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1867.jpg

 

(首图:Heathrow机场往出关方向,看到大大展开双臂欢迎你来英国的和善爷爷,代表真的踏上英国这块土地开始未知的旅程)

 

欧洲旅游篇一直卡在单身包下集的比利时 (想到要整理照片和回忆旅程就觉得好累阿~~)

为了突破瓶颈,就来写最近突然想分享的东西 - 「究竟出国念书后有什么改变?」

这个问题应该对很多想出去但又怕报酬不好的人,或多或少可以当作参考吧吧吧吧吧

 

本篇80%个人感受+20%身边同学的感想,会直白的说出经历一年多留学生活后的变化,还有留学的迷思

所以会有很多个人意见在里面(一点都不客观)~请谨慎往下看,老话一句 其中的得失,真的只有自己才能懂

 

 

首先登场,是被问到烂到不能再烂的问题:「 留学到底好不好? 值不值得?  」

这应该是很多想出国留学,但还没出去的人 常常会问

出国留学,在台湾可算是普遍,但又好像不算那么普遍,对于很多人来说,到底花了时间金钱去考托福或雅思,再出国完成学业

报酬率 到底好不好,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尤其可能像我这种资本一点也不雄厚的人,对于留学要考虑的事就更多

 

值不值得,请先问自己的留学目的? 你想要达成什么? 

以我来说,当初会鼓起勇气,主要想达成下面二件事

1。对长期在海外生活很好奇

去英国之前,我从来没有把自己丢在充满老外的地方生活超过一星期以上

加上当时工作的瓶颈和迷茫,还有每天在台北上下班、转来转去的日子,让我很无力

所以很想喘口气去别的地方生活,然后还有学习新的东西 (殊不知到了英国后,喘口气只是暂时的…)

另外,之所以想要有海外生活的经验,也是我看过一些公司招募条件里,有注明希望此职位有海外生活经历

所以,这也是其中一个组成的动机

 

2。洗学历

坦白说,我念的五专和二技学校,以世俗眼光来看,是不怎么样,而且还在2016年 双双上榜绝版毕业证书新闻…

扣除毕业新鲜人,对于像我这种非菜鸟的人 找工作来说,学历的确不是绝对条件,很多更看重的是先前的工作经历

但有些公司招募人才时,其实有不为人知的偏好或规则,学历可能就是其一,看到这里,有经验的工作者应该明白吧

我希望自己有门票可以多点机会,不论结果如何,起码这门票让我进去过中意的公司面试

另一个原因,是我一直不太满意先前的学历 (少时不读书,老大徒伤悲)

虽然UOB也不算什么超好的学校,但对我来说,遇到的人和接触到的逻辑和习惯,对我是不错的

 

以上,二个目的,都达成了,对我来说,留学值得吗?  答案:虽然很多不完美且有遗憾,然后还背负著贷价,仍然觉得值得

10857855_10204154145911986_5128948859747066745_n.jpg

 

来说说 「可能产生的留学迷思」

1。工作好找/薪水三级跳

在早一点的年代,留学对于工作是可能有很大的帮助

而现在留学太普及,早就没有以前的"物以稀为贵",但似乎还是有些人觉得过水后,工作会比较好之类

这里以我和同学们的实际经验来说:别有这种想法比较好

除非今天是念超级名校 (如:牛津、剑桥那种) 或是 特殊专业科目,这还有可能

坦白说,现在出去留学的人真的很多,除非你有特殊专业技能或傲人的工作经历

不然想靠著随便找间学校念一念,过水后工作/薪水可轻易升级,请打破这个幻想泡泡

工作好不好找和薪水加乘,全凭你的面试表现、工作经历、人格特质、专业技能等等很多因素影向

以我和几个朋友的经验是:过水后的学历,在某些时候会成为一张门票,也许因为这样而让你有机会踏进中意的公司面试

至于其他对找工作相关的效益,建议保持平常心就好

 

2。英文变很好

抱持半承认半否定,因为这是修行在个人

在准备语言考试时,英文无形间是会变的不错,但大多会仅限在考试范围

要真的达到Native Speaker等级,如果只待3年以下,这有难度 (当然本来程度就很好或是超级努力是有可能的)

因为老外讲话,除了各式各样口音外,还有很多会习惯说一些类似像俚语的词句、当地文化延伸出来的词语之类

一时之间要完全懂,很需要时间,像在学校上课,学术英文又是另一回事

不过大多数生活英文应该是没问题 (前提是没有太混、太害怕开口或是都跟华人黏TT)

 

我曾经碰过面试官跟我说他很不喜欢用留英的,因为英文都很烂 (应该不是暗指我XD,因为那时以为我是留美的)

英文要变好,这件事不用靠留学,是自己有没有持续力学习和让自己跟老外相处,这个在台湾就可以做到了

定时涉猎欧美剧集适应口音、了解用词,多参加语言交换社团、定时看BBC、CNN新闻,这还比较有用

 

出国留学,英文变好,取决自己有没有去多跟老外接触,多多跟他们聊天

因为我看过都跟自己国家的朋友黏TT的人,出去玩一起、小组作业也在一起,上课也不怎么主动发言 (亚洲人很容易这样…)

如果留英一年多生活都是如此,老实说英文要进步,很困难~ ~ ~

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语言熟悉好沟通,很自然会有安全感,没有隔阂

而且要打进老外的社交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开拓人脉

这个和上一个英文变好这件事,一样也是半承认半否定,端看自己的个性、运气和策略

的确会因为同个班同个系或活动,认识不少同学 (如果有加上上语言课和住宿的室友,认识的人会更多)

但同样的,不是每个老外很乐于和亚洲人聊天,如果加上英文不算太好的话

大多来留学的亚洲人英文不会很糟(太糟也来不了吧)

但要真正跟上老外的说话速度、口音,还有理解他们的俚语之类

开始的有段时间会觉得很挫败,我和朋友都有过那种听一个老外讲话含卤蛋的咬字外加速度快

整段话里面只听懂某2句…那真的是 "so sad" 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我们英文真的烂成这样吗~呜呜~考试时明明还可以的)

 

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老外自己本身的个性和文化习惯,有些就真的…不怎么喜欢亚洲人~

要开拓朋友圈,说实话要制定策略,坦白说我就没跟老外特别熟~所以后来矛头刻意转向其他亚洲国家同学

反正大家都不是Native Speaker,讲起话来乱说或速度很慢大多没问题,因为能沟通的共同语言就只有英文阿 

 

迷思应该还有很多,不过上述三项是最常被提及的吧

 

说完了迷思,接著是「变化」

 

1。生活独立性

照理说修读课程超过一年以上的留学生,应该大多在独立生活方面会有很大长进

因为在国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找资讯找答案,自行处理,求不了爸妈和代办(远水救不了近火阿…)

你的时间完全由自己调配,没有人会盯著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最多收到作业截止日通知和帐单缴费通知吧)

 

不论住学校宿舍、外面租房或是HOMESTAY,洗衣煮饭倒垃圾、银行开户、买保险、跟房东或房仲交手处理租屋等等,都要自己来

同时学校的作业,也是自己要想办法完成 (除非…你想走偏门找代笔,但风险很高的,被查到就嘿嘿了)

所有事情不一定有人陪著你做,也别期望有人陪,因为这要看你的运气

 

而对我来说,独立性可以说增加,也可说是变化

因为在出国前,就因学业和工作关系,长期在外租屋,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一人处理 (包含生活和个人情绪)

我本来就很习惯一个人在外生活~留学后,是放大我的胆量而已,更会一人趴趴走XD

 

不过对于第一次离家在外面住的小羊,可能就要一点时间适应吧 (我有室友就是,因为大学毕业前都住家里)

对于住外面的眉角(室友、房东的相处、居家清洁习惯之类),就很可能不是那么清楚

也许当中会产生监介、不满、开心、难过、傍然无助等

Well,这是一个过程,而只要没有涉及自己人身安全,最后回过头来,其实都是经一事长一智

所以,留学的一个好处,应该是可以强迫独立还有适应孤身一人吧 (有些土豪等级,事事有专人安排的不算)

 

 

2。看见&接受不同文化

在英国留学,身边同学很少几乎全是英国人,有很多其他欧洲、亚洲国家的学生

和他们一起吃饭、讨论作业的过程,慢慢会发现很多习性/习惯的不同

所看到的和感受的,个人的性格是主要影响因素,国家文化/个性也是一部份显现的组成因子

最显而易见,「吃」就是一个差异

eg:在语言课期间,同层的阿拉伯室友是用手抓饭的,第一次看到还颇不适应 (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过后来聊个几次天之后,其实也还好,因为这是他国家的饮食习惯嘛

他颇嫌弃学校餐厅的餐点又贵又难吃(我觉得还好,有些不错吃,贵倒是有同感)

所以他中午都跑回去宿舍吃自己做的饭,他还请我吃他做的饭,居然满好吃的XD

就觉得我也许很适应阿拉伯食物~(笑)

 

另一个例子,华人大多很习惯用锅"炒"和"煮"菜,我观察到的英国室友是偏爱用烤箱,烤箱看来是家家必备

烤箱料理,除非烧焦吧,不然很少在过程中会有烟之类的跑出来

所以对老外来说,煮个饭炒个菜(特别是用大火炒菜),一直不断有烟出来,他们觉得颇不适应的

就遇过房东太太希望我多用微波炉/烤箱煮饭,这样蒸气会比较少,然后厨房墙壁和玻璃比较不会因为烟气而黏黏的

但或许对有些华人来说,炒菜就是会有烟阿,从小家里就这样煮的 ,为什么要限制这个芸芸~~

对我来说,能理解房东太太想保持厨房清洁,也保护房屋的心态,不会觉得这要求有冒犯的感觉

但因为我实在不是很会用微波炉煮饭和用烤箱做料理,所以用大同电锅煮饭时,尽量把窗户都全开

同时也劝另一个室友,炒菜时,尽量火别开太大,炒完菜后记得清洁墙面,尽量保持厨房干净

上述就是料理文化的不同

或许在我们眼里,可能觉得某些料理不算美味,但对他们来说那是从小到大的饮食文化

他们也习惯与此文化共生(大多数,尤其年纪较长的), 真的要叫老外尝试我们的亚洲料理,人家还不一定敢XD

撇除某些陋俗文化,其实文化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一切都是「习惯」的不同

 

 

3。做事/生活习惯

基本上在去英国之前,二件事情没有非常注重

1。「事前规划」 ,这取决于我想不想动和有没有时间

2。「先做功课 (有基本知识/理解/概念),再来问问题」,没有具备基础理解后,再来问问题的习惯

导致我不是很会问问题,问不到核心,容易问一些月经问题、笼统无法有具体结论或范围很大的问题==> eg 留学到底好不好 

 

经过这一年多在学校作业/论文关卡的摧残和自助旅行的无形规划练习后

原本上述二项几乎等于没有的习惯被建立起来了,这对我是非常大的改变

因为这段时间我一直不断重复著 「搜寻、收集、过滤、整合」的资讯/资料处理循环在写作业、计划旅行、搞定生活琐事

eg:

学术作业和论文 - 搜寻作业相关主题的期刑、书籍,收集文献资料、过滤与挑选可用的论点,最后整合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我真的觉得写到最后,就是在比谁的循环做的扎实完整,然后还有学术英文写作能力

另外,和学校老师讨论作业时,先作好功课(对于作业题目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自己很快问到重点

不然老师还要花时间讲解或是厘清你究竟想写什么,而且tutorial 是有限时间的,搞不好讲解完时间也到换下一个学生

自助旅行 - 也一样在重复上述的循环,选地方、搜寻喜欢的景点、收集景点相关资讯、资料过滤到最新和精准,最后整合成行程

 

而我在当中体悟到事前规划和事前资讯搜寻,可以节省沟通时间、很快的问到核心、很快的进入状况

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这二个习惯可以避免我六神无主、脑袋空空 (绝大多数时间)

 

坦白说,这个习惯应该是在台湾时就要养成的,觉得自己领悟的很晚…(但好在现在有了)

其实在某一间公司上班的时候,有被同事提醒过我应该可以先查查公司的规定之类再来问人,比一看到问题马上抓著人问来的好

当时我没有非常明白,只觉得应该是麻烦到别人了,现在才知道是问对问题可以节省双方时间(这是其一,其他原因就不详述)

 

先前总觉得走完这一年多的留学过程达到最初的二个目的外加有拿到一些工作门票,感觉报酬率没有很高

不过后来和朋友(同一年出去留英) 聊过后,这个建立起来的习惯,对于知识的理解、搜寻资料的方法、过滤与运用

或许才是报酬最高的东西

 

 

4。很能走路

基本上在外留学,只要是没车的学生,最后应该会练成金刚腿,走个20-30分习以为常吧 

不过我是本来就满能走的~经过在英国和自助旅行训练后,行走的长度增加到30分 - 1小时

没办法,没有车,想出外就是靠大众运输和双脚

搭车要钱,而且欧洲车费都不便宜,加上车也未必好等,所以有些较短的路程,能走则走

像我在上学的路程就是,公车没有很好等,也不是搭到校门口下车,等车的时间都可以拿来走去学校

虽然中间有上坡路段,就当作健身,走去学校来回要40分吧,如果是从市中心去,大概单程走30分

多走路对身体也是不错的,而且平常我也没什么在做运动,很能走就当作是个运动技能吧~

 

 

有了变化后,「后遗症」跟著就跑出来或是变严重了(笑)

后遗症是 少了同理心多了强迫症

现在生活/工作中几乎会自己先查过资讯,如果找不到答案再问人,这习惯目前有点走向强迫症XD

相对会很讨厌别人都不先做点功课就直接问范围很大/不著边际的问题

尤其是在学校作业或论文时 (这时候要佩服老师这职业,真的要很有耐性)

没先读过一些资料,别人再花时间解释个老半天,其实也会似懂非懂 

还有旅游也是一样 (跟团不算),自助旅行时,对要去的国家还有景点的相关地图最好自已先查询看过一遍有概念后,再来请人推荐

因为比台湾土地大很多的国家太多了~ 例如日本就是台湾的10倍大,日本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不是邻居,两个地方距离很远呐

如果完全没有地理的轮廓,听著别人说怎么搭车怎么走哪里好玩之类,其实是白听白问,因为脑袋里根本画不出蓝图

恩,再加上不去找正窗确口询问,把别人当万事通的,内心就充满无限的白眼

 

再来是看到20分钟内路程的地方要骑机车或是走路久一点点就唉唉叫的人 (在此指身体健康青壮年),一样也是无限白眼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20分钟内路也懒的走,走久一点就受不了 …

这些后遗症,目前正在努力调适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状况嘛

就像很多人喜欢麻辣锅、咖哩饭,但总有人不爱(我就不爱), 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受同一种东西吧

 

最后,要说这段时间有不少小小的遗憾

例如 万圣节时 没放胆去好好化妆扮鬼 (偶像包袱很重),没有机会和房屋仲介交手(跟房东也不太有什么防卫战)

没有多去参加活动,拓展社交圈、没能去打工 (因为作业/论文就快写不完)、没能去更多英国当地景点等等

不过还是感谢那一年多遇到的人事物,对我这样一个只有在台湾生活然后出国没几次的人来说,真的给了很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感谢收看字一大堆的留学迷思和自身改变文章,但愿有出国留学的人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上图的Brighton Ey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