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福報的多少,往往取決於這兩件事,國學啓蒙三字經開篇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這其實在告訴我,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因爲後天的習性發生了變化,纔有了不懂的命運,有人富貴多福,有人貧窮多難,導致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福報多少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父母的思想和行爲。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一個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的思想和行爲就決定了整個家庭的命運。佛家說:世間之事,都是有因果規律的,因爲孟母三遷,所以孟子受其影響,得到了更好的教育,這也爲他將來的聖賢之路,做了很好的鋪墊。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家庭如果父母的思想是向善的,行爲是向善的,子女就會受益,這個家庭的福報就會惠及子女。若父母不善,孩子就會受到影響,將來孩子長大後,因爲出身的家庭不善,很可能自己再怎麼努力,也還是沒有他人的福氣多。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中國人也說,父慈才能子孝,就是這個道理,做父母的一定要先做到慈悲愛人,積德積福,子女的將來必然福多禍少。

  第二點:子女的思想和行爲。

  如果父不慈子就不孝,子女若不孝,最大的果報就是自己,中國人自古就認爲,百善孝爲先,佛家也講,孝順父母可獲得世間最大的福報,相反,若不孝子女就會招來最大的災禍。

  一人家庭,子女的行爲是不孝的,這個家庭必然無福可享,子女不孝雖是個人因果問題,但一個家庭是由每個家庭成員組成的,每個人的行爲都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衰敗,子女不孝必招禍患,女子過得不好,父母又豈能安享晚年?

  對整個家庭影響最大的兩件事,無非就是父母不慈,子女不孝。要想獲得更多福報,首先要從我們自身做起,如果你身爲父母,就要學會積德行善,對子女要盡職盡責,不只是生下來養大他就完成任務了,父母更重要的任務是對子女的教育,教育子女將來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身爲子女,同樣要做到對父母的關愛孝敬,把孝順父母放在首要位置,還要去積德行善,爲你的子女做好一個榜樣,這樣一代一代延續下去,子孫後代的福報才能越積越多。

  感恩閱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