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多年前,想必大家一定不知道,出租車司機一天可以掙多少錢,在今天看來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20多年前北京出租車的那些事兒,這也是小編老爸的真實經歷,絕對沒有半點兒摻假的成分哈!

  —關於車

  “蝗蟲”時代——天津大發

  那首先咱們就來先說說車,早在20多年前,那大街上跑的絕對都是清一色的“天津大發”,也就是大家嘴裏的“黃面的”。那時候每次上街看到最多的顏色就是黃色,烏央烏央一大片,就跟地田裏的“蝗蟲”一樣。

  可以說出租車見證着一個城市的發展,每天無數輛出租車在大街小巷縱橫交錯,沒有預測的旅程,沒有計劃的相遇,每天都在北京這個蒼老的手心裏不停流浪。

  作爲當時性價比超高的“大發”來說,這些“蝗蟲”便宜,保有量大,使用功能強大,可以同時拉很多人,甚至連各種大件包括自行車摩托車都可以放下。雖然不雅觀,但是卻方便了人民,留下了生活的印記。那時的我還很小,現在回想起來,只記得街上路上都是移動的金燦燦的麥子在飄蕩。說到這兒確實有點兒想抒情。

  要知道小編老爸那時候就有這麼一輛“黃面的”經常拉着小編我東奔西走,拉活掙錢。其實這些“黃面的”跑起來匡啷匡啷響,一路噴黑煙。冷風從車殼縫鑽進來,收音機播着港臺流行的酸歌蜜曲。”臺灣樂評人馬世芳曾這樣描寫上世紀90年代自己在夜間打“面的”的經歷。

  但那時候的出租車司機都乾的很起勁兒,運氣好拉一上午就可以賺到一兩百,要知道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半天掙一兩百,那真的是太牛X了,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幾百塊錢。

  記得那會兒小編老爸經常是“晚出,早歸”,後來問我爸才知道,一般是賺夠三四百就收工回家了,回家最主要的任務那就是帶“媳婦兒”逛商場,“北京當時最有名的商場你媽當時都逛遍了!藍島,燕莎!”我爸很自豪的說!要知道當時的北京估計也就這兩個大商場。

  可想而知,當時的出租車司機還是能夠產生很大,不,是非常大的財富。因爲當時“面的”的起步價就是10塊錢,這十塊錢也一直延續到了2013年,可想而知當時的出租車是有多貴!再加上當時有汽車的人真的太少了,所以有錢人都打車,那個時候開“面的”確實能掙錢!

  後“面的”時代,富康與夏利並駕競爭

  當時與“面的”同時代的還有日產藍鳥,這在當時屬於高檔出租車。與價格親民的“面的”相比,藍鳥車以14元起步,每公里加2元。真的是太貴了。

  而且聽老爸說“因爲價錢貴,當時坐這種車的乘客特別少,所以只能在賓館等高檔場所‘趴活兒’。在那個年代,乘客都是從賓館搭車前往機場的 ,只有搞外事活動或者車費能報銷的人才會坐藍鳥”。而且當時收外匯的機會很多,給美金那都是常事。

  後來,“黃面的”因造成城市污染而於上世紀90年代末被全面淘汰,夏利、富康、捷達等車陸續進入北京出租車市場。2001年前後北京的出租車市場上基本上就都是紅色的夏利和富康了,都是10元起步,富康每公里1.6元,而夏利每公里只要1.2元,所以一般都會打夏利。

  老百姓肯定樂意打便宜的車,但是夏利這車帶不動空調,夏天車廂裏三十多度那都是正常表現,水箱還特別愛開鍋。

  到了2004年前後,北京出租車就開始新一輪升級換代了,北京現代的索納塔和伊蘭特成爲這個城市出租車的主力車型。如今的出租車司機有的已經開上了第三輛甚至第四輛伊蘭特了,而且對伊蘭特的評價都還不錯,開起來舒服,省油,保養賊便宜。

  —關於錢

  當初“面的”時代爲什麼掙得多,車少人多,公共交通不方便,打車的需求量並不會特別低,在那時候出租車司機的份子錢其實並不多,所以掙的錢全都到自己手裏了。

  到了富康、夏利“爭寵”的時代,刨去當時的份兒錢,純收入也可以達到兩三千元,而且在當時的年代,兩三千已經不低了。

  “現在比開富康、夏利時代更容易拉活兒”,“以前招手打車的人就坐個起步價,頂多打二十來塊錢。現在的打車需求大,長距離的單子增多,也更容易碰上七八十、百十塊的‘大活兒’。”這也是一個出租車司機告訴我的。

  然後大哥還跟我算了一筆賬:“開富康時,每公升汽油兩塊多,自己每小時平均拉28元。如今開伊蘭特,油價五六塊,自己每小時拉60元到70元。“然而,路比以前擁堵,油耗與收入相互抵消,月收入反倒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大哥的帳算的確實很現實。

  其實想想以前“面的”的時代,現在的出租車司機確實不好乾,就北京這令人炸裂的路況,哪個出租車司機會願意在早晚高峯的時候出來,時間成本太高,太不划算!

  北京的出租車真的很有代表性,充分的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發展,從當時的面的到夏利富康,再到現在的伊蘭特,我由衷的想說一句“伊蘭特該換換了吧,車皮都快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