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商业周刊提供。

▲小镇台霸 嘉鸿_嘉鸿执行长:吕佳扬(图中)。(图/商业周刊/摄影程思迪)

文/郑郁萌

台商回台投资今年以来已经超过新台币5千亿元,新一波的升级挑战,对这群洄游者,才正开始。但也有一群厂商,从未离开过。

「既然决定留在台湾,就要找出在这里活下来的本事。」嘉鸿执行长吕佳扬说。

7月底高雄的阳光炙人,嘉鸿游艇高5层楼的厂房轰隆隆,7、8艘游艇错落排开,100多个师傅挥汗登上爬下,忙碌建造这些海上豪宅。数千坪大的厂房里,吕佳扬独自走著,且行且顾,眼神像一匹狼。

请继续往下阅读...

游艇业是台湾少数能超越美、中的产业。根据国际知名游艇产业杂志《Boat International》2019年1月份统计全球80呎以上豪华游艇生产国,台湾是全球第5、亚洲第1。嘉鸿是全球前5大客制化巨型游艇商,生产的游艇占全台游艇出口值近1/3。

在台湾业界,吕佳扬也像一匹孤身走我路的狼。当同业还眷恋美国市场,他转向欧洲;当同业仍以代工为主,他很早发展品牌;当中国用优惠吸引台湾游艇厂西进时,他独留台湾。

第一道浪》同业都走了
他选择留下来专精「富豪的玩具」
大有大的强,小有小的美

「台湾人不爱台湾要怎样?这决定并不难。」被同业戏称「老K脸」的他,面部表情毫无起伏。

吕佳扬原本是造船工程师,1987年游艇业正值颠峰,当时台湾有100多家船厂,1年出口1700多艘游艇,他跟老东家嘉信游艇合作成立了嘉鸿。不久却遇上第一道大浪,新台币大幅升值,兑1美元从40元升到25元。

「一艘价格10万美元的游艇,制造时成本7万美元,折合新台币280万元;可是卖的时候只值新台币250万元。」他解释:「连成本都不够,怎么活?」

100多家游艇厂,5年内倒了70几家,外销金额由1987年的1亿8千万美元,急遽衰退至1994年只剩5千万美元。

那是最苦、也是最充满诱惑的年代。中国打算乘虚而入,整批移植台湾游艇业,包括福建厦门、江苏等地方政府,祭出厂地免租金、减税等优惠,频频向台湾招手。

同业西进了十几家,但吕佳扬不走。「很多人以为游艇业需要广大的土地、人力,中国应该很适合,」他说:「但是你别忘了,游艇是『富豪们的玩具』,与其Cost down(降低成本),不如增加附加价值。」

他还看到另一点:中国地大,供应商无法像台湾80%都集中高雄地区。「供应链效率低,会影响到组装品质跟效率。大有大的强、小有小的美。」

「早期中国挟人工成本、政府补助,同等级游艇比台湾便宜近2成。」台湾游艇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张学樵说,「但台湾从船壳打模到内装的细致木工,不是想复制就能复制。游艇是很精细的组装产业,至今中国游艇技术跟台湾相比仍然有落差。」

第二道浪》不依赖美国
攻欧洲市场,第一艘船却沉了……
我,是不是不适合这行?

既然不走、也不打算降价,吕佳扬决定转换到单价较高、汇率较稳的欧洲市场,然而,过去30多年来,台湾厂商9成以上市场,都依赖美国。

同业笑他痴人说梦,早年台湾游艇厂无法进入欧洲市场,正因欧、美客户对游艇的造型要求与使用习惯天差地远:美国客户重实用,喜欢原木装潢,空间要大;欧洲客户在意造型流畅与时尚感,空间则要精巧利用。

为了打进欧洲市场,吕佳扬花数千万元找欧洲设计师打造流线船型、舍弃台湾最强的木工,改用波音软片做橱柜,却没想到英国船主一脸失望,他才知道客户想要的是传统木工,只好重做一艘,虽只是44呎的船,也花了25万美元。更糟的是,交船后没几个月,船主打电话告诉他:船沉了。

「如果是技术出错,嘉鸿就完蛋了。」在厘清事故责任期间,吕佳扬站在黑漆漆厂房里看著那艘事故船,伸手去摸船底还被刺伤缝了3针,一向自信的他看著血,第一次开始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适合这行?」

所幸,数月后调查报告出炉,原来游艇是撞击到海中货柜导致沉船,保险全数理赔,公司又获得一张新订单。接著德国、奥地利、义大利、荷兰的代理商也上门,嘉鸿员工数不断成长到超过300人。

2000年,吕佳扬为求升级,决意再将制作船壳的部门独立成公司。「1个厂长带300个员工,是管理最佳化的极限。」他说:「而且造船厂里有国中没毕业的木工师傅、有高考及格的造船技师,有时沟通太费力气,怎么让木工师傅去了解FRP(玻璃纤维)制程?我宁可把那力气拿来延伸技术。」

此举引起很大反弹,股东觉得毫无必要、主管觉得削弱权力,但吕佳扬坚持成立「先进复材」公司。「这部分买家看不到价值,大家都觉得没必要,但时间会是你的朋友。」他说:「独立后,他们(研发人员)更能深耕复合材料技术。」

「以往FRP船体最长只能打造到一百呎,我们发展真空灌注技术可以做到43公尺(约140呎)长,是世界纪录。」先进复材副总经理陈凯琳说,前10年获利仍来自母公司船壳订单,后来做风力发电叶片、淡海轻轨车头、电动车壳等,目前先进已有4成营收,来自非船壳生意。

「嘉鸿技术能力坚强,品质冠于台湾游艇厂。」台大工程科学及海洋工程学系名誉教授李雅荣说:「FRP船壳施工技术不断提升,是台湾在世界游艇业占有重要地位的主因。」

第三道浪》金融海啸重击
代理商倒、国际官司,决心做品牌
时间越长,我会活得越好

然而,只靠技术,还不足以保证长期持稳。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嘉鸿最大的代理商德国Drettmann倒闭、美国代理商结束合作、有10多条船订单被取消,损失超过3千万美元,甚至客户不甘心订金被没收,直接跟嘉鸿打起跨国官司。当时,3千万美元相当于5年获利。

「银行贷款非常多、库存非常多、客户在告你……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面对剧变,吕佳扬第一件事是召集员工。任职30年的嘉鸿木工组长庄明泰回忆:「他说绝不裁员、也不放无薪假,要我们把手上的船做好,他会想办法卖出去。」

代理商倒闭了,他就一条船、一条船跟船主协商,降价、或是重新改装再卖,还同时打5个国际官司,与他相识30年的游艇五金厂商纬航董事长曾信哲说:「一般我们遇到跨国官司就赔钱了事,但是他不束手就擒,还打赢了。」国际官司旷日废时,最后一艘的「金融海啸孤儿」拖到2016年才处理完毕。

这场金融海啸,让吕佳扬更决心要做品牌。嘉鸿的品牌「Horizon」早在1991年就成立,他自嘲:「讲是这样讲,那时根本没人理你啊。」早年靠代理商卖船,日本代理商邀船主来嘉鸿看船,要他们在船厂门口改挂代理商招牌;船出厂时,明明锁上了Horizon商标,却被拔掉扔进海里。

但,危机时的卖船经验让他知道,景气再恶劣也只是财富重新分配,永远都有富豪买得起游艇。「我要发展出品牌价值,让这些人主动找我。做品牌很久、很贵,但时间越长,我会活得越好。」

他主动参加国际船展、办船主聚会、在国际专业媒体上大量曝光,摊开国际知名游艇年鉴《Luxury Yachts》,每页要价新台币几十万元,嘉鸿就登了16页,祭出跟欧洲一线大厂同等规格,行销预算占整体营收的5%。

吕佳扬敢拚品牌,因为他很清楚游艇业的小众市场特质。「如果今天是手机或电脑,市场有几亿人,行销预算会在各种通路稀释掉;可是客制巨型游艇全球一年不过数百艘,只要掌握关键通路、集中火力就对了。」

「台湾游艇厂以代工起家,按图施工,早年不觉得需要做自己的品牌。」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海洋产业处游艇游憩组工程师刘哲元说:「但嘉鸿是台湾船厂中很早就开始打造品牌的佼佼者,行销跟经营非常有一套。」

台湾没游艇文化,也能做世界级产业
你是一个海岛民族,千万不要忘记

11年铺陈,让它终于成为全球前5大品牌。

「早年他说要留台湾、做品牌,我都没当真,心想你在肖想什么,我又不是外行人不懂。」曾信哲说:「但是后来他说的,都实现了,他只是看得比较远。」

但,看远的人注定要孤独,先进复材有不少是赔钱的案子,做品牌也很花钱,但吕佳扬知道,想在荒山里辟新路,就得有被荆棘割伤的心理准备。

当然,他也有无力与遗憾的时候。

现在,由于高雄游艇厂都集中内陆,游艇每次出货,得在三更半夜拉电线、封公路,经陆路运到港口下水,吕佳扬担任游艇公会理事长时,推动「南星计划」,想建立临海游艇业园区,但计划却胎死腹中。张学樵为他抱屈:「如果成功,台湾游艇厂早有迈向世界前3大的实力。」

「游艇制造业是台湾奇迹,这是没有政府奥援、没有游艇文化、却能登上世界的产业。」吕佳扬认为除了制造之外,台湾应该发展游艇展售,像美国迈阿密、欧洲坎城,台湾才可能吸引整个亚洲的买主。

立足小岛,他却始终相信,台湾人绝对有本事,跨越海域、征服世界,只要有足够的耐心。

「台湾是一个海岛,只是需要唤醒你血液里的记忆,你是一个海岛民族,你,千万不要忘记。」吕佳扬说。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1658期。

【延伸阅读】

反送中伤香港经济?一个港大生的告白:当年轻人享受不到果实,那干我什么事?

不亲民又称不上高级...无印良品做错什么?降价11次也唤不回消费者

50岁父亲被资遣,不愿让儿女分担家用...洪雪珍:中年失业,家人要有这3点观念

服务业不是累,而是没尊严!汉堡王店经理:这个社会,没人会因为羞辱服务生而感到内疚

我的「痣」会是恶性肿瘤吗?医师告诉你:符合这5特征,一定要尽快就医

相关文章