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含糖饮料不仅不能消暑,还会摄取过多热量及游离糖(free sugar),造成体重增加,更影响身体健康。(图片来源/Humusak@pixabay)

在过去,果汁被认为提供丰富的维他命C、纤维以及水分,因此适合供应给婴幼儿饮用,并推荐给有便秘问题的孩子,虽然果汁是一种健康、天然的维生素来源,且提供的口感也普遍被儿童们接受,但果汁提供的糖,不仅增加卡路里,更提高龋齿的风险,因此也为儿童健康带来浅在的影响。

有关糖的摄取,世界各国已制定相关的减糖政策,甚至限制幼儿每日糖份摄取量,期望父母从小帮助幼儿减糖,以下提供给父母们糖类相关饮食营养概念,从大人自身开始减糖,以维护幼儿未来身体健康。

处处有「糖」迹

您有计算过自己一天、一周、一个月吃进多少含糖食物吗?「糖」这个代表现今饮食型态与健康危害的名词,已经渗透入每个人的生活及家庭,除了每天喝到的含糖饮料、含糖零食,台湾人喜爱加糖烹煮的饮食习惯,更让身体长期累积了不少糖的负担。

根据「102-103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有89.9%国中生、85.3%高中学生每周至少喝1次含糖饮料;其中,国中生平均每周喝超过6次、高中生平均每周喝将近8次,19-64岁成人则平均每周喝将近7次。含糖饮料不仅不能消暑,还会摄取过多热量及游离糖(free sugar),造成体重增加,更影响身体健康。

非得认识的「游离糖(或添加糖)」

游离糖是指制造商、食物制备者或消费者「额外添加」至食品中的单糖、双糖,及蜂蜜、糖浆、黑糖、糖霜、砂糖、白糖,不包括自然存在食物内的糖,如牛奶和果汁中的糖。世界卫生组织〈WHO〉已于2015年3月4日发布「Guideline: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每人每天摄取的游离糖〈额外添加的糖〉,不应超过摄取总热量的10%,更建议能低于5%。

卫福部国建署2018年新修订的国民饮食指标1,将「游离糖」定义为「添加糖」,并增列「每日饮食中添加糖摄取量不宜超过总热量的10%」之建议。举例60公斤男性,每天热量需求1,800大卡,每日游离糖摄取不超过22.5公克(18005%=22.5)。喝饮料是最容易且最快速摄取过多游离糖的饮食习惯,下表为市售常见饮品含糖量,提醒您小心选择:

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彰化基督教医院提供)

减糖有理由

吃糖不仅让你蛀牙、血糖波动、变胖,现在又多了一项罪名: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发表于高血压期刊研究指出2,「含糖饮料和高盐食物一样危险」,每多喝一瓶含糖饮料,收缩压平均升高1.7mmHg,舒张压增加0.8mmHg,增加中风或心脏病风险。

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期刊》3,每天摄取的热量当中,如果有17%-21%的热量来自于饮食中另外添加的糖,比起只有8%的热量来自于额外糖分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增加了38%。另外,美国心脏医学会更建议:2岁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儿童,每天额外摄取的精制糖,不超过25公克,2岁以下则完全禁止糖的摄取4。

而美国小儿科学会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则于2017年公布新的「儿童饮食指南」,将原本限制6个月以下婴儿饮用果汁,更严格调整提升为1岁前不建议饮用果汁,并鼓励家长将水果捣成糊状给婴儿食用5,由天然水果获得更完整的营养素,而非仅仅是果汁中糖类的营养。

检视相片

果汁提供的糖,不仅增加卡路里,更提高龋齿的风险,因此也为儿童健康带来浅在的影响。(图片来源/PublicDomainPictures@pixabay)

糖除了对健康有害,更可怕的是对「糖上瘾」的饮食行为,2016出版的《我们正在冒险》一书,作者描述女儿及先生施行的「戒糖报告」,分享戒糖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等不同戒糖历程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以及戒糖第11天后味觉的变化、找回对食物原味的喜好等,说明不吃甜食后大脑所历经的挣扎与变化进而影响情绪反应,显示人体对糖会有上瘾现象。2013年9月12日台湾新生报更以「糖毒如酗酒烟瘾」为社论标题,说明吃糖上瘾造成的危害,更点出民众对酒瘾、烟瘾尚有戒心,但对「糖上瘾」却极为无知的隐忧。值得提醒的是,含糖饮品市场每年正逐渐扩增,连24小时超商都加入手摇饮服务,这些餐饮模式势必再度影响民众整体糖份摄取量。

减糖策略,由自身做起

含糖饮料引发的健康问题早引起世界各国重视,许多国家分别制定含糖饮料税,或校园周边禁售高热量低营养价值食品等规范以进行管制。彰化县政府也于2017年3月8日公布《彰化县食品安全管理自治条例》6,创下全国先例,增订任何人及食品业者,不得在彰化县之完全中学、国中、国小、幼儿园、短期补习班及儿童课后照顾服务中心内,以奖励、赠送、慰劳或贩卖等方式,提供含糖饮品给学生,也不得外送含糖饮料进入校园之规定。

除了政府制定法律,更重要是由自身做起,学会营养标示、养成减糖饮食习惯、由天然食物寻找糖份等饮食技巧,将可以帮助自己及孩子们减糖、找回健康。

参考文献:

1. 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 国民营养相关出版品资料-每日饮食指南手册. 网站来源: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0  (2018年7月2日查阅)

2. Brown IJ.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Sugar Intak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Blood Pressur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Macro/Micronutrients and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11;57(4):695–701.

3. Quanhe Y. Added Sugar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JAMA Intern Med. 2014;174(4):516-524.

4.Vos MB, Kaar JL. Added Suga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ldre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7; 9; 135(19):e1017-e1034.

5.Melvin B. Fruit Jui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Pediatrics. 2017;139(6):e20170967

6.彰化县食品安全管理自治条例》.2017.3.8

原文作者为彰化基督教医院  体系营养暨膳食部供膳中心营养师  林佳姿,本文转载自《彰基院讯电子报》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