是爲了掙點小費,竟會成爲間接性殘害新生命的幫手。

  如果你聽說過“寄血驗子”,大概也能猜到小女孩書包裏那些裝滿孕婦血的試管,是要被帶到境外進行性別檢測的。一直以來,國內就有一些中介機構,在內地採集孕婦們的血樣,送到香港進行胎兒性別檢測,以此來牟取暴利。

  而在那些檢測結果出來以後,在那些利益薰心商人的貪慾下,和重男輕女父母的冷漠之中,中國有很多還未出生的女孩,就大批量的消失了。

  若不是一條又一條的新聞接連被爆出,一個又一個的數據被披露,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現在已經2019年了,竟還有那麼多人在拼命的生兒子。

  看來已經21世紀了,人類總體上並沒有進步多少,至少在對於性別的認識上,還是存在那麼多頑固不化的偏見。人啊,還真是一羣複雜的動物,有人爲了傳宗接代去“綁架”女人,有人爲了實現錯誤的生命價值親手毀掉自己,有人因爲自己的性別偏見隨意就結束掉一個生命……

  而這一切,歸根結底,就是因爲我們對生命不夠敬畏。對自己的生命不夠敬畏,對他人的生命不夠敬畏,要麼輕賤自己,要麼想操控別人,無論是哪一種,都是不應該的。

  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應該是被尊重的。魯迅說:

  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於誰都是寶貴的。

  無論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已出生的,即將出生的,都應該得到最基本的尊重,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更好的言其他更高階、更復雜的價值和意義。敬畏生命,從以下三點做起:

  一、不該干涉別人做出一些結不結婚、生不生子的人生選擇;

  二、不該被他人的意願左右自己的選擇,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三、不該替還未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小生命決定他的生死,哪怕他是你的骨肉,你也沒有輕易終結掉他的權利。

  總之,生而爲人,拋開親情、愛情、父母、社會主流價值觀這些因素,作爲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都需要做到的,就是珍視自己的人生,並尊重他人的生命。

  撰文 - PamperMom

  主編 - 好媽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Presented b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